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27日讯 “哈尔滨是一座连空气里都充满了音乐的城市!因为哈夏音乐会的重要赛事之一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来自21个国家、60余家院校的音乐人汇聚到这里,大家有着不同的民族,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是音乐可以轻松地把我们连接在一起,它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听得懂的语言。”
勋菲尔德与小琴童亲切交流。
年轻时的勋菲尔德姐妹。
勋菲尔德一行到哈尔滨建筑艺术广场参观。
26日上午,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创始人之一爱丽丝·勋菲尔德动情地对记者说。她的身后,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索菲亚教堂,广场上的人们被这位笑容温暖、举止优雅的老人所吸引,闻讯而来的乐迷们纷纷请求与她合影。面对热闹的场面,老人始终兴致勃勃,还主动要到周边的街道和商店里转一转。今年95岁高龄的她,远渡重洋,从美国洛杉矶历经15个小时的飞行抵达哈尔滨,全程参与大赛,这份对音乐的热爱,还有多年来与中国的情缘,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接触过和采访过她的人。
哈尔滨,一座因音乐闪光的城市
“过去,哈尔滨是西方音乐传入中国的发源地。经过百年的积淀,我们今
天会看到,无论是政府还是市民,对音乐的重视和热爱,都令人感动。我
看到哈尔滨大剧院和哈尔滨音乐学院建的那么出色,非常高兴,我也希望能够通过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的影响力,
把更多世界一流的音乐家介绍到这里来,丰富哈尔滨的音乐文化内容,同时也把这里的音乐人才介绍到国际上去。”
爱丽丝·勋菲尔德对中国有着很深的感情,早在20世纪
80年代初中美建交,她与妹妹、大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爱伦诺·勋菲尔德等人,是最早访问中国的国际知名音乐家先驱,先后在中央和上海音乐学院举办大师班,与中国音乐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首开让中国音乐人才带着奖学金去美国学习音乐的先河。
她的得意门生、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薛苏里告诉记者,勋菲尔德教授对近代中国音乐作品表达了极大的关注和热爱,薛苏里就是在她的培育中,树立了演奏中国小提琴曲的独特风格,将中国胡琴、马头琴的演奏特色融于现代小提琴的演奏技法当中。
爱与想象力,是音乐丰盛的源头
勋菲尔德一行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老会堂音乐厅和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聆听了哈尔滨小琴童的演奏,并与她们亲切地交流。
她真诚地说,学习音乐,好的老师与方法当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对音乐从心底里发出的深深的热爱,还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才是音乐丰盛的源头。她很高兴地看到孩子们认真地练习音乐,也非常热爱音乐。但是她同时也注意到,哈尔滨的小琴童由于功课的原因,往往练琴的时间比较晚,这样很容易打扰到邻居,希望大家能够把练琴的时间再提前一些。
爱丽丝·勋菲尔德与大提琴家妹妹爱伦诺·勋菲尔德是世界著名的弦乐教育家和演奏家,她们出生于德国一个音乐之家。在经历了欧洲战争和动乱之后,姐妹俩从1959年起任教于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桑顿音乐学院,用音乐作为国际化的语言,弘扬精神领域的真善美,将一生全部献给了她们热爱的音乐与教育事业,并获得了许多顶尖艺术家也获得过的、美国弦乐教师协会颁发的“全美优秀艺术教师”的最高荣誉奖。
为“音乐之城”带来高端师资与演出
爱丽丝·勋菲尔德是将中国学生带到国外去学音乐的人数最多的音乐教育家之一,她说,我接触过的中国学生对音乐都非常有天赋,他们对音乐自身有一种敏感,这可能和中国的文化底蕴有关。
此次来哈尔滨全程参与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她对哈尔滨市政府乃至黑龙江省政府对比赛的大力支持深表感谢,并流露出希望勋菲尔德留在“哈夏”的美好心愿。她说,我们认真邀请了世界各地一流的艺术家来担任评委,让全世界的弦乐权威都相聚在哈尔滨。
薛苏里告诉记者,较之上届比赛,本次比赛的水准更高,比赛除包含小提琴组、大提琴组及重奏组别外,还网罗了芬兰大提琴演奏家马蒂·诺斯、俄罗斯音乐家玛丽安娜·瓦西列娃等乐界大咖,邀请到匈牙利著名重奏组合柯达伊四重奏来哈献艺,这个乐团有50年的历史了。此外,大赛的国际参与度非常高,选手里有21个国籍,评委里有11个国籍,报名的院校多达60余家。
爱丽丝·勋菲尔德说,我非常高兴能为中国有才华的年轻人提供这样一个音乐平台,除了赛事以外,我们还特别设立了“大师班”,为哈尔滨这座音乐城培养从零基础到具备一定音乐基础的各个层次的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