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传统与时尚两翼双飞古老与现代交相融汇——第十一届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侧记
2016-08-26 09:22:5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杨宁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8月26日讯 8月的黑龙江天高地阔,风清气爽。25日清晨,伴随着第十一届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开幕,来自12个国家、20余个省市的展商及展团云集哈尔滨,10万余件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充分显示出文化产业的创新与活力,与此同时,展览内容的丰富和参展企业再创历史新高,也标志着展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高科技”放大地域文化魅力

  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自2006年创办以来,持续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在国内和周边国家产生了广泛积极影响。本届展会包含4万平方米展区,3个主题展馆,6大板块,7场演出,百余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齐聚哈尔滨,为展会带来超过10万件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据主办方介绍,与以往各地企业单独参展不同,随着黑龙江文博会在国内外知名度的逐步提高,今年有多地、市、省、国家政府以官方展团的形式报名参展。如A馆的台湾文化展、香港文化展、巴基斯坦文化展、印度文化展、斯里兰卡文化展、非洲文化展、泰国文化展等。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许多参展商运用高科技手段弘扬本土文化及传统文化,收效显著。今年的绥化展区,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原因是来自青冈县四万年前冰河世纪的猛犸象与披毛犀,展区不仅展示了两个史前猛兽的化石实体标本,还制作了能动会叫、活灵活现的仿真模型,吸引了很多市民及化石爱好者拍照留念。

  青冈县委宣传部殷晓光介绍说,青冈县自1958年在芦河镇发现猛犸象门齿化石以来,已出土化石数量在十余万件以上,古脊椎动物化石骨架达100多具。在猛犸象古化石的保护过程中,青冈县的决策者们着眼“一路一带”战略,积极争取将地质文化旅游产业纳入“龙江丝路带”发展总体规划。今年青冈县计划投资1.6亿元,规划建设占地2.5万平方米国家级古生物化石综合博物馆,以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斑鬣狗等新生代哺乳动物为展示主体,利用高科技、全景影像技术和场景化、剧幕化、体验型展示手法,系统展示青冈第四纪动物群远古时期的生活环境及生存状态,打造集教育博览、科研培训、实景秀场、惊险猎奇、休闲娱乐与餐饮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获知型游乐综合体。用高科技的手段放大古文化的现代魅力。

  “龙江家书”创意温暖市民点赞

  在你追我赶的“快餐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文化能否追求“多快好省”乃至一步到位?于是,怀旧、复古、手作等带着传统农耕时代气息的产品,反而被大家看做是更高级别的“时尚”。与众多喧哗热闹的“快时尚”不同,位于展会B馆的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展区,重新触摸传统文化脉络,主题为“龙江家书”,整个展区外部被一个巨大的“红色信封”包围,展区内的时光长廊里,百余封家书的实物、老信封、展板与书法手札交相辉映,让人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上个世纪,笔墨流香,岁月静好。展区内外,古琴家与书画家现场演绎传统文人音乐与书画艺术,还有哈尔滨市旗袍协会十余位会员们身着“龙派旗袍”的流动展示……将古典与时尚融合,回归传统、传递亲情的创意,温暖人心,获得展会嘉宾和市民的一致好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而家书则是家庭文化、家风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对此,《黑龙江日报》精心策划打造“龙江家书”栏目。目前已征集抗联家书、烈士家书、名人家书、教子家书等各类家书数百封,并通过专版与专栏刊发、制作展会展板等形式集中展示,成为集团对外形象展示的独有品牌。

  在“龙江家书”红色信封背景墙前,古琴与插花的表演,成为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著名古琴家张金桥演奏的传统大操《潇湘水云》《广陵散》及现代琴曲《梅园吟》等,让不少参展嘉宾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受邀参加活动的哈尔滨市旗袍协会会长欧阳丽娟女士感慨地说,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展馆有内涵,有品位,让我们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以及由它带来的时尚。在我看来,代表传统文化的琴棋书画,包括阅读与书信,才是真正具有文化内涵的时尚。

  受邀参加活动的知名书法家郑佩服现场挥毫泼墨,书写名家佳句,为现场嘉宾和观众带来了汉字书写的美好体验。

  文创产品“接地气”备受关注

  如果说,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那么生态就是资源与生产力。在伊春展区,来自千年红松的“北沉香”工艺品,受到了广泛瞩目。而与许多大型摆件、工艺品同台展出的,还有“北沉香”枕头、手链、项链等特色文化类保健产品。伊春永达工艺品公司负责人张桂侠告诉记者,“北沉香”伊春百姓俗称“松明”,是由红松松脂沉积形成的,它来自自然死亡的红松,又经过地下几百年甚至千年的沉淀,才能形成。其松香浓郁,具有提神醒脑等保健功效。过去林区群众都用于引火,近几年经木制工艺企业开发,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工艺品种类。“咱林区全面停伐转型发展,这文创产品也得接地气,要把北沉香做好,企业还得向特色旅游工艺品、家居装饰、保健品等各领域拓展”,张桂侠笑着说。

  同样“接地气”的,还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满族刺绣,该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刘雅梅,不仅把“满绣”绣到了围巾、背包和扇子上,还颇有创意地将其绣到了婚纱上,大气典雅的龙凤、牡丹等吉祥图案,与洁白的婚纱相得益彰,受到了喜欢推陈出新的年轻人的喜爱。

责任编辑:张广义

【专题】第十一届黑龙江省文博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