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绥化市倾力改善民生 打造升级版 “幸福屋顶”
2016-08-15 15:50:07 来源:东北网  作者:郑鹏飞 陈显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5日讯(郑鹏飞 记者陈显春)绥化市以大投入保障大民生,以大民生构筑大幸福,着力解决扶贫、安居、生态建设等民生大问题,倾力打造民生改善“升级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展现了一幅以民为本的和谐画卷。

  脱贫攻坚——吹响决战冲锋号

  在2015年9月的一次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绥化市委书记张晶川掷地有声地宣布,“我们要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打响并打赢脱贫攻坚最后一战,在中央和省委要求的时限内,确保全市贫困群众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地实现脱贫奔小康。”

  绥化下辖的10个县(市、区)中,贫困县就有6个。“十二五”期间,绥化市实现减贫22.82万人,使205个村摘掉了贫困帽子,取得了扶贫攻坚的阶段性成果。然而截至目前,这个市农村贫困人口尚有35.54万,贫困村308个,脱贫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今年以来,绥化举全市之力实施“十大脱贫攻坚行动”,向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目标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在产业带动脱贫行动上,全市落实特色产业扶贫项目2500多个、新型经营主体扶贫项目1200多个;在财政金融保险脱贫行动上,全市全口径投入扶贫资金总量近20亿元。同时,创业就业脱贫行动、“互联网+”脱贫行动、配套改革脱贫行动、乡村文化旅游脱贫行动也都取得阶段性成效。

  绥化市扶贫办主任关国志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将有88个贫困村摘掉穷帽,有12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小康。”

  棚户区改造——筑起百姓“幸福屋顶”

  “原来住低矮土房老遭罪了,雨天往出淘水,冬天咋烧都挨冻。这回好了,棚改回迁了,原来住36平方米,只添4万元换成了现在的68平方米,我们老两口住宽宽敞敞的。”绥化市明水县72岁的宋奎军老人兴奋地对记者说。明水县把“为群众棚改、由群众作主、让群众满意”贯穿棚户区改造工作始终,仅仅两年时间全县就新改造棚户区70万平方米,2000多户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

  宋奎军老人脸上的笑容,是绥化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成效的一个缩影。“绥化市区和县城棚户区比较多,我们确定了棚改三年攻坚的目标,以此来扩大投资、带动消费、改善民生并提升城市品位,从而实现‘一石三鸟’的效应。“张晶川说。

  今年,绥化市列入省棚改计划项目79个,改造34346户,其中拟购置存量商品房和现金补偿安置18772户,货币化安置比例53.57%。截至6月底,综合征收率和综合开工率均已超过60%,其中望奎县、青冈县综合开工率达100%。

  安达市创造性地将“扶贫救灾、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建设”三者有机结合,真正为百姓筑起“幸福屋顶”。兰西县引进投资者参与当地城乡建设,实现了借力发展。绥化市委书记张晶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绥化三年棚改计划全部完成,全市11万户1100万平方米,可直接拉动投资增长300亿元。1100万平方米由平房变楼房,按照腾退比1:1.6折算,可以腾退出土地1760万平方米,政府将有88亿元土地收入。

  生态建设——绿色和谐发展之路

  经济向“绿色”转型,发展向“绿色”转身。绥化市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向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寒地黑土要真金白银,实现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相得益彰。

  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通过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既改善土壤质量又保护生态环境,绥化市将此项工作作为利在明天、利在子孙后代的千秋大计进行谋划和部署。目前,全市已落实“三减”试验2.9万亩、39点次。兰西县建成全市首个应用“三减”栽培模式的水稻种植示范园区,在200亩水田上探索水稻绿色增产模式,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绥化市引进大型秸秆综合利用企业20余户,推动纤维原料、清洁制浆、生物质能、商品有机肥等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深度开发生态红利,助推绿色发展。目前,这个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64.4%,年创造经济价值近40亿元。

  围绕风能开发、太阳能开发,绥化市先后引进建设了一批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围绕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家电等特种废物再利用,引进建设了一批生活垃圾资源化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围绕畜禽屠宰、林木产品下脚料和农业废料深加工,引进建设了一批农业生产综合循环产业链项目。近三年来,全市引进循环经济项目已达100多个,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不断增加。

  依托呼兰河流域综合开发,绥化市全力打造新的“生态保护工程”,让呼兰河流域核心区在全省率先实现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建设好海伦星火湿地、望奎西洼荒湿地、绥棱四海店湿地、青冈靖河湿地。张晶川说:“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以治水、净气、降噪、还绿、护田为核心任务,切实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彭佳丽

【专题】寒地黑土 绿色绥化——全国网媒聚焦绥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