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装完工的保税区监控设备。蒋国红 摄
黑龙江日报9月11日讯 哈尔滨综保区通过完善国际口岸枢纽、打通国际物流通道、打造新型功能平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构建起“国际枢纽+物流通道+综合保税区+产业配套区”四位一体的内陆开放体系,打造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国际商品展示贸易中心、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高端进出口制造加工中心和新型现代服务贸易及研发中心等4大领域,引进国际商品贸易展示、对俄产品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冷链物流企业、艺术品贸易展示、研发检测及数据中心、融资租赁、服务外包等12种产业,并形成“4+ 12”产业布局。
截至目前,综保区招商引资已签约企业23家,其中6家企业已经完成注册。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进出口额10亿元人民币。
哈东指挥部综合协调部部长张世辉告诉记者,按照初步规划,哈尔滨综保区将建立起具有跨境物流承载力与产业承接力的国际商贸物流平台;建立进口电商保税园区,吸引海淘包裹在哈尔滨集散;搭建高新科技研发平台,吸引省内高科技研发团队入区发展;引进高端制造产业,承接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红酒展示中心为例,境外红酒企业产品入驻展示中心后,将获得保税展示、产品发布、贸易洽谈以及贸易、仓储、物流、公司注册、咨询等一系列服务,极大方便了未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并依托平台效应,帮助入驻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对企业来说,最大的政策红利就是投资便利化和外贸便利化。”张世辉告诉记者,企业在税收等方面,可以享受“入境不入关”的特殊政策,进入保税区的国外货物,如果不进入国内市场销售,就相当于还在“国外”,不算进口,不收关税;货物出区,进入国内销售则按有关规定办理报关,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符合规定的可实行出口退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已签约23家企业
主要由贸易企业、供应链企业、加工企业等组成。其中,贸易企业包括进口俄糖果、蜂蜜、面粉、红酒的企业,以及进口韩国化妆品和日用品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