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龙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目前是材料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国际焊接工程师、美国TMS学会会员和哈尔滨万洲焊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的特邀审稿人。曾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开发银行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年度人物、深交所燧石星火训练营最佳商业计划奖、黑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哈工大春晖创新成果奖特等奖、等荣誉。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20篇SCI检索论文。

2016年3月正式运营至今,公司获得首轮500万天使投资,成为首批入驻哈工大创业园和中关村互联网+品牌孵化中心的企业,与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达成共建装备制造中心的全面合作协议,累计实现订单和销量300万元,公司目前估值8000万元;公司先后受到中国青年报、中新社、人民网、黑龙江省新闻联播等新闻媒体关注报道; 2016年 3月25日作为学生创业典型受到China Daily国际版关注报道。

2011年,当时还是本科生的万龙第一次在书本上看到了“搅拌摩擦焊”这个名词,对它的评价,国际上用了“最具革命性”这个词,这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深入了解后,他发现日本的新干线、欧洲的欧洲之星等国外的高速列车、大飞机都已经采用了这项先进的技术,而他国才刚刚起步。为了减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他开始常驻实验室,四年的时间里,他不断查阅国内外文献,不断进行试验设计验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地设计出了获得“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的自支撑搅拌摩擦焊新方法、获得GE基金会科技创新大赛国际一等奖的填充式搅拌摩擦焊新技术等专利技术30余项,发表SCI论文20篇,技术水平获得包括剑桥大学教授在内的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在硕士阶段便成为3 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2015年,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他获得了工学硕士学位,获得了50万底薪加销售提成的工作机会,获得了国外知名大学的留学邀请。但是就在他要按部就班选择工作或者升学、留学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做出了一个让身边所有人诧异的决定,他放弃了OFFER、放弃了访问邀请,留在哈工大、留在黑龙江,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创业者。在众人的不解中,他带着他的“搅拌摩擦焊”技术走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他想在这里寻找技术逻辑、资本逻辑和市场逻辑有机融合的途径,他想让黑龙江、让中国的有色金属连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他想打造一个焊接界的麦肯锡,实现中国焊接事业的下一个春天。
企业发展首先是人才的竞争,资本、技术都是跟着人流动的。他要想真的做出点儿东西,真正让技术走进市场,就必须组建他自己的“大兵团”,开展焊接事业的“大协作”。创业起步,他就十分重视高水平技术研发团队的建设,为了请回身在德国的技术大拿,他找到一个学术会议的契机,不远万里飞往德国,用15天的时间陪他走遍了德国周边的3 个国家,和他吃住在一起,和他一同畅想焊接事业的未来,他深受感动,毅然提前结束在德国的学习,回到国内和他一同创业;公司缺少销售人员,偶然得知高中同学在药企担任大区经理,销售额连续三年稳居公司榜首,他通过电话、QQ、微信多个渠道向他发起进攻,一遍遍地“忽悠”他加入他的创业团队,仅一个月的时间,他便变卖了房产和汽车,拿着100万的现金来到哈尔滨和他一同创业,成为了公司的销售总监和第一个天使投资人;万洲焊接注册后,他发现数字仿真技术成为了制约公司发展的一个短板,他便将他蓄谋已久的“魔爪”伸向了他的大学同学,在经过三个月的死缠烂打
后,他辞去了航天三院的职位,加入了他们公司。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组建了一个来自7 个不同专业、包含3名博士和5 名硕士的15人创业团队,万洲焊接这个小公司就红红火火地干了起来。
可是,刚干没几天,接踵而来的问题便让他挠起了头,公司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没有用于市场推广的专项经费、没有专属的焊接设备,归根结底还是没有钱。“找钱”就成了他的头等大事,吃饭、走路、睡觉,他满脑袋都是“钱”。他开始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各类投资路演会、项目推介会和技术展览会,北京中关村、深圳证券交易所、天滨海新区,哪里可能有投资人,他就会不知劳苦的跑过去,不厌其烦地介绍他们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盈利前景。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每邀请一位投资人,他都不放过和他们交流的机会,他都会根据投资人的兴趣点,通宵达旦修改商业计划书,经常凌晨两三点钟给投资人发邮件,让投资人看到他们说干就干的执行力和说到做到的硬功夫。为了获得和一位资深投资人的宝贵见面机会,他通过邮件、短信一遍遍反复恳求,绕着弯找可能说上话的校友推介,只要能够打听到他第二天的工作行程,他就会二话不说地从哈尔滨赶过去,有时候2500多公里往返、 20多小时等候,就只是为了能够和在早餐的时间见面半个小时。就是靠着这样不断的折腾,他们公司获得了丁香会创投的认可,成为同期唯一一个获得全票通过的创业项目,顺利拿到300万天使投资和哈工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100万元的跟进投资,获得了公司迅速壮大的“口粮”。
经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在他们实验室躺了三年的专利终于转化成了公司产品,在去年12月份做出了东三省第一台二维搅拌摩擦焊机,获得了公司第一单设备业务;在今年1 月份,做出了公司第一台精密测温仪,并获得国家计量中心权威认证;在今年2 月份,他们针对第一代产品完成了焊具的全面升级换代,技术成果转化已经走上了正轨。但是,如何成功将产品推向市场又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公司上下群策群力,寻找一切可能的渠道,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营销他们的产品。得知沈阳某高校焊接实验室的机器出了故障,他们联系到了在那里工作的师兄,采取免费试用的方式,硬是将他们设备送进了他们的实验室中,就这样他们的设备陆续走进了清华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逐步树立起了在高校实验室的品牌效应。就这样,他们的焊接技术走进了中车集团、中国运载火箭研究总院、无锡瑞鼎、常州微控等多家单位。 为了龙江焊接品牌早日成为全国焊接领军企业,他大胆规划、仔细布局,与清华大学焊接实验室达成了在北京共建万洲焊接分公司的协议,与昆山市开发区共建长三角零部件代加工基地的合作意向,努力形成哈尔滨总部研发、北京销售、昆山零部件代加工的产业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