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男,出生于1985年4月15日,中共党员,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学历,工学博士。在校期间创建哈尔滨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5年6月,组建上海航士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任公司总经理。

王天同志自学生时代起,就一直遨游在科学的海洋之中,而科技创新也不断的引领着他的成长。当时还是高三学生的王天,在紧张的高考复习中,凭着对机器人科学技术的痴迷,自学基础理论,动手实践组装,完成了灭火机器人的原理样机,并且获得了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三等奖。走入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以后,王天利用大一一年的时间,学习了自动化学科的主要基础专业课程,技术水平很快在同学中脱颖而出。他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与研究资源,先后获得“ROBOCUP中国区空中机器人大赛”冠军、2007年“挑战杯”黑龙江赛区特等奖、包揽2007年黑龙江省航空航天模型科技实践锦标赛仅有的两个科技创新一等奖。这些成绩也让王天顺利获得了保送直博的资格。在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后,王天主动承担起实验室的技术普及与传承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科技创新经验,指导学弟们学习前沿技术,提升研究能力,在他的指导下,从2009年到2014年,所在实验室学生共获得全国性比赛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
技术上的不断成长,伴随着眼界的不管开阔,王天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路该如何选择,投身科研院所还是留校任教,亦或是加入国内顶尖的科技公司。这些选择对于出身书香门第的他都显得理所当然,但是王天心底里总有一丝不安的悸动,用他的话就是一颗“跳动着的创业之心”。
2013年3月,王天创建了哈尔滨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个人的创业之路。在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之后,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王天为公司选择了智能制造领域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省内某铅笔厂自动化改造项目,针对现有人工操作的弊端,利用机械手和专用工具,结合高速控制器以及工业算法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这第一个项目,王天带领着技术团队封闭研发一个多月,在接连克服了控制柜密封、笔芯抓取等技术难题后,有着程天科技logo的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顺利运转起来。
面对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的成功,王天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他看到的是技术团队技能较为单一,对于智能制造行业的理解不够深刻的不足。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为了承接更复杂的项目,王天带领技术骨干先后拜访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在智能制造领域有深入研究的知名大学,深入学习前沿理论;同时积极派遣技术骨干参加发那科、库卡、ABB、西门子、NI等行业第一梯队的培训课程,扩展行业视野,提升员工对于智能制造的理解。有了这段时间的潜心钻研,王天和他的团队信心更足了。
随着创新设计能力的更提升,王天的团队也在不断壮大,项目的复杂程度也在成倍的增长,现有办公环境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但是市场上“办公+厂房”的物业租金也难以承受。正在他感受到了创业的困境时,他的母校——哈尔滨工程大学伸出了援手,根据学校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王天的程天科技是省政府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学校下属科技园区提供的免费办公场所和办公家具,用水、用电、用网都是免费的。学校还协调出一部分厂房,供调试组装使用。技术水平金额保障条件都具备了,王天期待着公司的发展乘着“东风”能够“更上一层楼”。
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王天,在接下来面临了一次重大考验。某集团作为甲方对一个特定设备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进行招标,并且送来一个参考样品。特定设备外观呈圆柱体,只有10厘米的直径,但是内部结构复杂、零件繁多,并且应用了多种超常规的工艺。现有人工装配熟练工人每天只能装配一个,生产效率偏低,甲方希望能够通过自动化装配,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对于自动化装配生产,甲方还提出了多达四方面、十二项的技术功能要求,例如在整体上要达到柔性生产线和无人工厂的实施标准,技术细节中着重强调了机械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装配元件“手递手”等。甲方的技术代表同时表示,在向多家国际、国内厂商进行方案征集,最终将选择最优方案进行设计实施。
这是王天创业以来面对的最复杂的项目,甲方的特定设备装配技术难度高,功能需求又处处都是直戳智能制造的前沿应用。这个项目接还是不接,团队骨干的意见始终不统一,王天没有被客观的困难吓倒,在他眼里这是一次提升程天科技发展层次的机会,不能错过。他首先召开公司全体大会,在会上详细分析了项目利弊和公司内外部环境,要求大家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务必拿出有行业竞争力的设计方案。会后他又召集骨干员工,分析设备结构、装配工艺和最优顺序,创造性的将设备分解为五个单元模块,互不影响,这样有助于进行分解独立设计,提高设计速度,也能更快暴露设计难点。用了一周的时间,五个单元模块的设计方案分别拿了出来,王天逐个与单元模块的主要设计人员进行开会分析,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讨论。一连十天,他都没有离开公司,困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饿了就叫份外卖顶一下。集中全公司的思考与智慧,提炼出了四个工艺难点,分别是高温点胶、预应力焊接、柔性绕线和扎带穿孔,并且提出设计专用机械设备解决的思路。经过整整四十五个日夜的奋战,程天科技的设计方案如期提交给了甲方,等待甲方的开标评审。
等待开标结果的十五天里,时间好似凝固住了一样,而中标喜讯传来的时候,四十五天的努力和十五天的煎熬仿佛又像是一种褒奖。甲方的总工程师给出的设计评语是:“程天科技的方案采用了分单元模块设计和实施的思路,降低了设计与实施的风险,在保证技术指标的同时,经济指标能做到最优投入。对工艺难点的分析与我方预判完全一致,专用机械设备解决工艺难点,并在投标阶段就给出了原理图,是所有投标方案中唯一的一份。提出的视觉识别方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识别精度方面有技术优势。”就这样,王天和他的团队用创新与真诚征服了甲方的严苛评审,中标整条生产线设计。因为方案分析详细,设计实施阶段进行的比较顺利,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单元模块的调试运行,第两个单元模块进入到了采购与加工阶段,第三个单元模块的设计工作已经启动,进入到了平稳有序的项目运维阶段。
公司发展进入到了新阶段,进一步开拓市场成为了王天的新任务,通过总结、定型现有科技成果,确定了视觉识别系统作为闯市场的开拓点。这套视觉识别系统可以进行工件识别、缺陷检测识别和环境特征识别,在智能制造领域有较为宽广的应用。通过参加一系列的行业展会,王天结识了一些潜在客户,在带着视觉产品进行深入拜访后,签订了一批产品订单。这样公司就形成了“项目+产品”的双轮驱动,距离王天心中打造智能制造主力军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在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之后,他更觉得自己的这条创业创新之路选对了,他要一直走下去。如今,他所率领的程天科技创新团队,已经在自动化生产线改造领域有了较为丰富的技术积累,承接了长三角地区多个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通过提炼与总结,公司将以机器视觉牵引机器人换人项目,真正实现工业智能化,推动中国制造2025。2016年产值可以突破500万元,成为龙江装备制造业的一只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