黑龙江日报6月27日讯 日前,依托佳木斯大学建设的“金属耐磨材料及表面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标志着佳木斯大学唯一隶属于教育部的研发平台正式运行。
金属耐磨材料及表面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组建,全省仅有13家,其中省属院校6家。工程中心成立以来,形成了金属耐磨材料、材料表面技术、金属陶瓷耐磨复合材料和材料基础研究等4个研究方向,并形成了稳定的研发团队;承担了国家级项目12项、省级项目5项、地方企业项目17项,获授权及申报国家专利42项,出版著作6部;拥有双液金属复合铸造技术、组合式双金属复合铸造技术等4项核心技术,形成了双液金属复合铸造锤头、耐磨复合薄板等10项工程化产品,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等5家共建企业提供了7项技术和16种产品,累计为社会创造产值1.5亿元,现已成为金属耐磨材料及表面工程技术的孵化与输出基地、产品的中试基地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金属耐磨材料的研发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据工程中心主任孟祥才介绍,“十三五”期间,工程中心将建成一支专兼职、创新能力突出、研究与开发相结合的国内一流的学术队伍;加速双金属复合技术、仿生堆焊技术、类金刚石镀膜等技术推广应用,培育新的技术和成果,显著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进一步提升工程化产品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验证能力;建立矿用复合锤头等产品的国家和企业标准;与中国铸造协会合作筹建金属耐磨材料质量检测中心;建成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一大批具有工程开发能力的人才;完善中心的中试条件和装备水平,建设一流的研发平台,成为国家耐磨材料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的核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