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和美清风吹拂乡间——黑龙江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下)
2016-08-21 07:30:3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孙佳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8月21日讯 一张无言的成绩单,彰显出龙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也诉说着龙江乡村群众的幸福生活:建制村主街路硬化率达到100%;1196个村屯得到绿化,绿化面积20440.3亩;建设9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

  近年来,全省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有效途径,创新工作方法,使黑龙江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春风化雨,润泽广袤黑土地。

  营造环境之美为农村精神文明增“质”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直观反映农村文明程度,也是文明生态村镇的外在表现。基于这种认识,黑龙江省坚持问题导向,在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下力气、出重拳。

  去年伊始,黑龙江省相继出台了《全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方案》、《黑龙江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方案》(2015-2020年)、《黑龙江省村庄垃圾治理规划》等一系列针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方案与规划,在长效管理上出实招,体现出各级政府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决心。

  此外,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以冬春、夏秋季节交替期为重点时段,以路、沟、桥、树、墙、厕、圈、仓、垛等为重点部位,集中治理垃圾乱放、柴草乱垛、禽畜乱养、污水乱泼、粪便乱堆等“五乱”现象,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建设垃圾填埋、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10多个,采取日保洁、月会战等灵活形式,推行垃圾、柴草、粪肥“三出村”,农村卫生环境大为改观。绥化市北林区结合农村春秋两季生产生活特点,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重点开展“村屯四清”。

  去年,全省2642个行政村实施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大力加强农村垃圾治理,推进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实施美化绿化工程,绿化村屯1196个,绿化面积20440.3亩。全省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60%以上。

  营造人文之美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铸“魂”

  精神文化生活是农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黑龙江省顺应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大力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积极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让农民群众享有文明健康的精神世界。

  午后烈日的炙烤下,户外万籁俱寂,而双城希勒村的综合文化站里却人声鼎沸。乒乓室中,热爱运动的人左右开弓、挥汗如雨;戏曲排演厅里,喜欢戏曲的村民有板有眼地唱起京剧片段……

  说起文体活动中心,往来其间的村民都赞不绝口。这座实施文化惠民的地标性建筑,设有体育馆、图书馆等多个活动场馆,自投入使用以来,满足了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深受群众好评。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先后投资近4亿元,建设9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

  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满眼仰望城市的琳琅,而要反躬寻觅乡土的根脉。黑龙江省组织开展“金色田野”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和“美丽乡村”农民文化汇演等,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百馆千站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此外,黑龙江省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建设农民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镇光明村组建了邻里乡亲乐队,坚持20多年进行义务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雅尔塞镇雅尔塞村建立了千米文化墙,集中展示达斡尔族的生活、生产和民俗。

  营造风尚之美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神”

  文明风尚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黑龙江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农村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将“文明种子”遍撒农村大地。

  着眼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特点,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念普及入手,培育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深入开展“德礼满龙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百姓大讲堂、农村文明随手拍、农民素质争优赛等途径,引导广大农民学礼仪、尊礼仪、用礼仪,摒弃不文明陋习,培育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的民风。

  据了解,这项活动在全省产生了广泛影响,带动哈尔滨的“德礼满冰城”、佳木斯市的“德润佳木斯”、双鸭山市的“德耀双鸭山”、大兴安岭的“德润兴安·美在大岭”等活动持续展开。

责任编辑:张广义

【专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