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日讯 前几天,一则离奇的事故引发社会的关注:杭州市民秦先生和家人自驾游去北京,在经过扬州时为孩子买了不少零食,孩子出于好奇,将零食中的食品干燥剂包拆开倒在盛水的杯子里,没想到和水混合后,喷出滚烫的水,将孩子的胳膊烫伤。事实上,早在五年前就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山西省太原市一名初三学生把食品干燥剂放进保温桶后发生爆炸,导致右眼失明。由此,干燥剂处置不当会让孩子遭遇意外伤害成为家长们的共识。不仅如此,由家具、童装、汽车天窗等引发的一系列儿童安全问题,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廉价干燥剂危险性大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干燥剂多以氧化钙(生石灰)、硅胶、三氧化二铁以及氯化钙为主要原料,其中以生石灰和硅胶为原料的干燥剂最为常见。特别是生石灰,因其吸湿效果好,且来源方便,价格便宜,所以大部分干燥剂以生石灰为主,在食品包装中被广泛使用。从记者市场调查看,食品企业一般会在干燥剂包装上注明“不能食用”“远离儿童”等警示字样,但显然未能引起家长的注意。“给孩子购买的零食拆包后,第一时间要将干燥剂取出。”齐医附属二院急诊科王医生提醒,家长应妥善处理干燥剂包,不要随意丢弃,一旦被孩子误食或丢到水里玩,都存在很大的危险。
电动车窗成安全黑手
又到开学季,儿童的乘车安全旧话重提,但潜藏的危险却可能被家长们忽略。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场景,活泼好动的孩子经常从天窗或者汽车侧窗伸出脑袋甚至探出上半身,这在行驶过程中本身就有很大安全隐患。再者,孩子如果无意触碰到车窗的升降控制按钮,也极容易被升起的车窗夹到,虽然电动车窗都有防夹功能,但对于稚嫩的儿童来说,在防夹功能启动时就可能遭受足以致伤的外力。汽修师王健对记者说,大多数汽车车窗的防夹功能在探测到阻力时会让车窗电机反转降下车窗,但也有一部分车窗的防夹功能仅能做到切断电机的电源使其停止工作,这样一来,不具备控制车窗升降按钮能力的儿童在被车窗、天窗夹到时,身边的大人一旦疏忽未能及时降下车窗,那么儿童将十分危险。
家具童装好看不中用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由于不熟悉行业的“潜规则”,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家具时容易被销售人员误导。比如,许多销售人员介绍家具原材料是进口的或者达到E0级的,消费者便认为是环保的。实际上,成品家具的生产工艺、用漆等很多环节都容易被无良商家钻了空子。因此,家长在选购儿童家具时,要留意质检书上是否有对成品的检测和鉴定。另外,所选产品不应有危险锐利的边缘及尖端,棱角边缘部位应经过倒圆或倒角处理等。同时,需要注意儿童家具产品或使用说明中适用的年龄段及其他要求的安全警示标识。
生活中,家长在购买童装时一般都会选择色彩艳丽的款式,一些不规范的厂家会使用甲醛含量极高的廉价助剂,以提亮材质不好的服装面料。孩子穿上这样的问题童装,随着甲醛的释放,孩子吸入后会引发疲倦、头疼、咳嗽等症状,皮肤长期接触问题衣物还会出现皮疹。故而,家长购买童装时应避开味道刺鼻的服装,面料尽可能选择纯棉质地的浅色衣物。因为甲醛是溶于水的,所以新衣服买回来后,最好先用清水洗涤,然后晾晒。
儿童的心智、身体尚未成熟,难以识别与判断意外危险,家长作为监护人需要为孩子充分做好预防措施,才能让孩子远离意外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