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高波老兵激情奋战脱贫一线
2016-08-03 10:54:5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博深 张强 潘宏宇 白云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8月3日讯 今年49岁的高波,2007年从哈尔滨空军第一飞行学院司令部作训处副处长的岗位上转业分配到哈尔滨市发改委,任大项目处副处长。去年10月驻村落户组织关系,任尚志市河东乡惠民村“第一书记”。他始终用“帮就帮最好,干就干第一,实实在在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为官”的事实践行着“第一书记”的光荣职责。

图为高波(右)联系俄罗斯企业来村考察每周订购500吨西红柿项目。

  统班子聚合力真情为民赢信任

  蹲得住,才能密切联系群众。驻村后,高波用一周时间走访了30多位老农民、10多位老党员和5位老村长,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知道了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一年多来不是和乡里村里的干部出去调研看项目就是约专家来村里指导项目,不是和群众一起干项目就是到群众家走访研讨项目。

  在党员大会上,高波承诺“三个不添麻烦”、“三个满意”、“二个不花”。高波所有的办公用品都是自带的,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自购的,当村里的群众家有大事小情时他都到场,可村里的干部、群众请他到家里吃饭总是被拒绝。有时候工作没研究完就在村部和同志们一起煮面条、泡方便面、酱油拌大葱。到现在,他已从工作经费中拿出9000元对贫困的村干部、党员、群众进行了慰问和资助。然而,为做规划调研和招商洽谈项目的旅差费自费已经超过了万元。

  贫困户李宝荣买不起化肥时,高波主动送上1350元为其购买了10袋化肥。春节前民政部门给村里3.6万元救济款、50袋面粉、10套被装和衣服,高波带领村干部严格落实规定,公平、公正、公开发到群众手里。村干部赵洪东外欠债几十万元,为帮助他走出困境,高波多次协调关系赊付他3万株蓝靛果种苗、赠送他20袋2000斤生物质肥、2000棵香瓜苗以及各类种子500多斤,还从家里拿出2万元积蓄无利息借给赵洪东进行种植业生产。

  定方向做规划选准产业接地气

  面对村里实际情况,高波决定从转方式、调结构入手,在3个多月里先后自费到五常、方正、牡丹江、唐山、天津、武汉等地调研摸排论证的基础上,在惠民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共同研究讨论可行的基础上,按照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发展瓶颈、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产业、保障措施等8个方面制定了“1+3+5”的中长期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目前,规划实施进展顺利,有的已经受益,有的正在受益,有的将要受益,为惠民村中长期发展描绘了蓝图。

  全省脱贫攻坚战工作开展阶段专项督查组组长王晓军在检查惠民村扶贫工作后表示:“第一书记”高波同志确实出了很多点子,想了很多办法,见了很多成效,是一个优秀的战士,在他身上看到了扶贫工作不见成效誓不罢休的一种精神,特别是规划的制定符合实际接地气,让惠民村干有方向、赶有目标。

  引项目建基地迈开脱贫新路子

  高波认为,“输血不如造血”,新常态下经济稳增长必须要有项目做支撑,特别要有支柱型产业项目做支撑。否则,建设园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构想只能是空中阁楼,同样,做好新常态下精准扶贫工作也必须要有项目作保障,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即便是脱了贫也是暂时的。

  高波利用工作上曾经服务过的企业来对接企业。目前,黑龙江省鸿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元的黑玉米种植及提取花青素原液和SOD酵素项目、黑龙江裕峰伟业生物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元的年产4.5万吨的生物质燃料项目、哈尔滨樱桃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的100家农村电商线下网点农社对接项目均进展顺利。

  特别是非转基因黑玉米种植项目,农户不用投资只需提供种植连片方便机械化作业的地块,做好田间管理,即便是自然灾害带来的颗粒不收种植户仍然可得到企业每亩1000元的保障,合作社得到每亩60元的保障。今年,这个项目在惠民村的推广面积达到2000亩,受益农户111户,贫困户25户。

  以黑玉米种植项目为依托,高波又向上争取了3000亩450万元的生态高产标准农田配套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惠民村旱田地的田间道路将实现无泥泞的梦想。与此同时,借助绿色食品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做支撑,高波在去年发改委给予投资4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争取了30万元的投资计划,项目建成运营后,惠民村将实现“贫困村”向“旅游名村”的转变。

  高波还调动各路力量为农户免费争取黑玉米、高糖玉米、高产大豆等种子700多斤,水溶硅肥、生物质有机叶面肥、生物质有机颗粒肥5000多斤,总价值8万多元。同时,他还协调浩北特色经济植物种植合作社,先期赊付给惠民村8万株40万元的蓝靛果种苗,待农户种植的蓝靛果结果后再以果实冲当种苗款。这些都为惠民村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高波深有感触地说,派驻第一书记是党关注基层、帮助贫困农村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举措,“第一书记”只有把真心为村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最终目的,才能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基础,才能尽快甩掉软弱涣散村“后进”的帽子。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