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冰城旅游收藏达人:300美元买下刊有日军侵华罪证旧报
2016-09-25 15:23:50 来源:生活报  作者:王晓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9月25日讯 9月27日是世界旅游日,旅游可是当今风行天下的潮流。无论国际国内,各国的旅游业都在蓬勃发展。在冰城就有这样一位老驴友,他不仅喜欢旅游还喜欢收藏,80多平方米的家中分门别类摆放着各种旅游藏品,小到去往各地的车票、景区门票,大到国内外特色旅游纪念品,种类繁多。他就是83岁的朱俊峰老人。

  “大半辈子没干别的,就喜欢收藏些东西。”22日一见面,朱俊峰笑着介绍道。身后是一柜子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

  朱俊峰老人从小热爱旅游,在家乡双城读小学、中学时,就尽其所能到处旅游。后来,到长春读东北师范大学,可以旅游的机会和范围更扩大了。参加工作后,一有空,他就拿着相机到处拍照,留下了冰城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退休后,时间自由了,朱老喜欢四处看看,用他的话说“全国我几乎走遍了,还参加出境游,去了美国和俄罗斯……”

  朱俊峰不饮酒,却收藏了很多酒瓶。他告诉记者,1984年,他去贵州开会,偶然发现茅台酒瓶造型别致,爱不释手,而且酒瓶特别能代表地方特色,于是就有了收藏各种酒瓶的想法。后来,每到一地旅游,他都会逛逛商店里的售酒柜台。贵州省安顺市“安酒”的酒瓶是用南泥制成的古典式人头像;山东临沂的“羲之酒”将《兰亭序》印在其瓶外,充满文化气息;而到了云南西双版纳发现酒瓶是竹制的,老人也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作为纪念品收藏。如今,朱老收藏的各种独具特色的酒瓶摆满了一大柜子。

  出去的次数多了,除了各种旅游纪念品,朱俊峰还收藏了一大堆景区门票。比如:太阳岛公园、省博物馆不同年代的门票,从最初简陋的小票面到如今大气靓丽的景观票面,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就连北京八达岭长城的门票,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初面值一毛钱到后来4元、10元、15元,再到现在45元的门票都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去北京出差是要有“进京介绍信”的,利用空闲时间,朱老去爬长城,去的次数多了,他爱上了长城,后来做了专题收藏,光介绍长城历史的简报就收集了几十页。

  2001年,朱老去美国看女儿,本来已定好9月12日去纽约的机票,可就在出发前一天,美国发生了“9.11”恐怖袭击,很多游客都取消了行程,可朱老却把这次旅行当成了难得的收藏机会。“在北京等了一个星期,航班一改再改,家里人都劝我别去了,可我怎么能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9月18日终于起程了,下了飞机,纽约机场空荡荡的……”朱俊峰说,此行他不仅写了赴美日记,还拍下大量美国“9·11”后的珍贵照片。在美国待了一个月还有意外惊喜:一天,他在美国的旧物市场溜达,无意间发现了一张破旧的报纸——《读卖新闻》,上面记载着日军当年空袭中国上海的新闻;还有一份老旧的《中华时报》,上面刊登了一组“九一八”日军屠杀中国人的图片,朱俊峰看到后立即把随身携带的300美元给了对方,买下了这两张记录着历史的旧报纸。其实,这并不是朱老第一次在旅游时淘有价值的资料。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他去吉林长春出差,在旧书摊上看到一本《日本记者镜头下的“九一八”事变》,当时他一咬牙,把随身携带的100元钱都用来买了这本书。

  知道朱老没去过台湾,一个老朋友去台湾时特意给他带回了台湾的泥土和茶叶,朱老前不久还在社区举行了“两岸一家亲”展览。

  “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朱老的女儿说《吕氏春秋》中的这句话是父亲生活的写照。把旅游和收藏结合起来,让朱老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赴美之旅,让朱俊峰有了意外收获,斑驳的旧报纸上记录了日军侵华罪证。

  朱俊峰不饮酒,但各地独具地方特色的酒瓶已积攒了一柜子。

  朱俊峰收藏的八达岭长城不同年代的门票,从最初简陋的小票到如今大气靓丽的景观票面,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全国几乎走遍了,每到一地旅行,朱俊峰都要买回一些特色旅游纪念品,现在已装满了几大柜子。

责任编辑:王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