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克山8月13日讯(记者 陈显春 那鹏翔 孙晓锐) 齐齐哈尔市克山县通过做强种薯、做大市场、做实加工,使马铃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马铃薯产业迅速成长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网络媒体看鹤城”大型新媒体采访团走进薯乡克山参观考察。
克山种植的马铃薯。
13日上午,“网络媒体看鹤城”大型新媒体采访团走进薯乡克山参观考察。克山县发展马铃薯产业多措并举,是该产业空前飞跃发展的保障。
做优种薯繁育。依托亚洲最大马铃薯基因库强大优势,加大品种研发力度,提高种薯品质,建设东北最大的种薯繁育基地。以兴佳薯业为主体,以省农科院克山分院为依托,整合黑龙江龙科种业、瑞福尔薯业、昆丰农机合作社等科技、设备、基地、品牌和市场资源,组建齐齐哈尔兴佳种薯集团,着力打造种薯研发和繁育航母。力争三年研发新品种2-3个,繁育微型薯1亿粒,今年繁育3000万粒。瞄准全国种薯市场广阔空间,重点繁育畅销专业品种。针对全粉和薯条加工需要,重点繁育大西洋和麦肯1号,分别达到2000亩,总产达到1.2万吨。针对中原地区种植需要,重点繁育荷兰薯,针对北方地区种植需要,重点繁育尤金,分别达到5000亩,总产达到3万吨,建立起适应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定向繁育体系。依托农科院雄厚的科研优势,加大新品种研发推广力度,在2013年成功研发出早熟高淀粉品种克新24之后,新近又培育出中早熟油炸和鲜食品种克新25、克新26,市场供不应求。同时,依托中荷马铃薯全产业链项目,大力引进高品质、高干物质、高淀粉含量的荷兰专用薯品种20个,前期主要用于繁育薯条、薯片和全粉加工的10个品种已经抵达克山。
做高种植标准。坚持把标准化种植作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有效手段。始终坚持科技先行、标准引领、专业支撑,促进了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双提升”。与东北农大、八一农大、大兴安岭农科院及克山农场开展院县、场县共建,引进先进技术24项,普及推广“六统一”耕作标准和“深松、大垄、良种、防病、喷灌”先进模式,马铃薯种植标准不断提高,良种应用率和科技成果贡献率分别达到95%和65%以上。积极探索开发富硒马铃薯产业,使克山富硒农业在全国迈出坚实一步。克山县马铃薯栽培模式得到日本双日公司首席专家的肯定。连续4年实施科技包保工程,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进入农业主战场,与合作社、种植大户双向选择、互交保金、明确责任,签订合同,结成利益共同体,对马铃薯规模种植地块实施全程科技包保,做到了专品种种植、标准化耕作、专业化管理,实现了双赢。包保地块亩均增产50%,2015年立涛合作社最高单产达4.35吨。根据马铃薯生长习性,强化服务保障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累计安装大型喷灌设备784台套,马铃薯种薯生产实现水利化全覆盖。扶持合作社、种植大户通过购机补贴和农民自筹相结合方式,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购进马铃薯专用机械612台套,保证了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大机械作业需要。仁发合作社订购荷兰马铃薯播种、中耕、收获机械10套,提高马铃薯机械化作业水平。昆丰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购进农用直升机6架,用于施肥、防病、灭虫等,年可完成马铃薯航化作业200万标亩以上。
做大营销市场。把市场销售作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关键环节,结合马铃薯产业特点,全方位探索销售途径,破解“种强销弱”困局,确保渠道畅通、优质优价。聘请各作区经销商组建营销团队,与主销区签订长年购销合同,提高销售能力。与厦门同安、合肥周谷堆、佳木斯佳天国际等市场合作,扩大销售区域。依托县马铃薯交易大市场,广泛寻求订单,实现以销定产。通过这些方式,年销售马铃薯达50万吨,使克山成为区域内交易中心和商品薯集散地。大力推进“互联网+”模式,投资1000万元建成集信息发布、仓储物流、产品加工、电商培训、网上销售、产品展示于一体的电商创业园,带动全县电商网店500余家,涉及销售马铃薯淀粉、休闲食品、主粮化等三大类40多个产品,实现马铃薯销售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开通“中国马铃薯交易网”,每日无偿更新全国主要市场马铃薯交易信息,有效解决了马铃薯销售信息不畅、购销脱节问题。利用中国农交会、绿博会、哈洽会等国家级展会和省、市各类展会,广泛推介产品,促进签约销售。连续三届举办“中国克山马铃薯交易博览会”,邀请国内外知名马铃薯加工企业、大型马铃薯批发市场和全国各地客商参加,实现产销现场对接,累计销售种薯10万吨,销售额达2.2亿元。“克山土豆”已成功开辟俄罗斯、朝鲜、印度尼西亚等国际市场。
做深加工转化。紧紧抓住引进培育精深加工企业这个“牛鼻子”,实施龙头牵动战略,瞄准国内外高新技术和高端市场,通过内引外联,以优势资源和优良服务,吸引国内外大投资商入驻,解决企业加工层次低、带动能力弱、产品“量大链短”问题。抓好老企业升级,扶持北大荒薯业进行技术改造,启动变性淀粉生产线,新上一条全粉生产线,年加工原料30万吨。推进昆丰马铃薯大市场、瑞嘉薯业等企业的薯条、薯球、薯块生产线实现满负荷运转,年加工原料10万吨。帮助粉条、粉丝、土豆干等传统薯制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加工能力,年加工原料10万吨。抓好新项目引进,引进荷兰夸特纳斯集团与仁发合作社合作,投资7.2亿元建设中荷马铃薯产业园项目,11月末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及内部装修,明年9月建成投产。进一步与荷兰夸特纳斯集团对接洽谈,争取使6万吨薯条加工项目早日落地。同时,面向全国大型知名企业,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变原料招商为产品招商和技术招商,推动薯产业晋档升级,真正把马铃薯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抓好薯食品开发,聘请中国农科院食品研究所,研究制定马铃薯主食化园区规划,加快研发土豆磨糊蒸包、水晶蒸饺、烹土豆片等传统地域食品,及非油炸薯条、薯片等休闲食品。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深度研发紫薯汁饮料、冲调羹等餐桌食品;马铃薯营养泥、营养粥和马铃薯薯渣酿酒等环保营养食品,延长薯产业链条,实现工业化生产。抓好专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马铃薯产业园20平方公里,计划引进和新建马铃薯食品加工、淀粉加工和下游配套企业共15家,全部达产后,年可加工马铃薯300万吨,实现从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到汁水蛋白提取和休闲食品全链条生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8.5亿元,利税11.5亿元,打造成东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加工产业园。目前,该园区被批准为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5家。
做实服务保障。把完善市场服务作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重要保障,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打造马铃薯产业发展最佳环境。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共培育“全面”等马铃薯著名品牌6个。申获“克山马铃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沃华”和“黑土明珠”省级著名商标2个,获得无公害食品标识产品120个、绿色食品标识产品14个、有机食品标识产品2个,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与北京大学等一流团队合作,对克山县马铃薯进行品牌策划,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打出广告,做强马铃薯品牌,不断提高克山马铃薯知名度。加强仓储建设,争取省级专项资金,为仁发、立涛等繁育主体建设大型仓储窖49个、20万平方米,仓储能力达30万吨,实现了种薯、原料薯、商品薯分级、分类、分等贮藏,改变了以往马铃薯秋季集中上市、客商压价收购、农民被动销售的不利局面,农民瞄准市场待储待销,实现错峰销售、窖藏增值。组建专业监督机构和检验队伍,制定规范的生产技术操作流程,严把“两关四证”,即脱毒苗检测关、市场准入关和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种子市场准入证,凡从事种薯繁育的主体,必须提前申报,实行全程微机化管理,田间GPS定位,统一进场销售,形成了覆盖种植、管理、收获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和品质追溯体系。同时,已与荷兰夸特纳斯集团达成协议,计划把荷兰植物检测认证中心中国总部设在克山,该中心建成运营后,将带动克山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实现空前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