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7日讯(陈驹 刘涛 记者 吕天霞) “优化环境,消防先行”。如同每一次抢险救灾一样,绥化人始终能看到一支冲锋在前、锐不可挡的队伍,那就是绥化市公安消防支队;如今,在全省“发展经济、优化环境”的总体要求和绥化市委、市政府的具体部署下,这支钢铁之师再次“亮剑”,毅然担当起绥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行部队的角色,并用实际行动践行“消防先行”。
近年来,绥化市公安消防支队始终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大项目建设为重心,转变职能、创新举措,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去年被评为全省夏季消防检查工作先进支队,支队荣记市政府集体二等功一次、望奎县公安消防大队荣记县政府集体三等功一次。
强制度严律己 打造法治消防队
打铁先需自身硬,绥化市公安消防支队官兵深知,按照《全市进一步强化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方案》要求,全体官兵先需提升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服务水平,才能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更好、更快、更便捷地为社会、单位提供服务。
针对优化发展环境要求,该支队组织防火处业务骨干,每月开展消防大讲堂活动;不断完善消防行政审批窗口建设,加强窗口人员的培训确保业务精通,规范窗口人员业务受理、着装、文明用语等行为,努力做到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工作作风严谨,并接受电话预约服务,树立消防执法的良好形象。3月14日-18日开展了为期5天的“2016年建设工程消防监督业务及窗口受理工作培训班”,并聘请总队高级工程师梅英亭专门授课。
“把权力放在法制的笼子里”。简政放权、用法律和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上。绥化市公安消防支队着力打造法治消防队,严禁以集体讨论等方式对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的建设工程予以审批,严禁有“一事一议”、“因人而异”的现象发生。按照“十六条措施”要求的时限、简化的程序和手续执行,不打折扣、不暗箱操作、不因人而异,不收取任何费用,秉公执法,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四个绝不”,坚持“五个叫停”,全力防范消防执法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在工作中,该支队不断强化消防执法行风监督工作,切实提高全市消防执法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今年6月8日,支队组织召开了消防执法公开述职述廉会议,绥化市人大、政协代表,市纪检委、检察院、法院代表,消防社会廉政监督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代表等50余人被邀参加了会议。会上,支队防火处部分科室代表进行了述职述廉报告,各参会代表针对当前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并填写了不记名调查问卷。会后消防支队工作人员对各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梳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措施,有力的推进了全市消防监督执法工作。
开通道扶全程 保驾护航大项目
绥化市,全国农业大市。近年来,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建设异军突起,成为振兴全市经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发展至今,全市共有工业园区11个、企业400余家、大型项目8个。对绥化市公安消防支队来说,支持产业项目建设,是“发展经济、优化环境”的重中之重。
缩短业务办理审批时限、增加受理人员数量,是该支队优化环境的一个全新举措。一般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办理时限由图纸合格之日起,由过去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特殊建设工程需要组织专家评审的,评审时限由过去的30个工作日缩短为为15个工作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竣工验收备案抽查及复查时限,由过去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内;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由过去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同时,取消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对具备申报条件的场所,简化申报程序和申报材料;对于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下的办公场所可不必提交设计单位资质证明文件,消防设计文件可采用能真实反映建设工程情形的白图或者示意图;对于消防审批和备案申请资料不齐全的,可以先予登记接收,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内容,由当事人在审查过程中予以补齐。在绥化市万达广场建设项目、安达市安瑞佳储油项目等工程审核中,支队相关科室均在前置手续不健全的情况下提出修改意见,极大的缩短了企业的审批时间,切实做到便民措施的落实。
该支队还为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开辟了“绿色通道”,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暂时不能依法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或施工许可证明文件的,先行按程序进行先期跟踪服务,提前介入;对消防技术标准规定不明确或者尚未规定的消防设计问题,积极主动与社会单位沟通解决实际困难;对很多社会单位消防前置手续不健全,无法办理消防手续的问题,支队相关科室人员主动上门服务,联系社会单位指导业务。海伦市兴隆大家庭购物中心和D7街内装修工程,支队组织相关科室到现场指导5次,相关疑难问题请示总队技术处3次,邀请总队到海伦现场指导2次。
变管理为服务 真诚服务大民生
绥化市公安消防支队共列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255家,其中一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21家、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234家。重任在肩,但他们更知道责任和使命的神圣。
“听民声、顺民意、解民难、保民安”,变“管理者”为“服务员”,这是该支队官兵们的全新理念。
过去,消防官兵在市民眼里,是一支开着开着呼啸而过的消防车、慷慨奔赴火场的威武之师,“铁肩”有余,“柔情”欠缺。市民的反应对支队领导触动很大,他们深知,消防部门变“管理者”为“服务员”、打通与群众最后一公里、向市民普及消防常识,是治本之策,也是优化发展环境之捷径。去年,该支队成立了11支消防安全知识宣讲团,深入全市各类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宣讲活动。各宣讲团联合当地公安派出所针对“九小场所”开展零距离、面对面式宣传教育培训,免费发放消防宣传品,通过实际操作演示的方式逐一为群众讲解消防安全知识和自防自救技能。据统计,今年年初以来,各宣讲团累计宣讲1100余场次,宣讲受众2.2万余人,开展各类消防宣传活动400余场次,发放各类消防宣传品15万余份,积极营造了优化发展环境“关注消防,参与消防,支持消防”的氛围。5月27日绥化市公安消防支队还在在全市10个县(市)、区范围内成立11支优化发展环境技术服务队,6月2日在《绥化晚报》消防专刊等媒体向全社会进行了公告。
简政、放权、提速,不但提高了绥化市公安消防支队为地方办事的效率,也使支队与企业、群众的距离不断拉近。2015年11月份该支队就制定并下发简政放权文件,完成审核、验收工程权力下放工作,并及时调整基层大队审批权限及履行审验流程,严格实行就近办理原则。支队将属于权力下放中的海伦7所小学建设项目,下放到海伦大队审核,既方便了海伦大队日常监督管理,又节约了单位办理的成本;将属于权利下放中的明水树人加油站下放至明水大队审核,极大的节约了社会单位的审核时间。从2015年11月15日至今,全市共受理审核、验收项目104个,备案工程327个,极大的提高了工程审核数量,有效缩短了社会单位办理消防工程审核时间。
“走进‘窗口’看优化”。“窗口”,是绥化市公安消防支队服务经济、社会的直接“触点”,减少、优化办事手续,就是优化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绥化铸城蓝山原著项目”申报人吴丽华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该项目由于该建筑沿街长度大于150米,绥化市公安消防支队主动提出原设计方案未设计的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在消除了火灾隐患的同时,极大的减少了企业的损失。与吴丽华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圣福华名都苑”的建设者们,2015年“圣福华名都苑”在企业申报材料无规划许可证及修详图基础上,绥化市公安消防支队窗口先行受理,在企业办理相关证件时提出符合消防规范的修改意见,并在该项目锅炉房建设过程中,参加规划局举办的协调会,提出符合消防间距的建造方案使锅炉房项目可以顺利建成。
年初以来,全市公安消防机构共检查社会单位11079家,发现消防安全隐患7353处,督促整改7225处,累计对企业进行帮扶指导1100余次,为企业节省隐患整改资金1000余万元。绥化市阳光休闲购物有限公司存有重大火灾隐患,支队对该公司技术指导16次,节省隐患整改资金约100万元,隐患整改花费资金约120万元,所有12项重大火灾隐患内容现已整改完毕,并摘牌销案。
“市公安消防支队每月都对‘华辰’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严格整改;每年进行四五次安全知识培训。对我们的新上项目,每次都提前介入,保证项目在建设之前就符合消防规范、降低成本。有这样的消防部门扶持、呵护,我们企业才有安全保障,才能开的放心”。这是绥化“华辰”老总冯少辰的由衷之言,也道出了绥化市企业法人和老百姓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