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计出力 省政协十一届十五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2016-09-23 11:14:3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强化民主党派监督作用推动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

  民革黑龙江省委员会

  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中共中央请各民主党派与8个省份对接,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各民主党派应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到地方一线调查研究,通过意见、批评、建议等方式,对脱贫攻坚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发挥好民主党派推动工作顺利开展的帮手作用。这是中共中央赋予各民主党派的一项新任务,是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新领域。

  就我省而言,应明确各民主党派帮助党和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工作目的,突出工作重点,选准工作方式,真正将监督的过程变成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推动政策落实的过程。为此,提几点建议:

  一、落实好中央要求。按照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同志指出的“各相关方面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的要求,建议省委统战部具体安排部署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可采取诸如安排具体的市县由某一民主党派负责监督、某一民主党派省委对某市的扶贫工作进行监督、民主党派的市级委员会可以对区县的扶贫工作进行监督等方式,使党派与党委之间、党派与政府之间、党派与党派之间有序地沟通、协作,建立顺畅、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民主党派在监督过程中要发挥其界别优势。可以根据自身界别特点,发挥联系范围广的优势,合理地利用智力资源,对监督工作进行细化分工,更有效地、更系统地组织力量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例如,民革的界别优势在于党内法律方面的专家较为集中,可将“以法治为保障,推进村民自治、议事协商,组织群众自觉参与扶贫开发情况”加入到重点监督的内容中。农工党也提出坚持以民为本原则,发挥医卫界别优势等要求,可在解决因病致贫问题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内容应明确。

  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贫困情况是否精准。贫困村、贫困户的档案信息是否真实;有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数量是否准确;需要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人数是否真实,条件是否符合;“三无人员”、鳏寡孤独、五保户、残疾人员等应纳入低保的是否全部纳入城乡低保,是否存在虚报、漏报现象。二是扶贫方式是否精准。政府在制定脱贫攻坚政策时应该对民主党派全面公开,由党派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研论证,调研对象要精确到具体的项目,监督其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扶贫项目既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又符合当地实际,更符合群众利益。三是扶贫资金是否精准到位。民主党派应全面跟进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监督扶贫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扶贫政策是否落地有声。四是扶贫的成效是否明显。建立扶贫项目回访制度,加强与扶贫对象的日常联系,对扶贫成果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长期对扶贫措施、项目的成果进行跟踪调查。监督精准扶贫工作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做到了“真扶贫”;监督帮扶对象是否返贫,是否做到了根治贫困。

  四、创新民主监督的方式方法。一是深入一线,落实到户地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走访调研,立足实际、脚踏实地的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二是与各级纪检部门之间应该建立“信息直通车”。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情况,各级民主党派可以直接上报到同级纪检部门。及时发现,及时反映,使问题在萌芽之中得到处理,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各级纪检部门应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的监督成果,针对严重的违纪问题线索可以第一时间立案调查。三是一些扶贫项目往往需要财政、民政、农业、畜牧等几个部门共同配合实施,应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专业涉及领域广泛的优势,选择相关专业人员,尤其从事会计、审计行业的人员深入到监督队伍中,提高监督质量,最大限度发挥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作用。


 

  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联万户”行动 积极组织民营企业打赢脱贫攻坚战

  黑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委员会

  根据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实际和贫困村分布情况,省工商联、扶贫办、光彩会于今年5月共同印发了《“百企帮百村联万户”精准扶贫行动方案》,目前约有227个企业与46个贫困村进行了对接。这些企业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智力扶贫等多种方式,把民营企业资本、技术、市场、人才等优势与贫困村生态、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有力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总结前段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百企帮百村联万户”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首先,基层政府要认识到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能“帮”不能“替”。要杜绝引进一个大企业,政府就放心了、可以不管了的思想。各级政府是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企业也不能代替政府去搞扶贫。其次,贫困群众要认识到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能“帮”不能“代”。贫困群众是脱贫的主体。民营企业能帮助贫困群众脱贫,但不能代替贫困群众脱贫,应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再次,民营企业要认识到参与精准扶贫能“帮”不能“包”。签约结对帮村不是包村,签协议并不意味着包揽一切,修路、医疗、教育、养老等政府主导的职责,应由社保兜底家庭和没有劳动意愿的懒汉,不提倡企业包办;企业帮扶对象主要是那些想脱贫没门路、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户。同时,企业应认识到参与扶贫工作对社会和企业自身发展具有巨大推动力,要积极投入精准扶贫工作中。

  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实现脱贫。民营企业精准扶贫行动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是发展产业、吸纳就业,帮助贫困群众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行动,使他们这一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应搭建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信息服务平台,发布贫困地区建设需求和贫困户脱贫需求,让想扶贫的民营企业信息对称、渠道畅通,推动社会扶贫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有效对接,实现社会扶贫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切实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加快“1+N”政策制定,形成我省完备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一是完善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制度,切实落实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对带动能力达到100户以上或整乡整村带动的,给予200万元资金支持;二是加快完善贫困县土地利用相关政策,优先保证扶贫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加快完善科技扶贫相关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转化。考虑对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广西制定了“在国家级贫困县新建的符合国家鼓励类条件法人工业企业,享受免征五年、减半征收五年地方分成部分的企业所得税”,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三、加大金融对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金融低息再贷款”相关政策。按照民营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量,给予企业相应额度的扶贫再贷款,年利率不超过4%。落实贫困户的扶贫小额贷款转移政策。按照国家扶贫办的要求,民营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贫困户所享受的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的扶贫小额贷款可以用到企业发展上。省扶贫办应积极推进此政策的落实。


 

  泰来县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及问题对策

  政协泰来县委员会

  泰来县1994年至今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致贫原因主要是资源约束、生态脆弱、区位偏远,没有立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党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和省市部署落实以来,我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首要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激发内生动力,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进展情况

  (一)做实做细精准识别。采取“看资源收入、看病痛灾荒、看劳动能力强弱、看家里有没有读书郎、看日子正当不正当”等方式识别贫困人口,严格执行农户申请、民主评议、抽验审核、公示公告等识别程序,全县共识别贫困人口33499人,73%集中在49个贫困村,其中因病致贫占46.3%、因资源收入致贫占38.5%、因学致贫占10.2%、因劳动力致贫占5%。围绕“四有五清”规范建档立卡,做到户有联系卡、明白卡、爱心卡和《扶贫手册》,村有村民申请、入户调查、会议评议、公示公告、脱贫台账等资料,乡镇有贫困户基本信息、脱贫动态等登记簿,全县统一制作电子扶贫地图,逐户建立电子档案,做到致贫原因清、收入来源清、扶贫对策清、脱贫目标清、帮扶责任清,挂图作业、按图销号,确保不漏一户一人。

  (二)健全精准脱贫政策保障机制。

  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贫困生,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定额补贴、2000元食宿补贴;对就读大学的每人给予1万元学费资助。对65岁贫困老人免费体检、“先住院后付费”、提高医保和医疗救助标准。乡镇、县和县外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5%、75%和65%,对尿毒症等9种大病患者除医保报销外实施全额救助。推行住房修缮一批、并户一批、流转一批、供养一批、翻建一批,力争年内完成1113户国标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提高贫困老人高龄津贴、失能护理补贴标准,对入住养老机构的给予补助,目前已有70名贫困老人入住县养老服务中心。对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给予生活和护理补贴。

  (三)落实精准脱贫增收措施。一是产业项目带动。投资40亿元的飞鹤奶山羊养殖和乳品加工项目,一二三产融合,种养加一体,被确定为具备优势有效供给的立县主导产业。项目已开工建设,可吸纳贫困群众就业80人,流转贫困群众5000亩耕地种植牧草,今年可带动150户350人脱贫。二是种植结构调整带动。引导农民“减玉米、扩水稻、增杂粮、种饲草”,今年全县新增旱改水面积14万亩、杂粮杂豆10万亩,江桥镇引嫩工程旱改水可带动3个贫困村整村脱贫。三是扶贫专项带动。飞鹤配套项目基础母羊场是利用扶贫资金建设的重点项目,通过该项目资产收益扶贫,可拉动7个村整村脱贫。还组建甜叶菊、中草药、食用菌、网箱养鱼等30个特色种养殖合作社,吸收890户2000名贫困群众参与,这些贫困户在今年即可实现脱贫。四是金融服务带动。今年安排400万元风险金,按1∶10比例放大担保,为133户贫困户发放扶贫项目再贷款349万元,为贫困妇女发放项目小额贴息贷款975万元,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放贷3133万元。五是发展电商带动。整合农产品品牌,通过代储代销、开办网店、物流配送等形式,打造方便快捷的农村特产电商营销体系,今年可带动80户220人脱贫。

  (四)依托党委引领,构建大扶贫格局。县委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组织县级领导包乡联户、县直部门和乡镇领导包村联户、县乡村干部包组联户“三包三联”活动,全县2211名党员干部包联贫困户14987户。选派5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落户我县的央企、民企及本地企业出资建立扶贫基金,为贫困群众提供就医、就学、就业等帮扶,目前华润集团已出资500万元。我县扶贫脱贫工作还得到省政协、东北林业大学、省国资委、省政府研究室等中省直包扶单位的大力支持,杜宇新主席两次深入泰来,省政协委员捐资创建“协力基金”支持教育脱贫。

  二、存在问题和下步措施

  我县在脱贫攻坚上还存在着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个别贫困户识别不够精准,农田水利、教育、卫生等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贫困村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业拉动脱贫的力度还不够等问题。下步,一是大力推进主导产业生成和特色产业发展。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吸纳贫困户广泛参与。加快构建生成“新兴畜牧养殖加工基地、健康食品主产区和绿色能源生态县”主导产业体系。通过“惠民扶贫贴息小额担保贷款”专项资金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大力探索实施电商扶贫,培育“互联网+扶贫”新业态。二是积极推进保障政策与贫困户的有效衔接。完善监测体系,实行动态管理,脱贫销号、返贫重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助残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机制,努力实现“两不愁、四保障(保障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养老)”。整合使用好各项扶贫资金,在农村的生产发展和水利、交通、网络等基础建设中发挥最大效益。三是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基层基础保障,重点推进“三包三联”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调优调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教育督导各级党员干部,把脱贫攻坚作为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政治任务,克服浮躁心态和短期行为,杜绝急于求成“抢码”,稳扎稳打、分期分批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到2018年完成脱贫任务。


 

  关于在精准扶贫中积极发挥健康扶贫作用的建议

  农工党黑龙江省委员会

  当前,重大疾病经济负担已成为贫困群体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2015年我省贫困户因病致贫率为44.4%,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医保报销比例较低、渠道较窄,对极端贫困人群缺乏差异化的保障政策。许多治疗大病、重病、慢性病的特效药和器材多是进口或属于新药特药和罕见药,没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二是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家庭经济收入锐减、支出激增。一方面,患者本人的劳动能力下降或者丧失;另一方面,家中其他有劳动能力的成员也因需要照顾病人相应减少家庭经济来源。三是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优质资源严重不足,患者选择县外就诊的,治疗费用总支出中的非医疗费用部分如交通、食宿等费用较平时成倍增长。四是偏远、落后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缺少专业人才,必要的检查难以进行,许多疾病没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往往使小病熬成大病。

  我们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最艰巨的任务是健康扶贫,最突出的短板也在健康扶贫。应坚持以村为主,综合施策,精准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位患者。为此建议:

  一、把我省健康扶贫纳入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抓紧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一是做好因病致贫返贫户的核实核准工作,在保障贫困群众“病有所医”方面突出精准识别。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贫困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扶贫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省级层面的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管理数据库,包括因病致贫返贫家庭相关情况、社会救助项目、救助频次和金额等信息,并逐步实现相关信息联网共享、适时监测、动态管理。二是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措施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在医改试点地区的选择和大病保险等方面向贫困人口较多、卫生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因病致贫返贫比例高的贫困地区加大倾斜力度。通过医疗公共品供给侧改革,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三是科学确定医保药品目录,将治疗必须的、不可替代的进口药、罕见药、新药特药和器材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二、加大对我省基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力度,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有效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一是通过定点帮扶和强化培训两手抓来完善我省农村全科医生队伍。优先为贫困家庭提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通过签约医生对因病致贫返贫家庭进行分类医治。二是建立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制度。组织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开展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有计划分期分批地接收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建立引导医务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激励机制,对通过医联体、定点帮扶、对口支援等方式积极帮扶基层的医务人员在职称评定、晋升、科研经费获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先和倾斜。三是强调预防为主,提高贫困群体的健康意识,把定期体检和大病筛查纳入新农合或城镇医保范畴。

  三、完善我省大病救助和保障制度,提高我省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建立健全我省重大疾病医疗保险机制。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服务,应落实好因癌症等大病而发生的大额自付医疗费用进行的再次补偿。有针对性地扩大大病医疗救助的范围和项目。例如扩大包括癌症放、化疗及术后康复的“门特”范围。以“特药救助”、“特材救助”、“特病救助”、“低保救助”等为项目,实施针对重大疾病的分类救助;尝试设立大病救助基金。采用公益基金、保险公司、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向社会筹募善款,为大病救助提供资金支持。


 

  突出民族特点实施精准扶贫

  省政协常委于智玲

  大庆市有1个少数民族自治县,3个少数民族乡,7个蒙古族聚居乡(镇),45个民族村,常住少数民族人口13.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的少数民族贫困村11个,少数民族贫困人口3041户,7638人。下面结合大庆市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谈几点我省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问题的建议:

  一是扶持民族地区优势产业。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民族地区大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文特色。例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水域面积比较大,农民有养殖水产品和牛羊家禽的传统。应充分挖掘和发挥这些优势,以农头工尾为抓手,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该县引进的伊利乳业建成亚洲最大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基地,累计支付农民奶资48.6亿元,实现利税近10亿元,带动全县建设300头以上的奶牛广场101个,可容纳优质奶牛6万多头。同时,利用独特的人文、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连环湖温泉、阿木塔等4A级景区4处,形成了民族风情、草原风光、生态休闲、养生度假特色品牌,旅游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近7000个,间接带动从业人员15000多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对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应有清醒认识,宜工则工、宜牧则牧、宜游则游,重点论证建设一批能够带动农民就业,帮助农民增收,为财政创收的优势产业项目。相关部门在资金安排、金融贷款规模上应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扶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由于重视不够,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会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人越来越少,对本民族的历史、民俗、技艺知道的人越来越少,在民族文化传承上已经出现了断层,在贫困村和贫困户中体现尤为明显。应认真打好特色文化牌,在传承文化中实现脱贫致富发展:开设民族技艺特色传承班,为贫困户提供新的脱贫就业技能渠道;打造各色民族文化产品,融入民族元素,在文化传播中不断受益增收;申请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旅游娱乐餐饮业发展,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创业机会;加大对民族学校的支持,增加民族语言教师的编制;增加文化传承专项经费,将教育扶贫、技能培训与民族文化传承结合起来;鼓励开展民族传统赛事、特殊纪念活动并与旅游、商贸、文艺演出等结合起来,推动具有潜力的文化资源进入市场,走出一条既可传承民族文化又能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更能让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活欣欣向荣,后代健康成长,文化代代相传”的要求。

  三是支持民族地区民生保障事业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民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力度,贯彻好中央、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差别化扶持政策,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村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社会事业、民生建设项目上多支持民族地区。加快推进民族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少数民族县、乡、村改善幼儿园、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少数民族乡镇养老院办院条件和服务水平;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支持少数民族乡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

  四是支持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没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脱贫的基础就不稳固。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多数相对落后,存在着村屯内外绿化少、室内院内不够整洁美化、垃圾污水无法处理等问题。应多借用鲜活的事例进行启发式教育,改掉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心理,引领他们自己动手美化家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有关部门应向民族地区贫困村合理倾斜,给予一定林木、苗木支持,逐步形成人改造环境、环境改变人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共同增长。


 

  我省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省政协委员李翠霞

  受求真经济研究基金会委托,由东北农业大学经管院组成的农村经济社会调研组,于2015年7~8月赴省内13个市地47个乡镇的47个行政村,对基层村干部和贫困户进行了深度访谈调研。

  在受访样本村中,最狭义的贫困户(低保户与五保户)总数为3002户,占受访样本村农户总数比重的10.57%。其中,受访贫困县样本村最狭义的贫困户总数为1070户,占受访贫困县样本村农户总数比重的12.27%;受访非贫困县样本村最狭义的贫困户总数为1932户,占受访非贫困县样本村总数比重的9.82%。

  根据访谈分析贫困原因主要有:“孤、寡、残、疾”、脱贫意识薄弱、医疗负担沉重、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教育消费偏高五个方面。受访干部对五个原因占致贫比重的选择分别为:29.8%、21.3%、19.1%、17.0%、10.6%。其中,14个样本村的村干部认为“孤、寡、残、疾”是致贫的首要原因。家庭结构以老、幼、孤、寡、残障、疾病人为主,五保户作为此类贫困户的典型代表,其比重占狭义贫困户总数比重的12.59%。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即使脱贫,也极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救助。10个样本村的村干部认为贫困户脱贫意识薄弱是致贫的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部分贫困户安于自给自足的生活现状,缺乏治穷致富的进取意识。对公益性技能培训不重视、不参加,有些依赖于政府帮扶。脱贫无规划,重经验轻科学,生产规模无力扩张,市场参与能力和竞争力很差。数据显示,受访样本村低保户的户均土地经营面积(24.25亩/户)和劳动力转移程度(0.43人/户)均低于受访地区所有农户的平均水平。9个样本村的村干部认为医疗支出负担重是致贫的重要原因。“小病拖、大病扛”的情况屡有发生,主要以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为主,低保户的户均医疗支出为0.91万元/年,高于样本地区所有农户的平均水平(0.59万元/年)。8个样本村的村干部认为贫困户中主要劳动力素质不高也是致贫的关键原因。低保户中受过技能培训的劳动力的比重为9.26%,低于受访地区所有农户0.62个百分点。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导致贫困现象的恶性循环,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的机会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5个样本村的村干部认为教育消费高亦会引致贫困。子女享受高等教育会导致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村家庭陷入贫困,此类贫困户属于暂时性贫困,随着子女毕业与就业,一般都能摆脱贫困。

  访谈中了解到,精准识别、资金使用、政策执行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扶贫措施减效、低效。如贫困识别问题上存在贫困户收入高于非贫困户的现象、见效快的生活性和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多而忽视贫困户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的扶持提升、地方财政因无力承担配套资金使扶贫项目缩水或停滞、外部资金引进能力差、银行信贷作用有限、以分散到户救助形式补助的扶贫资金难以支持产业发展、贫困户对政府的扶持信息及进度知晓度不高等。

  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贫困户识别与管理制度。

  构建以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为核心内容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符合不同区域特征、兼顾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化贫困户识别标准,采用客观评价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识别。建立贫困户动态跟踪、分类管理制度,通过追踪贫困户的数量、结构、收入、生活等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核定扶贫对象。将贫困户按经济发展特征分成发展型、持续性和萎缩型,重点扶持具备一定经济发展条件而缺少外部启动力的发展型贫困户。

  二、拓展扶贫合作新渠道,科学使用和管理项目资金。探索建立能人、大户、龙头企业入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制度和合作模式。出台贫困户创业扶持办法,落实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村、镇两级主导的信贷担保平台。资金使用突出重点打造特色致富项目,兼顾生产型、生活型和发展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匹配一定份额的基础设施长效管理费用。加强项目区贫困户代表对项目投资、经营、收益的全程监督。明确项目后续管理中的组织机构、管理资金和人员的配备。

  三、重点突出救助和医疗等最基本的社保制度的完善。明确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救济制度的受益人群和准入标准,制定差异化的救助标准和救助方式,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监控和评估体系。加快实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