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东指挥部综合协调部部长张世辉在接受记者采访。蒋国红 摄
●从综保区征地拆迁至今,一年多时间,他每天都如临战场
●每天都是他的工作日,早8晚5的工作时间也被无限延长
黑龙江日报9月11日讯 工程建设精益求精,招商引资用尽心思,备战“国考”的路上,他不敢有丝毫松懈,紧绷的神经只为探索出综合保税区的“哈尔滨模式”,刷新“哈尔滨速度”,在年底国家联合验收组苛刻的验收中,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的目标是在哈尔滨打造出国内一流的综保区范本,使其成为我省及哈尔滨市对外开放新引擎,推动‘龙江丝路带’建设,支撑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构建。”谈及哈尔滨综合保税区的建设,作为该项目的筹建负责人,哈东指挥部综合协调部部长张世辉信心满满。
为了能顺利通过这一轮“大考”,在项目规划之初,张世辉便做足了功课,园区外观设计多个版本;科技信息化在园内随处体现;设计集承重不同的展示区、仓储区于一体的标准化车间……“打造一流的综保区,不能仅仅停留在现代化的硬件配套设施上,更要在功能上有所体现。”对于哈尔滨综保区功能定位的重要性,张世辉更有着清醒的认识。为此他对国内天津、郑州、重庆等十余个城市的综保区进行走访、调研,逐一分析其优缺点,并结合哈尔滨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我们既抓大,也不放小,因此我们将产业依托型和物流服务型相结合。”张世辉说。
为了能完成年底前封关验收的目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张世辉更不敢有一丝松懈,“综保区的建设者们是从多个部门抽调的业务骨干,每个人都把建设综保区当成一件骄傲而神圣的使命。”张世辉表示,为了完成这份使命,大家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吃住办公在简易棚房里,通宵熬夜是常事,带病奔波更是司空见惯。没有补贴和特殊待遇,有的只是“打鸡血”一样的忘我工作。“综保区的建设就像一场战役,上了战场,不吹响胜利的号角谁都不能下火线。”张世辉说。
边建设边招商,23家外向型企业牵手哈尔滨综保区……望着这份招商成绩单,张世辉感慨万千,“综保区封关验收不只看围网、卡口、查验区、服务中心等硬件设施,以及信息化的软件系统,最重要的是拿出招商项目才有说服力。可以说每一个项目的成功签约,都是我们做足功课的结果。”张世辉表示,目前成功签约的23个项目,基本都是大体量企业,“这样的企业是多个城市争相吸引的热点,洽谈难度可想而知。”张世辉坦言,面对棘手的招商项目,他有自己的“杀手锏”。“其实,所谓的‘杀手锏’就是在谈判之初,我们广泛搜集对方各方面的材料,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基本情况,更包括对方相关负责人是否当过知青、家中亲人的籍贯等等家庭生活状况,在谈判时我们打出亲情牌、友情牌,感情拉近后谈判便容易了许多。”
张世辉同时表示,面对众多企业,其实他们更多的是学会“算账”,将心比心去打动企业,“每一个企业最根本的需求就是利益最大化,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帮他们算好经济账,良好的利润空间让企业没有理由拒绝。”张世辉说。
每周一到周五在哈尔滨接待上门的洽谈企业,每周六周日飞赶外地招商选商,张世辉表示,来到这个岗位便已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几的概念。“商”招来了,“安商”更重要。“我们既要当‘推销员’更要干‘保姆’的活,每签约一个项目,我们都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张世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