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0日讯 “我怨爸爸妈妈,但是又想他们,两年多了,他们为什么不回来看我们?”14岁女孩汪虹旭提起爸爸妈妈顿时泪如泉涌,年迈的奶奶王淑芬在一边不住叹气。
奶奶王淑芬和腼腆的汪文博。
姐姐汪虹旭。
家住肇源县新站镇新合村的汪虹旭和汪文博姐弟俩是留守儿童,父母自两年前离家外出打工,至今没有联系。没有生活来源,年迈且身体多病的奶奶王淑芬带着两个尚未成年的孙女孙子艰难生活,一家人即将陷入无处安身的困境……
父母离家2年,73岁奶奶独自照顾孙女孙子
8日,记者来到肇源县新站镇新合村王淑芬老人的家。菜园子种了许多蔬菜,废品堆满了屋里屋外,三小间小房破旧低矮,一侧房檐已经下垂,用3根木头支撑着,西屋堆放着大量捡来的废品,东屋是祖孙三人的起居室,摆在桌子上的老式电话很醒目,但却两年多没有响过了……
王淑芬老人说,儿子汪海水38岁,和儿媳在2014年春天到大连打工赚钱,把12岁的女儿和10岁的儿子寄养在她这里。“儿子和儿媳走的第二个月给他们寄回来过200块钱,从那以后就没有音讯了,手机号也变成空号,我去孩子的姥姥姥爷家,儿媳也两年多没跟娘家联系了。”
王淑芬说,她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养老金,只够交水电费的,村里分了9分耕地,她年迈已经不能种了,租给亲戚每年只有300元租金。“孙女孙子很懂事,经常是捡完废品满手、满脸是土就跑去上学了,看着别的孩子有父母照顾着,孙子只能跟着我受苦,心里不是滋味。”老人满是自责和无奈。
“怨爸爸妈妈,也想念他们”
记者在新和小学见到了12岁的汪文博,他明显比同龄孩子长得小很多,他的班主任刘士波说,上2年级时汪文博是班里长得最大的孩子,长期营养不良现在成了班里长得最小的孩子。
在新站镇中学读初一六班的汪虹旭是个14岁的女孩,她深锁着眉头,透着一丝不屈的倔强,身上穿的衣服明显有些小。王淑芬说,孙女的衣服都是别人给的,姐俩没穿过新衣服,“孙女学习成绩好,性格要强,开学前几天孙女哭了好几天,说家里没钱,买笔和本子的钱都没有,所以不想继续上学了。”
汪虹旭说:“我怨爸爸妈妈不管我们,但是心里又想他们。奶奶岁数大了,生活困难,希望爸爸妈妈回来拉我们一把。”
多个邻居接济祖孙三人
采访当天,王淑芬家来了两位老人,一位姓尹的老人是退休教师,年近70岁的她每天都会步行3里地到王淑芬老人家看看。“老姐姐太不容易了,没有经济来源,我儿子开了一个小饭馆,有时会送来一些吃的。”
另一位老人介绍,“邻居们给的一些旧衣服已经很旧了,她就在一堆旧衣服里面挑孩子能穿的,剩下的缝缝补补拼成被褥。”
希望儿子能回来照顾孩子
王淑芬说,她的身体每况愈下,胃病、肺心病,走不远的路就要歇一歇,胃疼时用拳头顶一顶缓解。“我觉得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老伴走得早,剩下俩孙子我实在是没有能力抚养,住的房子也得翻修,万一我离开,最放心不下两个孙子,希望儿子和儿媳不管遇上什么困难都来个信,拉他们祖孙三人一把,老小相依为命的日子实在太难过了。”
随后,记者来到新站镇政府,民政助理刘德明说,王淑芬老人的儿子、儿媳外出打工没有往家里汇钱,老人带着两个孙子生活艰难的事儿他们知道。王淑芬的户口在靠山村,但是搬到新合村已经30多年了,每个村的“低保”人数都有指标,由村民代表选出,老人长期不在靠山村居住,可能就落选了。但是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虽然她有儿女,但是今年仍为老人和孙子申请了低保补助,每人每年3500元,按照季度发放,可能会缓解他们祖孙三人的困难。
如果您也对祖孙三人的生活困境深表同情,如果您也愿意拉他们祖孙三人一把,帮助老幼病弱的王淑芬一家重燃生活的信心与希望,请拨打王淑芬老人的电话13091686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