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9月18日讯 近日,各地媒体都发布了当地小镇入选“全国3675个重点镇名单”的文章。在住建部的官方网站上一篇《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建村[2014]107号)显示,黑江省有115个镇入选,其中大庆市有三个,分别是大庆市肇源县三站镇、新站镇,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泰康镇。
来看看大庆这三个镇的“资历”和“长相”
大庆市肇源县三站镇
三站镇隶属肇源县管辖。位于县境东部,松花江北岸,东与肇东市毗邻,东南和南部以松花江与双城市和吉林省分界。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3公里。
历史沿革
三站镇名源于驻地三站屯名。三站屯,原称“鄂多尔图台”。按清代设立的台站顺序为第三站,故名。“鄂多尔图”,蒙古语,意为“有宝的地方”。1736年8月(清乾隆元年七月),设立乌兰诺尔(今肇源县新站镇)至呼兰城驿路,在额设6台中依次为第三台,取名“鄂多尔图台”,又称“三台站”,俗称“三站”。中华民国时期,隶属郭尔罗斯后旗第三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设三站保,后改设维新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设置三站区,1949年改为第四区。1956年3月,设置三站乡。1958年9月,将裕民乡并入改称三站人民公社。1961年将原裕民乡划出,成立裕民公社。1984年3月,改为三站乡。1985年5月,改为三站镇。
地形地貌
三站镇全境地处松花江北岸,南部地势较低,多沼泽湿地,北部多漫岗平原。耕地面积11.6万亩,是全县主要产粮区之一。镇办工业有农机修配、粮油加工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206万元。全镇共辖宏光、宏丰、宏城、宏生、宏大、宏合、宏源、宏力、宏胜、宏仓、宏旗、宏量、宏林、宏兴、宏伟、宏泉等16个村。1992年
其中非农业人口1533人;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镇政府驻地宏光村。乡境南部宏大村“望海屯古城遗址”,为辽金时代的古城遗址。
旅游景区
望海屯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花江北岸,隶属肇源县三站镇宏大村管辖。在望海屯西南的台地上有一座古城遗址,今称“望海屯古城”,为辽金时代古城遗址。望海屯古城是在望海屯遗址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这里是松花江北岸的高阶地,在它的东、南、西三面是松花江的老河汊遗留下来的古河漫滩,在古城上四下观望,居高临下,巍巍壮观。古河漫滩上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平时上面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水泡子,遇到大水,七八里以外的松花江江水便漫过江堤到达城下,形成汪洋。
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
新站镇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水、草、田、油”四分天下。很多年以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被称为乌兰诺尔,蒙语意为红色的泡子。公元1727年也就是雍正五年,为了解决茂兴与古鲁间的路遥水弊而增设的驿站,故称新站。全镇幅员面积338平方公里,地处肇源--长春--大庆这一金三角中心地带,一定的地缘优势。通让铁路与林肇公路穿境而过,水路与大安港、肇源码头衔接,水路、公路、铁路三路畅通,具有一定的交通优势。全镇总人口6.1万人,辖11个行政村3个副科级社区(安合村、靠山村、先进村、振余村、新站村、新合村、发展村、向前村、古城村、巴彦村、新城村、新站社区、新肇社区、铁东社区),25个自然屯,含中省县直单位74家,构筑了一定的人缘优势。新站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名知名乡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大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省九届劳动模范先进集体。

地名由来
原名“乌兰诺尔站”。“乌兰诺尔”,蒙古语,意为“红色泡子”。清初开辟茂兴至瑷珲驿路后,为解决“茂兴”至“古鲁”两站之间相距过远之弊,1727年(清雍正五年)于此增设乌兰诺尔站,称“新站”。
历史沿革
新站镇位于肇源县西北部,地理坐标北纬45度42分,东经124度23分,距县城74公里。镇辖境域东邻浩德乡、茂兴镇,南与吉林省大安市隔江而望,西南和民意乡接壤,西濒临嫩江与国营肇源农场相连,北域义顺乡、古龙镇,与大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毗邻。千百年来,新站人在这块广袤的黑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到20世纪末,这里已建设成为仅次于肇源县城的西北重镇,素有“第二个肇源”之称。
新站镇地处肇源—长春—大庆这一金三角中心地带,具有一定的地缘优势。通让铁路与林肇公路穿镜而过,水路与大安港、肇源码头衔接、陆路、水路、铁路交通畅达,信息便捷。据有关资料初步统计镇域内有古遗址、古文物36处。古遗址中有属于昂昂溪文化类型的坝南一号遗址和坝北遗址。属白金宝文化类型的有四合、燎原、南楼、靠山、西山头、包家坟、古城等。古建筑曾有嵩令寺、关帝庙、真武庙等。
自然资源
新站镇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水、草、田、油”四分天下。很多年以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被称为乌兰诺尔,蒙语意为红色的泡子。公元1727年也就是雍正五年,为了解决茂兴与古鲁间的路遥水弊而增设的驿站,故称新站。这里曾经是绿草肥美、渔舟载歌,沃土肥田的古驿站。现有可利用水域面积2.6万亩,可利用草原9万亩,耕地26.6万亩,其中水田10.5万亩,旱田16.1万亩,石油、天燃汽储量占大庆外围油田总储量的1/10。新站镇依托地缘优势、交通优势、人缘优势,逐步发展成肇北农业大镇、庆南工贸强镇、龙江经济重镇、东北物流名镇。
文化概况
新站镇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流传至今的站人文化,已经成为新站文化的瑰宝。新站镇境内还保留着一些古文化遗址,特别是古城村残存的辽金时期的皇帝行宫遗址仍然清晰可见。
近年来新站镇党委、政府依托交通区位和资源产业等优势,以打造“肇北农业大镇、庆南工贸强镇、龙江经济重镇、东北物流名镇”为发展目标,坚持以稳中求进、问计于民、民生优先、量力而行为总基调,以保稳定、保民生、保发展为重点,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在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新站镇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集聚发展能量,扩大发展成果,正逐渐成为肇源县经济社会发展副中心,谱写出了一曲曲华美的发展乐章。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泰康镇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牧业基地县,大庆市属县(旧称泰康县)。辖4个镇、7个乡:泰康镇、胡吉吐莫镇、烟筒屯镇、他拉哈镇、一心乡、克尔台乡、白音诺勒乡、敖林西伯乡、巴彦查干乡、腰新乡、江湾乡。2013年共有4个居委会、82个村委会。杜尔伯特被欧盟及国内绿色食品认证组织誉为“绿色净土、天然宝石”。境内不但拥有大草原、大湿地等自然景观,而且还有众多古文化遗址。

建制沿革
杜尔伯特,蒙古语,意为“四”。据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的十二世祖道布莫尔根之兄道蛙锁呼尔有4个儿子,被称为杜尔伯特氏,世代相因,游牧于嫩江两岸,成为杜尔伯特部。
清初,1648年(清顺治五年),将杜尔伯特部改设杜尔伯特旗,隶属哲里木盟。
1906年2月(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将杜尔伯特荒段靠近中东铁路安达站一带划归安达厅。同年10月,于多耐站(今东吐莫东南)设置杜尔伯特沿江荒务行局,开始出放时、和、年、丰四段荒地,后为泰来设治局辖地。
1927年4月设置泰康设治局,又新放民、康、物、阜四段。实行旗县分治。
杜尔伯特旗隶属黑龙江省管辖。
东北沦陷后,1933年10月1日,将泰康设治局改为泰康县。隶属黑龙江省。
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
1940年5月,撤销泰康县,并入杜尔伯特旗,伪旗公署迁至泰康街(今泰康镇)。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杜尔伯特旗划归嫩江省管辖。
1946年4月,旗、县分设,泰康县政府驻泰康镇;杜尔伯特旗政府驻巴彦查干(王府)。县、旗均隶于嫩南行政区。同年5月,改由嫩江省管辖;8月2日,撤销泰康县,并入杜尔伯特旗,旗政府驻泰康镇。
1947年2月至9月,隶属黑嫩联合省第四专区,黑嫩联合省分开后,仍隶属嫩江省。
1949年5月,撤销嫩江省,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1954年8月,改属新设之嫩江专区。
1956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杜尔伯特旗,设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自治县人民委员会仍驻泰康镇。
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专区曾一度撤销,改由齐齐哈尔市领导。
1984年—199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辖县
1992年8月21日,划归大庆市领导。
地理环境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下游东岸。西邻泰来县,西南与吉林省镇赉县隔江相望,南与肇源县毗邻,东靠大庆市,北与齐齐哈尔市、林甸县接壤。位于北纬45°23ˊ—45°59ˊ,东经123°47ˊ—125°45ˊ。全县总面积6003平方公里。
地质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质构造属于松辽台向斜,位于松辽凹陷带西部阶梯带平台上。基底由大断裂带与中央凹陷带相对拱起的断块构成,从西向东呈阶梯式下降。基底之上覆盖着巨厚的沉积层。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层构造特点是:第三系泰康组为灰、灰白色砂层,含砾石及灰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沉积厚度62—94m。与第四系形成不整合接触。第四系为盆地覆盖层。上部为黑色腐殖土、黄土和松砂层,下部为灰褐、黑色粘土。底部为灰白、黄灰色砂层和砂砾层,沉积厚度118m左右。
地貌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上,距省会哈尔滨市212公里。境内起伏的沙岗、荡漾的湖泡、盐碱低地及纵贯的嫩江河滩构成了主要地貌。
气候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处中纬度,位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向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基本特点是春季风大,气候干燥;夏季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天气温和,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常有早霜;冬季少雪,由于被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在其影响下常刮偏北风,天气寒冷。
水文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面宽广,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异常丰富,全县水域面积占松嫩平原总水面的30.7%。境内各个流域径流主要是来自于天然降雨,春季有少量的融冰融雪径流,河流洪水一般是由暴雨形成,主要集中在7—8月份,境内主要的水源为嫩江、乌裕尔河、双阳河。枯水季节主要在春季,部分河流会出现断流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