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宜居宜业宜游“新风景线” 哈尔滨探路“美丽乡村”
2016-07-27 15:49:36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张隽珊 迟亦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一望无际的无公害水稻在风中摇摆,这是哈尔滨的乡村;

  翠绿的葡萄在一排排水果大棚中生长,等待成熟后让游客采摘,这是哈尔滨的乡村;

  连体住宅高端洋气,物业小区干净整洁,这是哈尔滨的乡村;

  中小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楼上课,人们在美丽的滨江广场和湿地公园舞蹈、散步,这是哈尔滨的乡村;

  自动化的灌装流水线,高科技的植物精油加工厂,这还是哈尔滨的乡村……

  东北网7月27日讯(记者 张隽珊 迟亦达)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哈尔滨市近年来不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7月上旬到中旬,东北网记者跟随哈尔滨市网信办组织的“美丽哈尔滨·美丽乡村建设行”采访团,用了两周的时间深入延寿县、方正县、通河县、木兰县、五常市、尚志市、宾县、巴彦县,看到了哈尔滨各县(市)在兴业富民、生态宜居、文明风尚、文化传播、社会治理等方面涌现出来的典型,看到了哈尔滨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产业发展收入增加美丽乡村建设动力十足

  哈尔滨市把做强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要务,充分整合各地生态、资源、政策等优势,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和造血机能。

延寿县鼎鑫生物公司奖励给员工的100台轿车。

  在延寿县工业园区,100台起亚k3轿车排列在鼎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厂区内。据公司董事长任中国介绍,鼎鑫生物主要生产沙棘油、沙棘原液等高附加值的健康食品、化妆品,公司成立仅三年,2015年经营收入就已达8亿元。这100台车就是该公司对100名优秀员工的奖励,每台车价值12.5万元。巴彦县巴彦港镇沿江村农民宋云忠是当地有名的种田大户,今年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他告诉记者:“政府加大投入建设绿色水稻核心示范田工程,几乎不用花多少钱,江水就流淌到地边上了。”据了解,目前沿江村30万亩水稻种植区已有水稻种植合作社4个,农机合作社2个,稻米加工省级龙头企业2个,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而且还带动了周边广大农户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尚志长营村坚持集体经济,形成良种、浆果等支柱产业。

  龙头企业、大型合作社拉动,是乡村致富的典型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同样也能推进产业升级。被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村民称为“当代愚公”的村党总支书记张秀林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这个负债村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500强村。张秀林称:“长营村坚持集体经济,形成了良种、浆果、物流运输、奶牛养殖、林牧业和旅游等支柱产业。”目前,长营村现代农业园区有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大豆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红树莓1500亩,黑加仑500亩,优质苗木繁育300亩。全村总产值2.3亿元,固定资产2.1亿元,人均收入2.3万元。

通河县铧子山林场林下猪绿色养殖。

  在记者的采访中,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产业,是最实际、最有效的增收模式。通河县林木资源丰富,农民就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进行绿色养殖生产。通河县铧子山林场投资百万元养殖林下猪、林下鸡,通过纯生态绿色养殖,可以省去70%的饲料,而且生产的猪肉肉质鲜美,富含多种氨基酸,外销到北京、大庆等地,供不应求。一般猪肉每市斤12—14元,而散养猪肉每市斤24—30元,一头生态猪要比普通猪多卖七八百元,净利润达到1500—2000元左右。


 

宾县马家屯采摘园翠绿的葡萄等待成熟。

  祖祖辈辈守着青山绿水,宾县二龙山脚下的马家屯村民却一直没想到靠它带来财富。直到2009年,马家屯农家乐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开始规划建设,整齐的农家小院代替过去的泥瓦房,游客蜂拥而至。在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的马家屯采摘园里,绿色蔬菜、特色瓜果供游人采摘,种植品种有豆角、茄子、菇娘、树莓、葡萄、西瓜、香瓜等,让游人亲身体验务农的乐趣。

尚志市帽儿山“百米玻璃栈道”。

  青山绿水更带来了哈尔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志市的帽儿山因“百米玻璃栈道”在网上暴红,号称“不用去张家界,也能试出你的胆量”;通河县的铧子山因挖出重达505克的世界野山参之王吸引游人如织;方正县打造双子山原始森林旅游,这片原始生态保存完好的山地公园,200-300年树龄的黄菠萝、椴树、蒙古柞、色木槭等随处可见,更有一棵号称树王的870年树龄的水曲柳供游客观赏。延寿县长寿山景区全部是青石台阶,坡度较缓,适合中老年人登山,石海、石林景区别具特色,延寿县依托长寿山着力打造特色养生文化旅游品牌。201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


 

  环境宜居村容整洁美丽乡村建设韵味十足

  乡村建设得美不美,还得看它的“精气神儿”。随着产业发展,农村富裕,从农民住房的美观实用到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从村容村貌的整洁有序到人居环境的优化改善,哈尔滨美丽乡村环境建设多彩多姿,可谓“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方正县八名村连体住宅。

  方正县方正镇八名村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和国外劳务输出,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全村678户村民已有220户入住了多层楼房,更有28户村民住上了14栋连体住宅,装修和居住条件一点不比城里差。据方正镇党委书记刘亮介绍,这些连体住宅上下两层,每户面积在240-270平方米之间,售价40多万元。八名村的连体住宅和多层楼房形成了管理规范、环境整洁的农村居住小区,先后获得省级五星级新农村、省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等荣誉。

宾县友联村加大村民集中居住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宾县宾州镇友联村则采取“村企共建、资源置换建设美丽乡村”的办法,加大村民集中居住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村党支部书记管洪彬告诉记者,友联村以农民宅基地为基础,新建了5.4万平方米的生态民居,并设有医疗服务、农副产品超市。建成了2万平方米的公园,种植花草,铺设草坪。通村通屯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绿化和美化。建设饮水工程2处、建设集中供热锅炉房3处,建成1.2万平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友联村如今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美丽乡村。


 

瓦房屯村前广场。

  富裕的乡村美化环境有特色,贫困的乡村美化环境则充分发挥了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在方正县和平村瓦房屯,记者看到了一个地面并不很平整的小广场,但广场却异常干净,没有一点烟头、纸屑和其他垃圾。据瓦房屯屯长王春权介绍,瓦房屯并不富裕,但村民对优美环境非常渴望,这个村前广场完全是由村民一块砖、一锹土、一桶沙自主建设完成,所以村民对此特别珍惜,他们说“推开家门就能看到自己铺成的广场,让人心里敞亮”。同时,村民们还自安栅栏、自美庭院、自清柴草、自运垃圾、自栽花草,村屯整洁程度在整个方正县都已成为标杆。

尚志新兴村休闲文化广场成了朝鲜族乡的标志性建筑。

  随处可见的朝鲜民俗风貌,统一的建筑风格,干净整洁的民俗公园,尚志市鱼池朝鲜族乡新兴村村民这几年过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小日子”。据村支部书记金东浩介绍,2013年全村全面改造以来,完成了“一居、一河、一路、一场、一门”建设,对98栋房屋进行朝鲜建筑风貌整体改造,栽绿化树4000余棵,对17条沙石巷道进行了硬化,入村民俗特色牌楼、内河景观带和休闲文化广场,都成了朝鲜族乡的标志性建筑。


 

  风尚引领崇文尚学美丽乡村建设正能量十足

  文明和谐、民风淳朴、崇德向善是美丽乡村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好人好事感召下,潜移默化提升自己的道德观,无形中就形成了乡村中的正能量。

延寿县“一滴水”爱心社的发起人马建文。

  延寿县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群体——一滴水爱心社,他们执着公益、充满爱心,发起者叫马建文,被人们热情地称作马大姐。几年前,马大姐利用闲暇时间,自发收集旧被服等物资,亲手送到困难农户手中,她的义举带动了远近村民的积极参与。2013年初,马大姐创立了延寿县首个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爱心义工联盟”。经过发展和壮大,于2014年6月更名为“一滴水爱心社”,寓意水滴石穿,让爱心汇成大海。在爱心社的带领下,延寿县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全民争创文明城”的良好氛围。2015年,延寿县志愿者网上注册人数达9394人,总活动时间为46569小时,参与率达63.8%,动员率达100%。

  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为所辖的5个屯设立了5棵“德礼树”,用于弘扬村民善行义举。该村党支部书记崔庆彬介绍,每棵“德礼树”上都挂着一个个卡片,好比学校中的“小红花”,记录着村民所做的好人好事,如免费送邻居孩子去县医院看病、义务拉粮食、无偿修理农机具等。从2015年末至今半年时间,“德礼树”上已挂上了100多个卡片,也就是说,全村450户居民,四分之一都做过好人好事。5棵“德礼树”无声地教育和感动了建国村的村民。

延寿县中心小学。

  无论贫与富都大力发展教育,延寿县在哈尔滨的乡村中表现尤为突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延寿县委县政府办公楼现为D级危楼,他们不建政府楼,却大力气建校舍。延寿县中心小学宽敞明亮、设施齐备,食宿楼可同时容纳700名学生住宿、500名学生就餐,被评为省级优秀标准化学校。延寿第一中学、中心小学、特殊教育中心都坐落在黄金地段--蚂蜒河国家湿地公园旁,可见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崇文尚学已成为哈尔滨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风景。


 

  文化传播寓教于乐美丽乡村建设精彩十足

  把握历史遗存、文化活动、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发掘传统乡村文化之美,建设乡村各具特色的精神家园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尚志元宝村叫响“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品牌。

  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是小说《暴风骤雨》的创作原型地。村主任施永平告诉记者,土改文化资源是元宝村人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元宝村充分挖掘土改文化底蕴,建设《暴风骤雨》纪念馆,在叫响“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品牌的同时,爱国主义也在全体村民中镌刻下深深的印记。

通河县文化馆群众排练节目。

  通河县历来有文艺活动广泛活跃的传统。据该县文体局副局长刘刚介绍,现在的通河,无论是县文化馆还是县老年大学,无论是舞蹈队、管乐队还是书画班、刺绣班,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无论是早上六七点钟还是晚上七八点钟,所有文化场所都人气爆棚。文体活动的普及提升了群众精神文化水平,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社会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从2014年起,通河县政府每年从本级财政资金中拿出50-100万元,用于奖励扶持各类艺术团队、协会开展文体活动,目前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木兰县吉兴乡村民在综合文化站排练舞蹈。

  仅有3名职工的木兰县吉兴乡综合文化站,开展丰富多彩文艺活动,受到辖区村民的拥护和欢迎。据文化站长王向东介绍,文化站结合每个村屯特点,确定发展模式,该乡的晓光村建设了农民小剧场和冰雪文化基地,火炬村建设了农民文化宫,红旗村建设了农民文化活动室,村民被大量的文化活动所吸引。如今,参与活动的大大增加了,而打麻将、打扑克、告状上访的却大大减少了。

  秩序支撑机制引领美丽乡村建设规矩十足

  无规矩不成方圆,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村规民约的有效治理,离不开村民自治机制的不断完善。

五常富有村“三老”服务队带头清理卫生、督促保洁。

  五常市背荫河镇富有村采取“党支部引领抓建设、村屯保洁靠自觉、行为习惯按民约”的办法,着力进行机制建设。年过六旬的村党支部书记潘玉文在治理村屯环境“脏乱差”问题上,有着自己的想法:“起初,谁家不干净,我就拿着大喇叭喊他。后来,村里成立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三老’服务队,带头宣传村规民约,带头清理环境卫生、带头督促卫生保洁。”现在,富有村已经形成了户比户、家看家,比谁家院落最干净、谁家门前最整洁的氛围。


 

方正县松南乡红星城小区。

  方正县松南乡红星村红星城小区则建立联动机制,由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物业管理部门,与志愿者卫生保洁、政策宣传、治安防范、家庭教育等义工队伍,共同进行小区管理与环境建设,通过党员带动作用建设洁净社区。据松南乡副书记赵林介绍,红星城小区12栋楼500多户居民,基本上都已参与到联动机制中,自觉加入到小区管理和建设等各个队伍。

  据了解,哈尔滨市辖9区9县(市)、198个乡(镇)、1883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514万人。在记者两周来采访到的8个县(市)、30余个乡村中,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文化提升、管理民主等方面的成果和亮点,在哈尔滨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已充分显现出来。

  据哈尔滨市文明办主任勾庆杰介绍,目前哈市正在积极落实《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导向,以重点村和示范村为突破口,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致富美、设施完备服务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管理民主和谐美“六位一体”为目标,加快推进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村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八大工程”,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走出一条具有哈尔滨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哈尔滨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然提档升级,我们相信,未来的哈尔滨乡村建设还会更加美丽、更加精彩……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