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同学出生于1994年5月22日,是东北农业大学一名12届普通学生,上学期间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校比赛活动,荣获过哈尔滨市创新青年标兵、校宣传积极分子、校社会实践积极分子、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并先后在北大荒日报社、黑龙江电视台、北大荒现代农业园实习。所撰写的“寒地特种蔬菜”项目荣获黑龙江第十四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铜奖、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哈尔滨银行杯哈尔滨市青年创业大赛二等奖等。在比赛的过程中,经过了比赛评委的指点与纠正。在大三的时候萌生了让项目从报告书走向田间地头的想法,就这样,租赁了温室和露地,注册了公司,开始了创业之旅。

参与比赛,锻炼自身能力
寒地蔬菜,指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的蔬菜——芦笋。它生长于南方,是一种多年生蔬菜,就是所谓的“一种十收”。如果正常种植,芦笋很难挺过黑龙江的严寒。但在特定的栽培条件下,芦笋也可以度过黑龙江的冬天不被“冻死”。并且借助黑龙江黑土资源,这儿的芦笋品质优于南方芦笋。
这个技术就是当时“寒地蔬菜”的核心,刚开始的时候,张琦只是想通过比赛来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演讲能力以及报告撰写能力。为此,张琦不断的研究了解这种蔬菜在黑龙江的价格、品质,与黑龙江试验的蔬菜进行对比,寻找差距。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些创业类别的比赛中,这个项目脱颖而出,赢得了评委赞许的目光。
认真实习,发现农业商机
2015年冬天,张琦被学校推荐到黑龙江电视台《绿色中国味》栏目组做实习生,节目就是围绕黑龙江的绿色农产品。在录制过程中,身为编导的他听到过很多嘉宾都赞许黑龙江的农产品,尤其是来自于外省的嘉宾。
每次听到嘉宾对黑龙江省农业高度评价后,张琦总要思考一下,考虑自己是否可以在自身专业做一些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他决定要进行创业。他先说服了家长在阿城区廖家乡租赁了七亩的露地,又在北大荒现代农业园A区24号租赁了一个温室用于育苗。就这样,创业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步履艰辛,遇挫曾经灰心
自从开始种地之后,张琦经历过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上棚;第一次点炉子;第一次注册公司等等。没经过的注册程序让他屡屡碰壁;没经过农村生活的他很不适应,甚至怀疑过自身的创业选择是否正确。那一段时间,学业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在他极度灰心的时候,父母过来帮助他,陪伴他共度难关。
当时选择的芦笋,第一年种,第三年收,中间有一年的空档。经过张琦的考虑准备选择一种高附加值的作物进行培育,一来不浪费温室的租金;二来还可以让自己充实起来,不让自己焦灼的等待。就这样,一批新几内亚凤仙于几天后运到了温室。可是经过换盆之后发现苗子不长大,而且很多苗无缘无故的死亡。这使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通过请教老师,寻找原因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但是生长期却错过了花卉的最佳销售期。让本来能有近10万的销售额才卖了4万多,刚刚回本。
创业过程中,也难免会有遇到挫折心灰意冷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张琦承受着精力、学业、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压力,总在犹豫创业是否要继续下去,“每次浇水的时候就想,我自己都喝不上水,还要给花喝水……那时候创业成了一种负担,当时真的很累。”在创业最艰难的时期,学校的老师经常找张琦谈话给他鼓劲,告诉他:“失败很正常,对自己的项目负责就是一种成长。”并请专家给张琦做技术指导,学校也为张琦提供了办公场所,报销了部分办公经费。“是学校和老师让我有了继续创业的信心。”有了一些资本,积累了一些经验,张琦开始琢磨扩大规模,正规经营,于是张琦注册了公司,除了日常的工作和技术钻研,还要学习和积累营销、会计等经营公司的知识。
磨练心智、重新斗志昂扬
经过半年的试运营,让他发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在父母的鼓励和老师的支持下。张琦鼓起勇气,继续踏上了创业的征程。
他开始喜欢去逛图书馆、喜欢在电脑上查阅各种病虫害信息,喜欢遇到一个人就问问“你喜欢什么花啊?”之类的问题,在听过好多人的回答之后,他开始看月季的相关材料,想试试种种月季,在家里的帮助下,张琦进了将近两万元的月季苗木,虽然他也不确定市场是否会按照预期发展,但是他狠了狠心,利用寒假休息的时间抓紧栽种,连春节七天他都没有休息,一直在温室里照顾小苗。
小获成绩,仍需不断努力
芦笋作为一种高档蔬菜,本应在第三年进行出售果实,但是在果实还未形成的时候,所育的近两万株芦笋苗已经让人抢购一空,在团队的努力下,联系上一家通河的公司进行繁殖月季,所繁殖的将近3000棵月季以10元/棵的价格被预定。还未到旺季就有这样的业绩,张琦很高兴,也更加期冀五月份的销售业绩。
作为农业技术大学生创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不宜。张琦深知这是对自身最好的鼓励,但这只是开始,前面的路,很长、也很危险,需要他踏实、肯干、认真创业、不离不弃。
社会帮助,滴水恩涌泉报
张琦在最困难的时刻兜里连一百元钱都凑不出来支付给临时工,一块钱难倒一壮汉就是张琦真实的写照。
就在这时候,哈尔滨银行“创贷保”如甘露一样洒在张琦创业的心田。“感谢哈尔滨银行的救命之前,让我的公司能够运转起来,不至于在襁褓中就被杀死。”当张琦拿到贷款后,最真挚的想法就是好好创业,在创业的道路上,走的踏实,走的稳当。
除了资金的帮扶,社会资源的对接也让张琦去了一块心病。通过创业,很多人对于张琦的踏实性格所吸引,纷纷找来与张琦合作。哈尔滨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许诺与张琦在多次实验与探索后研究出了新的农业科技项目,让张琦的创业梦锦上添花!
肩负责任,任重而道远
经过一年多的创业,张琦对于创业的理解更加加深,认为创业不单单是赚钱的一个过程,更是肩负起的一份责任。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创业的有很多因素会导致我失败,因为我才刚刚步入社会。但是我依然会踏踏实实努力,做一名好的大学生农民。如果我真的失败了,我也不后悔,因为我认真的做过了。”
窗体顶端
对于目前创业的进展,张琦还是比较满意,他认为与“短拼快”的行业不同,植物的生长有周期,产品品质好了才会有人来买,依托农产品创业,必然不会很快见效益,只有把传统行业本身悟透了,才能向其他行业延伸和结合。“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积累经验,厚积薄发。”他说。
创业对于张琦而讲,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除了学习如何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如何让他更好的认识农业。更多的是让他学会了责任与担当。在地头与雇佣的临时工一起锄草、在温室与临时工一起栽苗。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我要对我自己的劳动负责,对他人的劳动负责。这将是让我往前奔的动力。”
窗体顶端
他说:“我的专业是农学,我的创业项目属于在专业领域创业,专业技术是我创业的根基,产品质量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将自己的知识学透,把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让我在创业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创业这几年我也成长了不少,以前会因为客户把价格压得太低而跟客户发脾气,现在也懂得站在客户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做生意这个东西拼的是质量和口碑,维系与客户之间的情感关系,让客户能够信任才能赢得市场。坚持缘于责任,即便创业失败了我也不会后悔,因为这段经历让我不断成长。”
对于未来他想,要一步一步坚实的走下去,把自身的产品质量做到最佳,再考察好产品市场,一点一点稳定的进行发展。虽然前面的风险未知,但张琦已经做好准备,迎接随时而来的挑战。
回顾张琦创业经历,张琦深知,是学校老师在他迷惘时给予他希望;家长在他泄气时给予他鼓励;社会在他资金短缺的过程中让他重拾信心。他希望自己在变强之后能够感恩老师、感恩家长、感恩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