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进入全民防骗时代 “儿子惹祸”骗局已向乡镇转移
2016-08-16 09:14:16 来源:大庆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原标题:一个因嫖娼被抓,一个欠债遭人绑架

  “儿子惹祸”骗局向乡镇转移

  东北网8月16日讯 前段时间,本网《假“儿子”半月骗走爹妈近30万》一文,报道了我市6名老年人被冒充儿子的人骗钱一事,成了市民茶余饭后谈论的重要话题。

  一名读者来电说,看报纸后特意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她,要是“自己”急匆匆要钱,一定给儿媳妇打个电话问问情况。

  记者发现,进入8月份后,假儿子的骗术有向乡镇转移的趋势。

  “儿子”嫖娼骗走1万

  今年74岁张大娘家住农村,育有三女一子,儿子年龄最小,全家人都拿他当“宝儿”。

  前几天,一直在外地打工的儿子突然给张大娘打来电话,可把她吓坏了。

  “妈,我昨天喝多了找了个小姐,结果被公安局给抓住了。”

  “你这个不争气的,你在哪呢?我让你大姐去看你。”尽管张大娘非常气愤,但还是心疼儿子。

  “妈,我知道错了,你先别告诉我大姐,要不她肯定跟我急眼。警察说了,只要拿1万块钱,就能把我放了。”对方说。

  “你说咋给你汇钱,妈全听你的。”张大娘焦急地说。

  随后,“儿子”给张大娘发来一条短信,上面有银行卡号和收款人姓名。

  张大娘赶紧翻出存折,顶着太阳打车去乡里的银行,汇了1万元过去。

  钱汇完了,张大娘掏出手绢擦了擦脑门的汗,不舍得再打车,走了很远到客车站乘车回家。

  张大娘刚到家,气还没喘匀,想着给儿子回个电话,但对方却关机了。“只要钱汇过了,儿子没事就行,出来肯定能给我打电话。”张大娘心里想着,疲惫地躺在炕上休息。

  一晃到下午了,还没有电话打进来,张大娘再次拨打之前的号码,仍显示为关机。

  这时候,张大娘觉得不对劲了,她翻出号码簿,找出儿子的电话打过去,很快就接通了。

  “妈,啥事呀?我正上班呢。”儿子的口气显得很随意。

  “出来了就好。”张大娘随口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话把儿子弄迷糊了,详细一问,才知道母亲被骗了。而张大娘得知真相后,也气得直跺脚。

  债主威胁要条腿

  无独有偶,同样住在农村的赵老太,几天前也被人给骗了,白白损失了4万元“过河钱”。

  事发当天12时许,赵老太吃完午饭准备休息一会儿,手机突然响了。本以为是女儿来的电话,可刚接起来,却传来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

  “你儿子欠我们50万不还,我们已经把他逮住了,你们家要是没人能把钱还上,我们可对他不客气了。”听到这样的话,赵老太瞬间懵了。

  “妈,救我!”紧接着,电话里传来惨叫声,而且很快被旁边的人给制止了。

  “我的儿子啊,你们千万别打他。”赵老太连连恳求对方。

  “只要你能凑够钱,我就把你儿子放了,不然我要他一条腿。”男子恶狠狠地说。

  万分焦急的赵老太并不知道这是骗子演的苦肉计,儿子也是假冒的,她实在地告诉对方,自己手里只有4万元,一时也凑不够50万。

  没想到,这次对方的口气缓和了许多,说赵老太挺有诚意,让她先把4万元汇过来,他们可以先把人放了,让他回去筹钱。

  随后,骗子给赵老太发来一个账户,要求她30分钟内把钱汇过来,不然就让她儿子当残疾。

  心急如焚的赵老太马上按照骗子的指示,把钱汇到了指定账户,可再次联系对方,电话就不通了。

  过了好一会儿,她和真正的儿子通上话,才得知自己被骗了。

  “假儿子”向乡镇转移

  从上述两个案例能够看出,此类骗术专挑高龄老人下手,编造的谎话多是违法乱纪或急需施救,不给受害人仔细琢磨的时间。

  骗子或盲打电话,或从网络上获取了受害人信息定向施骗,采取冒充以及分饰角色的方式来取得受害人的信任,从而实施诈骗。

  值得关注的是,受骗的老年人有从城市转向乡镇的趋势,也就是说,骗子撒的网越来越大,骗一分是一分,所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老年人的思想比较传统,大多数人内心单纯、善良,戒备心较弱,容易轻信他人,所以经常成为骗子的目标人群,加上乡镇的年轻人多进城打工,平时与父母联系不勤,老家的爹妈受限于知识水平更容易上当。

  另外,乡镇重男轻女的风气还很重,儿子闯祸往往被父母纵容,这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进入全民防骗时代

  近年来,为应对骗子不断翻新的的手段,我市公安机关在大力度宣传防骗知识,以服务民生为宗旨,不遗余力地报道典型案例,立志守住市民的钱袋子。

  然而,骗子的手段已经逐渐从“广撒网”过渡到“点对点”,掌握个人信息更加精确,成功率更高。所以,全民防骗时代已经到来。

  高新公安分局刑侦四队副大队长王刚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留守老人,对这种冒充子女的手段一定多加防范。

  预防此类诈骗犯罪,一是在外工作、生活的子女要和父母保持联系,多沟通,关心老人的身心健康,常回家看看;二是适当控制老人手中可用以支配的钱财,包括银行卡之类,最好是在自己手机上开通银行短信提醒功能;三是司法机关应加大农村地区诈骗犯罪宣传,选取典型案例走进田间地头宣讲,增强留守老人的法律意识,提高防骗能力,避免财产损失。

责任编辑:姜继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