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开创产业引领富民强区振兴新路子
2016-07-06 10:39:3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卜俊奎 姚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7月6日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勤劳奋斗,中华民族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各族人民生活一定会更加富足美好。”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深入实施品牌引领、项目牵动、人才支撑、统筹推进“四大战略”,突出明确民族交融、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五大目标”,把发展绿色食品加工、民族文化旅游两大产业作为强区富民战略,融入到“龙江丝路带”、“五大规划”、“十二大重点产业”战略布局当中,用足用好中央、省市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好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文化、区位等独特优势,找到了一条全面实现繁荣达乡的新路:建设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开通中俄优质农产品交互性贸易。在加快发展中促稳定、求进步、谋繁荣,把富民强区的巨大力量凝聚起来,使全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如今,全区乡村卫生整洁,窗明几净,公路沿线树绿草香,街巷庭院绿草如茵。傍晚,人们在文化广场休闲散步,享受着轻风吹过的清爽,品味着花香沁人心脾的温馨。目前,全区干部群众以时不我待的工作激情,正全力奋进在经济全面发展、百姓富裕安康,助推民族区全面腾飞的道路上。

  旅游富民

  突破中强势攀升

  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怀揽嫩江,背卧草原,对望鹤城,地处嫩江右岸的梅里斯区,做为全国唯一市辖达斡尔族区,这里素有“美丽达乡”的荣誉。但长期以来,旅游业发展始终走不出过境旅游的困境,“旅游兴区”战略破题迫在眉睫。

  近年来,梅里斯区把旅游产业融合在水草丰美的魅力中,依托达乡美誉培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依托绿色农业产业培育乡村休闲农业品牌,让底蕴文化资源“裂变”为旅游优势。梅里斯区新一届区委、区政府为把区位优势和生态文化优势与相关领域交互融合,凸显聚合效应和裂变效果,把文化旅游开发列为全区“四大战略”,“八大工程”之一。打好民族文化牌作为扩大梅里斯影响力和对外知名度,提升城市品位的品牌。全区聘请中国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全区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和《中国(哈拉)达斡尔风情园规划》,以哈拉达斡尔族村、额尔门沁达斡尔族村、鲜明朝鲜族村为重点,采取政府主导、公司运营、乡村合作开发模式,打造塞肯塔拉草原、玛布岱庄园、朝鲜族风情一条街、江心岛国家湿地公园等民族特色旅游景区,推动了周边生态游、自驾游、民俗游的蓬勃兴起。加快推进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工程,进一步修改完善哈拉新村旅游规划,完成哈拉新村景区绿化、展馆维修和梅里斯湖接待中心、葡萄园基地、垂钓池等设施建设,江心岛国家湿地公园项目通过审批,玛布岱庄园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丽景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举办首届梅里斯湖冬捕节,成功打造哈拉新村、青松狩猎场两条“一日游”线路。2014年,首开接待韩国等国外游客之先河。2015年,哈拉新村先后接待来自全国10余批次近5000人的旅游团,打响了全新的梅里斯旅游品牌。今年库木勒节,吸引国内外游客近10万人,直接实现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活动期间梅里斯区在中国达斡尔族第一村——哈拉新村达族风情园与黑龙江鹤翔春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举行签约仪式,引资额达20.3亿元。

  2016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打造精品”的原则,提出了“三节一业”的旅游发展布局,“三节”是重点挖掘达斡尔族抹黑节、库木勒节、冬捕节,打造壮大旅游节庆文化。“一业”是进一步做强做大达斡尔族文化旅游产业,以“保护与传承相结合”为理念,把民族节庆与群众文化服务结合起来,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了民族地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全区全域旅游先行建设步伐。

  付出终有回报。一个春尝库木勒,夏季漂流,秋赏松林,冬捕江鱼的民族特色旅游正在逐步形成。


 

  项目强区创新中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发展高歌猛进

  近年来,梅里斯区委、区政府把“项目强区”重心精准地定格在“绿色食品产业园区”这个支撑点上。便捷的交通、优越的环境、潜力巨大的绿色优势,使绿色食品产业园迅速壮大崛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崭新面貌。

  几年来,全区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发展动力得到新提升。坚持项目牵动战略,全力培育主体,扩大投资,发展的支撑力明显增强。累计向上争取国投项目93个,总投资3.26亿元;招引项目178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41个、超亿元项目16个,到位资金实现64.63亿元,是全区历史上项目建设数量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举全区之力建设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特色产业园,打造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平台。全区中小微企业达79户,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12.3亿元,年均增长18.1%。

  2016年库木勒节上,梅里斯区通过文体搭台经贸唱戏与黑龙江鹤祥春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合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雄鹰猎弹有限公司、大连艺洁灌溉机械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军粮储备库、齐齐哈尔源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6家企业签约,总项目金额达到20.3亿元。

  在抓好园区发展的同时,全区加快山鹰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已形成100万吨农产品理货交易能力,3万吨农产品储藏保鲜能力,3万吨农产品对俄出口包装周转能力,3万吨农产品冷链降温周转能力,及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能力,对主城区日供给1000吨果蔬的能力,已完成“梅里斯山鹰农产品物流园区”规划平面图设计,园区投入运营后,年预计实现交易额54亿元人民币,实现各类农产品交易量130万吨。届时,“梅里斯山鹰农产品物流园区”将成为东北三省、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占地面积最大、农产品交易品种最全的大型一站式农产品集散交易园区,形成以齐齐哈尔市该园区为核心的卫星辐射式农产品对周边区域供给体系,同步形成对俄农产品出口周转储备能力,最终呈现出梅里斯区农产品集散交易的特色经济,并为齐齐哈尔市构建起外环农产品供给保障圈。

  民生建设统筹中焕然一新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

  梅里斯区按照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要求,形成“一心、三带、六集群”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近年来,梅里斯区广大市民有一个共同感觉:城区变漂亮、更有民族味儿了:沿碾北公路文化带基础设施上档升级,教育卫生设施、园区建设亮点纷呈,城市绿化、亮化建设有序推进,棚户区和老旧散楼改造旧貌换新颜。

  在新型城镇建设中,梅里斯区将旅游开发、生态建设、重点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注重中心场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到线、以线带片,推进了主城区、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宜居城乡建设。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农村泥草(危)房827户、低温楼5栋,完成友联棚改小区建设,主城区棚户区基本改造完毕。秉承“最好的美化就是绿化”理念,实施城区绿化工程,栽植各类树木6.6万株,住宅小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村屯绿化、道路绿化等各项造林1.24万亩,建设面积500亩以上片林3处、千亩葡萄园1处,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3个,申报省级生态村6个。加快推进美丽城乡建设。在碾北公路沿线及东、西出城口建设中国洋葱之乡、民族交融、嫩水渔歌等景观小品9处,绘制特色文化墙3.63万平方米,安装楼体亮化9栋、映山红景观灯10盏、碾北公路路灯172基,制作具有民族元素的渔罩和勒勒车造型花盆120个。市容秩序管理不断加强,“四级网络”管理延伸到村屯,城区主要街路、场所实现全天候保洁,城市(镇)容貌达标率、园林绿化达标率、环境卫生达标率均达到100%。整合各类资金8198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全年集中4次对全区49个行政村、120个自然屯进行检查推进,乡风民俗明显好转,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梅里斯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处处崭新的现代化设施,更体现了达乡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梅里斯人民怀揣着宜居的梦想,用团结去刷新城市宜居的容颜,用奋进脚步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民族团结汇集各民族智慧建设“达乡”美好未来

  得益于民族大团结形成的合力,近年来全区深化结构调整,加速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上实现新突破。以稳产能、调结构、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链条”提升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现代大农业发展道路。坚持“两增一减”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发展沿江三镇一乡水稻产业带,逐步推进“旱改水”向内陆延伸,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51.5万亩;合理规划特色蔬菜种植区域,突出抓好设施蔬菜生产,打造千亩洋葱种植示范基地和拱棚精品甜瓜特色农业生产区,果蔬种植面积发展到33.92万亩。坚持“两牛一猪”畜牧产业发展方向,推行组建联合社、合作社+养殖户等模式,推广巨衡生态无抗猪养殖技术,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个,扩大生猪养殖规模,生猪出栏增长10%以上。

  2016年,梅里斯区抢抓纳入全省农田水利项目县的机遇,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和江西泵站改造等项目,加大节水控灌技术推广力度,全面提升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继续争取智能温室、水稻育秧大棚、设施蔬菜大棚、冷链及运输等农业项目,加强大型农机具投入和配套,探索和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防控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拓宽增收渠道、创造增收条件、架设增收平台。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田间服务管理,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和农业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开展“名牌农产品”创建活动,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加强仓储物流建设,加快推进宏田低温粮食仓储项目,支持山鹰蔬菜物流园区建设中俄优质农产品交互性贸易产业带,鼓励建设蔬菜储藏窖,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扶持中鼎、佰康等电商企业,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进驻齐齐哈尔市农产品交易平台。深化农业改革,加快“五中心、五平台”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新增省级规范社2个,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

  两学一做聚焦主责主业区域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随着“两学一做”的深入推进,这片沃土产生了春风化雨般的效应,一排排危旧房改造后的新住房格外醒目,平整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给老人、孩子们提供了锻炼、娱乐的场所,新型合作社、特色养殖小区,区域发展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成功地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聚焦在发展“绿色食品”和“民族文化旅游”两大主导产业之上。

  梅里斯区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加强“四支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党员队伍、村支部书记队伍、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在党员队伍中以“五个重温”活动为起点,进一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我心中的合格党员”主题演讲、“颂歌献给党”为主题的纪念建党95周年大合唱、“聚焦主责主业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党课评选、党员创业示范教育基地,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系列活动,提高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聚焦主责主业,开展“两学一做”,乡村农民党员严格执行绿色食品产业的“绿色”标准,在源头上确保食品的“绿色”安全;机关、企事业党员在绿色食品产业链的流程发展上把握好政策标准,在国家对绿色食品奖扶上把握好政策,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各基层党组织持续推进先锋引领、精准扶贫、“联百包千”等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主体、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为延伸的三级服务网络。社区党员发挥出区域优势,打造“文化软环境”,以优美的人居环境、得体大方的礼仪形象、热情周到的服务为发展全区两大主导产业创造优良的发展条件。

  梅里斯区注重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探索以典型示范带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推进的新路子。分层分类培育了一批党建示范点,通过进一步组装配套、总结提高,有效发挥了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打造了梅里斯湖旅游风景区、金鑫源生猪饲养专业合作社等6个党员创业致富示范教育基地典型,新组建大八旗洋葱协会党支部、哈拉新村旅游合作社党支部等8个党组织,引领合作社聚力区“两大主导产业”。

  蓄势奋进谋跨越,百舸争流看今朝。梅里斯区委、区政府将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向经济强区、旅游强区华丽蜕变,为创造美丽达乡的美好未来和人民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