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欣龙,男,汉族,中国新生代85后机器人创业者,被媒体誉为“机器人爸爸”,中国第一批将Arduino引入中国的资深创客。2005年至2009年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因符合国家个性化人才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条件,被保送到哈工程攻读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并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奥松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哈尔滨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

在大学期间于欣龙获国家、省级、校级奖励与表彰共48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与外观专利6项。曾代表哈工程参加2007中国机器人大赛荣获空中机器人组固定翼15公斤冠军、5公斤级亚军。2009年休学创业,是哈工程非常特殊由科技创新转型为创业的优秀学生代表,也是哈工程第一个注册实体公司的在读大学生,受到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他先后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之星”、黑龙江省“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称号,荣获阿里巴巴东北地区“最具创新精神网商”和黑龙江“最具潜力网商”、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创业奖等荣誉,2011年荣登中国80后大学生青年创富榜。
创业的6年时间于欣龙在家乡义务分享创业讲座上百场,并在2015年被评为“KAB大学生微创业导师”作为创业新锐在北京大学百年世纪讲坛为全国上百名创业精英带来创业经验分享,公司作为黑龙江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为黑龙江省内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岗位40余个,为近300名大学生提供过就业见习实践机会,带领一大批有创业梦想的年轻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为黑龙江省带动就业创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创业如歌,或是一曲高亢的交响乐,或是一段轻快的圆舞曲,或者只是一支毫无头绪的旋律。无论是怎么样的歌,在于欣龙看来,都是如此的悦耳与催人奋进。那么,作为创业路上的歌者,他是怎么为自己的项目定调的呢?成功创业的背后又有着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创业的前奏:兴趣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认定了便永不言弃,直到把它做出一定成绩。”在旁人眼里,于欣龙是一个执着于爱好与梦想的人。在研究机器人之前,他曾狂热地迷恋文艺表演,练双节棍、学武术、玩吉他……那时的他是名副其实的校园十大歌手,原创音乐制作人,是“非常6+1”的被选人才,是全省大学生才艺大赛最佳媒体印象奖的获奖者。
“原本我想在音乐领域有所发展,直到后来参加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验室的学习实践,并作为学校主力队员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并荣获空中机器人组固定翼15公斤级冠军、5公斤级亚军的好成绩,才让我对机器人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谈起他的转变,于欣龙这样说,也就是在那一次全国大赛上,偶然间让于欣龙认识了香港迦密主恩中学的简老师,两人一见如故,共同畅谈未来机器人市场美好前景。这之后,那位老师还通过邮件给于欣龙发来了很多机器人领域的最前沿发展动态信息及产品资料,这让他大开眼界,也大大增长了他对研究机器人的兴趣。
“每个机器人都离不开它的‘大脑’——机器人控制器。但是这一机器人关键部件,通常依赖于国外价格较贵的成品。我能不能在这一核心部件的研究上下下功夫,自己尝试着做做看?”就是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启了于欣龙专攻机器人研发的创新路。
2007年的冬天,当人们陶醉在银装素裹的雪景中时,于欣龙却几乎每天泡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验室里,与廉价的电路板和普通的电烙铁打交道,专注地研究各种功能的机器人的机电控制原理。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学长请教,遇到难题就一点一点地去抠,反复地调试研究。在逐渐的摸索中,“多功能六自由度机械手”“仿蜘蛛爬行机器人”等一件又一件鲜活的机器人作品也应运而生。
艰辛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2008年5月,于欣龙的第一件产品——机器人控制器出炉。做成之后,把产品挂到网上销售,不久他以几百元的价格售出了第一件控制器。在别人看来,一个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出产品,卖出这个价钱挺不错的了,但他觉得,从研发、选元件到焊接电路板,再到后期功能调试,每一个细小的部分都是心血之作,实际的辛苦和这个价格比起来要沉重得多。但是,因为有兴趣的支撑,于欣龙并不觉得辛苦。
信念的渐强音:“坚忍才能成功”
2009年5月,于欣龙带着作品“仿蜘蛛爬行机器人”参加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会。此次科技成果转化会里,他的作品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并且被校团委推荐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一番交流之后,科技园觉得于欣龙的项目很有市场,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考虑到研发需要比较安静的环境,他们为于欣龙的团队提供了办公场所。而就在此时,于欣龙的团队成为了校大学生创业联盟成立以来第一批子公司,凭借对机器人的热爱和对创业的渴望,于欣龙创办“机器人基地”创新工作室,专门从事仿生机器人研发,2009年4月27日哈尔滨生活报以《“仿蜘蛛机器人”旋转挺灵活》为题对其研发的机器人进行报道。2009年9月15日哈尔滨生活报以《大学生造出“变形金刚”可自如变形》对其细致报道,相继在各大机器人网站与媒体进行转载。产品也从单一的控制器发展到研发传感器、驱动器、通信模块、机器人零件等多类产品。
“创业初期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我只能以坚忍不拔的的精神坚持下来。”面对创业起步阶段的艰难,于欣龙相信“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注册公司办理营业执照,他忙乎了近两个多月。2009年10月28日,于欣龙汇聚众多机器人爱好者组建哈尔滨奥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办理下来后,于欣龙和他的团队又在研究公司的商标图案,为了特别的商标设计,他们夜以继日地忙乎,一周后寓意深刻的公司商标面世时,于欣龙才长舒了一口气,“坚持才能成功,付出总有回报!”如今,于欣龙的公司不仅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的重点孵化企业,也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第一个在校大学生正式注册经营的公司。
从最初的爱好到现在的职业,于欣龙感慨颇多。创业之路上的艰辛,他用坚忍应对,他的创业故事演绎着大学生的成功与风采。
休学不是休止符: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创业道路,不仅存在着许多艰辛,而且伴随着一些非此即彼的艰难选择。
2009年,于欣龙凭借着自己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突出成绩被保送哈尔滨工程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几乎是每一个大学生梦寐以求的,而令众人没想到的是,他却向学校提出休学申请,来创办他和其他团队成员打造的“奥松机器人基地”。
“规模不能垄断市场,只能用科技创新领跑。创新的领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只有加快创新的步伐才能在他人之先。”于是,于欣龙逐渐探索自己的独特经营理念,他所带领的团队在加快创新研发、制作脚步的同时,还为客户提供了多项增值服务:他们将机器人综合教学视频以及控制器应用等内容都拍摄成了教学视频资料,无偿提供给客户。
毫无疑问,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于欣龙这样的胆识与远见。“因为我们还年轻,所以我们更应该放手去闯,去发现,去探索人生中那些未知的方向。没有可能与不可能的抉择,只要你愿意想,只要你敢于选择,不管怎样,也总会为这样与众不同的人生留下精彩的一笔!”面对自己的选择,于欣龙欣慰地说。
成功的延长音:科创精英再辟新天地
2010年1月,于欣龙承接航天部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小型动物离心机》项目,45天里,于欣龙带领团队昼夜赶工,于2010年2月27日顺利通过验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
2012年于欣龙第一本译著《爱上Arduino》成为中国第一本开源硬件中文指导教材,再版2次成为国内亚马逊畅销图书。
2013年7月,于欣龙拿到硕士毕业证的第一天,向母校创业教育学院无偿捐款10万元,成立“欣龙科技创业基金”。开启了校友捐赠科技创业教育基金的先河,创下母校捐赠校友年纪最轻、毕业时间最短的先例。
2014年4月,公司作为哈工程KAB孵化优秀企业代表出席2014年KAB创业教育年会,公司在教育机器人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受到共青团中央傅振邦书记肯定。
2014年11月,于欣龙荣归母校哈工程汇报创业成果,公司被高度评价为黑龙江省最成功的大学生创业企业之一。
2014年个人新书《Arduino机器人权威指南》出版是中国第一本全面解读Arduino在机器人上应用的著作。曾在亚马逊网站单片计算机门类销量排名第一,成为热门畅销书籍。
2015年5月,团队亮相CCTV-2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青年创业励志节目,并闯关成功,进入融资绿色通道赢得现场投资人青睐。节目中有多处播放介绍哈尔滨地域特色、人文发展片段,为展示龙江大学生创新创业起到宣传作用。
2015年8月,CCTV-13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创客中国节目播出奥松机器人作为黑龙江东北创客团队是如何从桌面匠人开始,再到创业者的创富之路。
2015年9月,公司与多家投资机构经过3个月的谈判顺利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2015年个人新书STEAM创新教育指南《动手玩转Scratch2.0编程》出版一个月创下2000册销量的好成绩,此图书也成为各大中小学开展STEAM教育课程必备图书。于欣龙在过去3年内指导多家出版社引进策划二十多本与开源硬件、创客教育、机器人有关图书,为中国创客运动的兴起和机器人普及教育做出贡献。
2016年4月,公司登陆新三板资本市场,为我市企业能够更好的对接资本,更好的带动本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起到出了突出的带头和示范效应。截止到5月,黑龙江辖区共有67家企业登陆新三板挂牌,于欣龙是全省最年轻法人代表,其所创办的公司也是首家哈尔滨大学生创业登陆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从创业伊始的机器人基地创新工作室,到正式商业化运作的奥松机器人公司,创业的六年时间里于欣龙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创办的公司发展也越来越好,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专业化的服务。他所带领的创业团队能够站在行业内资讯前沿,为客户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最新技术信息。他希望越来越多有着创业梦想的年轻大学生避开艰难险阻,成功地走在创业的大道上,披荆斩棘,一路高歌,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