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4日讯 再过几天,就正式进入“三伏天”了。从7月17日“初伏”开始,到8月25日“出伏”,今年“三伏天”总共40天。近一段时间,微信朋友圈流传着一条关于“三伏天”吃冷饮会致寒气入侵的消息。“‘三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请不要喝冰镇类的饮料,不然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的。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要坚持在伏天喝热水,这样会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连日以来,这样一条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广泛流传。
40天不能吃冷饮可怎么过?这个说法是真的吗?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孙雪英。“中医里并无这种专门的说法,夏天吃冷饮与冬天脚冷、寒气入侵无直接关系。”据孙主任讲,“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确实是一年中冬病夏治的重要时节。泡脚、不熬夜、拒绝寒凉食物等做法有助于养生,但养生更注重长期的习惯,在几十天内通过喝热水,就能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这种说法有点夸张。此外,不能喝与少喝,不是一个概念,这条消息中,建议完全不能吃冷饮是不可取的。能否在“三伏天”喝冰水,要根据个人体质而定。如果是热性体质,则可以适量地喝冰水和各种凉性饮料;如果是虚寒体质,在热天则应该尽量喝温水,少喝凉水乃至冰水;过分吃冷饮都会影响脾胃健康。
那么,“三伏天”有什么保健方法呢?孙主任建议市民平时要注意多补充水分,不要等渴了再喝水。饮食要清淡,多喝汤和粥,三分荤七分素比较合理。还可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桃等,从冰箱里拿出来应放凉一会儿再吃。关于冷饮,尽量不要吃冰,可以喝放凉的或微温的绿豆汤、冬瓜汤等。空调温度不要开得过低,以26℃为宜,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超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