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9月6日讯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又被称为“地球之肾”,不仅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还有良好的旅游发展前景。
2016年,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筹备以湿地保育为主题的2016两岸新闻交流——来台专题探访湿地保育,邀请包括中青报、澎湃新闻、黑龙江日报等十家大陆媒体的媒体人,分享、讨论两岸经验与案例。从9月2日至9月12日,从台北、彰化到嘉义、台南、高雄,十天九夜里,黑龙江日报记者程瑶将与您分享台湾湿地行的美景和见闻。
来到台湾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大陆媒体团就在台湾环境资讯协会三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乘车前往彰化县。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在中午时分赶到彰化。
负责接待我们的是彰化县环境保护联盟的总干事施月英。她告诉记者,彰化县有大肚溪、浊水溪冲积而成的平原,因为浊水溪含沙量非常大,在近海形成大量淤积,涨潮退潮高度差可达四米,所以这里拥有台湾最大的潮间带生态系统。这片泥质滩地有着相当高的生产力,是许多鱼虾贝类的繁殖场所和过境候鸟的觅食地,同时这里也是牡蛎和文蛤的重要养殖区。
为了保护这片美丽家园,彰化县环境保护联盟自1987年成立以来在持续推动彰化海岸湿地保护和环境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并成功阻挡了彰化焚化炉、填海垃圾掩埋场、国光石化等多项开发活动。为了纪念成功阻挡国光石化,施月英甚至把自己唯一儿子的乳名起为国光石化小王子。如今小王子在当地可谓也小有名气。
带领媒体团成员参观了该联盟守护的芳苑湿地后,施月英又把我们带到了大城湿地,换好装备,参加潮间带蚵农生活体验活动--牛车采蚵。

退潮后的海底有锋利的牡蛎和文蛤壳,为保护双脚,要穿上俗称“踏米仔”的鞋,穿上它在泥沙上走比较方便

同行的小伙伴秀一下我们穿的鞋,找到瑶瑶了吗?穿黑衣服的就是哦。趁着退潮后水位较浅,我们坐着牛车进入了远离岸边的浊水溪中间。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站在水中完成了采蚵,挖文蛤,给黄牛洗澡等多项住在这里的渔民几乎每天都要完成的工作。

负责组织该项目的魏清水告诉记者,这个活动旨在让人们通过参与新奇有趣的采蚵环节,了解潮间带这种特殊湿地的特点,进而加入到保护这片湿地的行动中来。
现场采收的蚵烤给大家吃
随着知名度的扩大,近几年该项目的参与人数逐步增加,去年全年接待2.5万人,今年到目前为止已接待了2万人。营业收入也以每年38%的速度递增。是非常有代表意义的守护式经营的典型案例。
小贴士 蚵
关于蚵,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坐牛车来到水面中间记者才知道,原来它就是东北人都非常喜欢吃的“生蚝”呦。不过在台湾渔民看来,最正宗的吃法就是从网上剪下的新鲜生蚝,用撬棒撬开后直接入口。瑶瑶酝酿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把一只肥肥的生蚝放到了嘴里,那味道,岂是肥美二字可以形容。
简直是自毁形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