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8日讯 (董宇翔 记者 杜筱)今后,南方高发的风湿、痛风、骨关节疾病、皮炎、湿疹、失眠、神经衰弱等常见病,将在黑龙江省得到有效治疗,并收到最好的康复效果。27日,省卫生计生委、省旅游发展委、省民政厅联合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召开“南病北治,北药南用”工作推进会,会上宣布我省将在旅游、养老、健康服务等产业领域全面实施“南病北治,北药南用”工程,将“南病北治,北药南用”理念,贯穿到旅游、养老和健康服务的各个环节。
据了解,南病北治是指南方因气候炎热、潮湿及饮食习惯而引起的疾病,按照中医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理论和“热因寒用”的诊疗原则,应当在北方冷凉的自然环境中辨证施治,才能收到最佳疗效,而我省气候凉爽,森林覆盖广,温泉品类丰富且医疗价值高,火山冷矿泉独一无二,是南病北治的最佳选择。北药南用则是指按照中医因人施治、因证施治的原则,可采用北方独特的道地中药材及产品,针对南方所特有的常见病予以医治和预防,而我省野生中药材资源种类极其丰富,有野生中药材1100多种,且由于气候冷凉,无霜期短,且没有酸雨等污染,中药材品质也极高。
据介绍,在我省凉爽天气、良好生态、大美景色、绿色食品、中医养生、淳朴民风的吸引下,加之去年以来我省赴省外举办17场“夏季养老到龙江”主题活动的有力宣推,使我省候鸟养老热度持续走强,大数据分析,截止目前今年到龙江休闲养老养生的外地老年人已经比2015年全年总人数增长30%以上,今年全年总人数预计将超过100万人。而“南病北治,北药南用”正是基于医养结合与自然生态共调节的理念,随着每年南方来黑龙江候鸟式养老人群不断增长,“南病北治,北药南用”也将被打造成集旅游、养老和中医药健康服务为一体的交融性产业。
为此我省前期将建设伊春-大兴安岭森林旅游示范区,重点利用森林环境下丰富的负氧离子为南方失眠、神经衰弱患者提供休憩、疗养环境;建设五大连池矿泉康疗养生示范区,利用火山矿泉、矿泥和特殊地磁环境,为南方风湿、风湿、痛风、骨关节疾病、皮炎、湿疹患者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未来,全省还将打造10个示范基地、10-20个示范项目,结合地方资源禀赋,提供温泉浴、森林浴、日光浴等形式多样的“南病北治,北药南用”的地域性服务。同时发展食疗药膳产业,发掘以人参、北芪、北五味为代表的滋补养生、药食同用的道地药材的独特效果,推动省内各级中医院建立药膳科,指导当地餐饮业、旅游点的药膳服务培训。
为综合推进“南病北治,北药南用”工程,会议要求,各中医医疗机构应积极组织专家继续开展“南病北治,北药南用”相关问题的研究,扩大适应病种,丰富治疗手段;各地针对已经取得初步成果的南方人易得的风湿类疾病、疮疡类疾病以及心气虚类疾病,集成环境、森林、火山矿泉等旅游资源、北药资源和中医药服务资源,设计开发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将“南病北治,北药南用”理念贯穿于中医药健康旅游各个环节,吸引目标人群来我省旅游、养老。各旅游机构和中医医疗机构应充分利用京交会、中俄博览会、旅游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宣传“南病北治,北药南用”理念;各养老机构应充分利用天鹅颐养联盟等省际养老协作组织,推广“南病北治,北药南用”养老产品,打响我省“南病北治,北药南用”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
本次推进会还提出多项建议:建立起政府直接领导、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议由发改委和旅游委、民政厅牵头尽快制定“南病北治,北药南用”的实施意见,并将之做为发展我省医疗旅游和健康养老的重要内容;建议由农委牵头制定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为实施“南病北治,北药南用”计划提供坚实支撑;科技厅、食药监局、省旅游委负责组织中医药保健品和新资源食品,特别是与“南病北治,北药南用”有关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商品的研发、推广和投放;商务厅负责推动药膳产业的发展,同时出台措施继续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省卫生计生委进一步加强关于“南病北治,北药南用”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不断完善相关理论和治疗方法。
省政府副秘书长邢爱国参加本次推进会。全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院长、省直中医药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地市卫生计生委、旅游委、民政局负责人等近200余人参加了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