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杰,男,于1984年8月23日在山东莱阳出生,中共党员,2016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的工学博士学位。目前,署名发表/录用论文超过40篇,已经授权/受理署名发明专利40余项,已经完成正在出版/正在撰写即将出版的动力机械专业的专著各1本:此外,在此过程中获得过省级电力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各一项,获得省级科技登记证书的科技成果一项,也曾获得过哈工大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称号。在校期间,创办了哈尔滨燃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燃卓科技),任公司总经理。
万杰(右一)。
万杰同志求学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技术骨干,曾参与的国家级纵向课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项目50多项,包括国家863、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技局等支持的纵向课题项目以及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电厂和其它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项目,正是这些项目经验及研究成果的积累,促进了万杰走上创新创业的发展道路,奠定了燃卓科技能够快速成长的坚实基础。
在技术方面,万杰从硕士开始就是多个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其中,作为动力设备的异常检测和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负责人,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参与了国内早期的哈汽轮厂汽轮机发电机组远程诊断中心平台和中海油燃气发电机组工业数据中心(设备性能监测和故障诊断)平台的设立,截至目前这些平台仍然是国内商业化规模最大的工业数据分析项目。当时,国内工业大数据这一概念还不是很热,但相关问题已经显现。做为能源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轮机和燃气机等动力设备,不仅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还具有生产规模大、平台分布广、操作过程复杂等特点。安全生产问题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当时的工业大数据分析业务是由GE、西门子等国外厂商负责,要将运行数据传送到国外,因此在国内广泛应用的局限性很大。因此,经过哈工大先进动力技术研究所强大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成功将中海油海上平台的燃机接入了监测诊断中心,为几十个海上平台提供燃机监测分析服务。基于该平台,将生产过程数据统一汇总、分析与可视化,为中海油海上平台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大幅提升了中海油海上平台的运转稳定性和设备管理水平,为用户节约了巨大的运维成本。
在管理层面上,万杰具有多年领导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组建和管理整个技术研发队伍。在市场推广应用方面,熟悉主要能源行业的应用市场和营销手段,具有几十个电厂实际技术推广应用经验,为后期创业积累了该领域的大量客户资源。
2015年是万杰同志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理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黑龙江省《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15〕16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哈尔滨工业大学也相应制订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也就是在这一年,万杰的创业方向更加明确、清晰: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与工业数据相结合,在之前的诊断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一款与国外产品想媲美的新一代的工业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于是,在黑龙江省政府和哈工大的支持下,万杰与两位校友于2015年共同创立了以大学生兼职为主的燃卓科技,运用工业大数据分析服务为主要手段,以求学期间积累的技术成果为基础,帮助电力行业用户实现智能化转型。
企业在初创时困难重重,但最大的难题还是人才的缺失,万杰一人身兼管理、销售、财务、开发和人事五个职位,压力倍增,经常忙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正当万杰急得挠头的时候,想起了远在南京已经创业多年的师兄,万杰专程跑到南京请教。就这样,在师兄的帮助下,许多问题有了比较明确解决的思路。首先,是南、北市场区分对待;对此,专门开辟了具有产品销售优势的南方电网市场,在南京成立了燃卓科技的分支机构,为后期的人才和资金引进奠定了基础。其次是专业人才重点引进,万杰引进了GE北方区的销售经理,并一道把GE的销售工程师和售前工程师挖了过来,拼凑了公司的营销团队,将他们积累的经验应用到了公司运营中。后期,万杰又听说在华为有一位资深的人力总监,万杰通过兼职聘任的方式向他寻求帮助,管理公司团队。经过近半年的努力,身上的职务分担出去了一大半,进入2016年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引导下,为了开辟风电市场团队又从风电著名公司歌美飒,引入了一位经验十分丰富的风电项目经理,进一步弥补了以学生为主创业团队的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为了使系统界面更加直观易操作,还从计算机网络引入了U3D建模的一个小团队,成功将3D可视化技术应用到燃卓科技的工业大数据监控平台上,为产品注入了新的创新元素,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就这样,随着业务不断的发展,燃卓科技的团队也一步一步得到扩充完善逐渐形成了管理、市场、销售、研发各部门的组建,形成了燃卓科技基本的组织架构截止目前,燃卓科技兼职/专职员工接近30人,其中60%以上是技术人员;公司产品的数量和应用范围扩展了很多,力求尽快改变原来的以技术服务为主、产品为辅的模式,逐渐转入以产品为主、技术服务为辅的模式。团队的不断扩充使产品的开发进度也得到加快,2015年末已完成了大数据云平台的开发和搭建,实现了性能监测功能、故障诊断功能可为用户实现提供完整的能源生产设备管理技术服务支持。
今天的电力行业正践行“大数据”和“互联网+”行动,市场已充分打开,按照目前的发展局势,预计2016年将翻一番。放眼广阔的市场前景万杰已将燃卓科技的发展布局进行了系统性规划:集中优势力量发展主要业务。除哈尔滨总公司外,南京分支将依托地理资源优势,计划于今年建立覆盖全国的工业大数据分析云平台数据中心。并且,鉴于目前公司人才的多样化特点,支持了哈尔滨市一所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将燃卓公司的会议服务、翻译服务等边缘业务分离出来,在哈尔滨市成立了一家会议服务公司;鉴于河南省中原地区的电力市场份额大小和地理位置重要性,安排团队成员中老家在河南的技术人员在河南也成立了分支机构,这不仅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力和发展空间,而且还给有才能的团队成员一定的成长空间。后期,还将计划在上海成立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都是以燃卓科技为主体持股。这样,燃卓科技就保留最精锐的技术服务部分,依托实验室的技术力量,为全国各个分支机构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截止2016年8月,在依托原实验室团队时的技术积累基础上,燃卓科技已经签订销售协议金额500余万元;其中,已执行合同330多万,利税12多万。
公司的快速发展获得了省、市、区级政府及媒体的高度关注:公司成立短短一年时间内,不仅获得了南岗区科技局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支持,而且也获得了哈尔滨市科技局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支持;目前,燃卓科技正蓄势待发,向着中国工业大数据分析服务领域领军企业的目标不断前行,助力“互联网+”在能源动力行业践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下,作为龙江创业企业的一份子,万杰希望能通过自身努力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龙江经济转型升级出力,打造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及能源互联网试点基地,在未来将希望充分利用燃卓科技的工业大数据云平台与各方合作,助推龙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