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5日讯(记者 许俊鹏) 记者从14日召开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推进畜牧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为促进畜牧业产业转型发展,依靠现代育种方式获得畜禽良种,实现我省畜牧科技现代化,省农科院一直在加强畜禽地方品种资源研究、保护及开发利用,已经在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据了解,省农科院揭示了野猪的部分遗传本质、起源进化,创建了野猪分子水平鉴别和优良种猪基因检测技术,建立和组织实施了驯化、杂交、养殖、产品开发及产业化推动的五大技术体系与四大模式,并进行了推广应用。此外,还首次完成了民猪全基因组测序并成功绘制了民猪首部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对以民猪为主的我国20多个地方猪种和引进猪品种进行了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克隆、表达、多样性分析、功能分析、简并基因组分析、遗传资源和进化关系的分析;继兰西民猪国家级保种场后建立了我省第二家民猪保种场,不仅建立了宝贵的二民、荷包猪保种资源群,而且对公认已经灭绝的中国地方猪种中最有价值的大型猪种-大民猪进行调查、采样收集,进行形态学和基因组学分析,为恢复大型民猪种群,并进行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采用表达芯片和高通量测序对民猪的抗寒、耐粗饲等特性进行了分子机制研究;对民猪进行了种质特性、生产性能测定以及育种、杂交利用模式、循环绿色和有机养殖模式、屠宰分割、肉品质分析等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极力促进民猪产业化发展。
据悉,省农科院成功选育了我省生产大理石纹牛肉的高档肉牛新品系,测定了F1代和F2代杂交后代生长性能,为今后建立育种核心群奠定了基础。同时开展了籽鹅等禽品种资源研究、保种和选育工作,完成林甸鸡国家标准,为提高我省地方禽品种生产性能打下基础。
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省重点领军人才团队畜牧团队带头人、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娣介绍,科技是促进畜牧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全省最大的农业科研机构,省农科院将发挥以应用技术为主、擅长为产业服务的优势,以我省畜牧产业急需的科技问题为主攻目标进行科技创新,持续为推进全省畜牧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