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8月7日讯 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瞄准脱贫攻坚的重点人群和重点任务,精准对接金融需求,完善支持措施,以发展普惠金融为根基,助力地方精准扶贫。截至今年前5个月,该市各项贷款余额673.7亿元,同比增长4.7%。信贷投放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势头。
据介绍,牡丹江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535人,该市计划今年脱贫12个村、1.38万人。为此,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以促进政策、资金、服务协同发力为着眼点,出台《牡丹江市金融脱贫攻坚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强化工作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开展扶贫金融创新等系列活动。
强化激励引导,完善政策传导机制。牡丹江没有贫困县,不享受扶贫再贷款和扶贫搬迁贷款优惠政策。因此,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充分发挥央行再贷款、再贴现工具作用,2014年至2016年6月末,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31.9亿元,累计为“三农”、小微企业办理再贴现279笔,1.8亿元。
深化金融创新,对接扶贫融资多样化需求。大力支持种养殖结构优化,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该支行制定出台《牡丹江市活体畜禽抵押贷款实施细则》等近十个指导意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参照我省“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推动金融机构开展“两权”抵押贷款工作。推动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引导金融机构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发展黑木耳产业链融资,稳步、创新的支持黑木耳产业,缓解贫困群体融资难题。
建立金融需求清单,精准满足贫困农户资金需求。依托全国扶贫信息系统,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需求进行摸底,建立包括贫困户住址、务工状况、健康状况、就业就学状况、金融需求等内容的精准扶贫金融信息清单,下发金融需求清单,引导金融机构找准金融支持的切入点,精准滴灌。
优化支付和信用环境,强化金融惠农职能。大力推广助农取款服务、农民工特色银行卡服务。坚持“扶贫先扶信”,培育企业和农户信用意识,在贫困地区深入推进“信用户”、“信用村”评定与创建工作,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落实,到6月末,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开办县(市)增至4个,贷款余额7766万元;黑木耳产业链发展步入良性轨道,2013年至今累计投放黑木耳产业链贷款26.5亿元;推介297户养殖企业、养殖大户活体抵押贷款金融需求清单,组织金融机构持续开展对接;创新“养殖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单位”的信贷模式,向17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7445万元,今年累计发放贷款4318万元。全市还设立村镇银行、农民资金互助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家,各类保险分支机构27家,证券从业机构11家,融资担保机构30家,金融供给主体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