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宾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2016-08-19 16:01:31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绘就乡村美丽画卷 绽放宾县文明之花

  ——宾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近年来,宾县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形成了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新局面。

  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牵总主线,努力打造崇德向善、诚信和谐的美丽乡村

  一是全面实施铸诚养和工程。突出诚信、和谐两个主题,广泛开展“六诚六和”为主要内容的“铸诚养和”工程。实施“诚信同行、和谐共享”主题活动,推出诚信典型500个,和谐典型800个。在全县营造出“诚信和谐”主氛围,唱响“诚字立信、和字为贵”主旋律,形成“铸就诚信之县、培育和谐之城”主声音。二是全民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单位五大创建活动,推动城乡文明同频共振。现有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6个,市级文明村镇8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创建率达92%以上。开展“争做文明宾县人”活动,评选出各类典型600余人,示范带动全员文明、全域文明。三是全力提升农村乡风文明。选出“子孝妻贤、长尊有礼、和美幸福”的文明家庭近万户,建立农村志愿服务站143个,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巡讲活动,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形成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和谐奋进的农村社会新风。

  二、把文化育人作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各具特色、富有底蕴的美丽乡村

  一是阵地建设规范化。实施“1234工程”,在每个村打造“一场”即文化广场,“两堂”即文化礼堂和农民培训课堂,“三室”即图书阅览室、艺术创作室、作品展出室,“四墙”即村情村史墙、乡风民俗墙、公益宣传墙和乡村明星墙。助推农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民画叫响品牌,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农民画)之乡”。二是一村一韵特色化。依山就势、依河傍景、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围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田园文化,围绕北方大美生态打造绿色文化,围绕东北传统农业打造农耕文化,围绕龙江良田沃野打造黑土文化,围绕松花江沿线打造水韵文化,培育形成了二龙山诗意田园、马家屯乡愁村韵、福和村稻谷飘乡、三合村风情小镇、友联村北方九寨、满井镇鱼米之乡等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美丽乡村。三是百姓舞台常态化。实施小广场、小舞台、小剧场、小乐团、小明星建设“五小”工程,常年开展“种文化、送文化”活动,自编自演、寓教于乐的本土节目精彩纷呈。宾州镇“常青树”合唱团参加央视“歌声与微笑”节目,荣获台湾首届中老年合唱节金奖。

  三、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努力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一是规划设计先行。本着“点上示范、线上带动、面上出彩”的原则,规划建设三条美丽乡村景观线。每个乡镇打造一个示范屯。提出美丽乡村环境治理“八有八无”标准,即有村庄建设规划,无乱搭乱建建筑;有垃圾收集设施,无散乱堆积垃圾;有道路硬化管护,无泥坑杂草路面;有绿色整洁河岸,无淤塞臭水河沟;有村庄庭院绿化,无乱堆乱放杂物;有美观整洁墙面,无破旧危险房屋;有标准公厕户厕,无露天茅厕粪坑;有长效管理机制,无失管漏管现象。二是整治管理共行。集中整治垃圾乱放、柴草乱垛、禽畜乱养、污水乱泼、粪便乱堆等“五乱”现象,村民爱护家园、自我管理意识不断提高,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动手干”,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农村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三是生态建设并行。以村屯周围、道路两旁、房前屋后为重点,栽植护宅林、护路林、护屯林,利用前庭后院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建造“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遥相呼应北方丰富的青山绿水和森林资源,达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效果。彰显“春有百花争艳、夏有绿水青山、秋有五花山色、冬有冰天雪地”四季分明的北方特有生态景观。

  四、把共建共享幸福生活作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努力打造生产发展、规范有序的美丽乡村

  一是推动农业提效增收。大力实施“金叶富民”“绿蔬富民”“牧业富民”“青山富民”及“大豆振兴”工程,“东烟、西菜、南果、北畜”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叫响了宾西牛业、高泰食品、居仁大米、永和蔬菜等知名品牌,宾县成为国家产粮大县、东北四省区唯一的全国烤烟产业重点县、黑龙江省肉牛生产基地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十名行列。二是推动农民自治管理。选拔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群众代表,组成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构建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群治群建格局。三是推动农村法治建设。扎实开展“送法律下乡”“法律大集” “校园法律常识小课堂”等活动,引导农民把遵纪守法外化于形。不断加大农村依法治理力度,打造和谐稳定的“法治乡村”。宾县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

  

 

  

 

  一是城乡互促。开展“城乡携手、共建文明”主题活动,通过联建、帮建、共建,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用全县经济发展成果反哺美丽乡村建设,近三年,累计投入“三农”资金12.5亿元。二是产村互促。采取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企业投入开发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3+1”模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美丽乡村经营转变,激活绿色经济,兴起美丽产业。三是多方互促。把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综合考核,落实资源向农村倾斜制度,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让乡镇干部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形成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的长久合力。

    • 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努力打动力持久、充满生机的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