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4日讯(记者 陈显春)经过十几年发展,兰西县特色文化旅游资源逐渐成型并释放出强劲动能,在发展民俗游、田园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同时,引导贫困户参与旅游产业中来,文化旅游火了贫困户富了,兰西县闯出了一条贫困县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经济的新路子。

东北民俗文化博物馆。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拉哈山、呼兰河,万顷良田,系兰西旅游天然资源,黄崖子民俗村、东北村落等人文景观为兰西旅游注入了文化内涵。
出兰西县城往东南走6公里,系黄崖子民俗村旅游景点,据兰西县兰西镇镇长李春国介绍,截止目前,该景区已经接待10余万游客,直接或间接带来600余万元效益。依托景区景点和公路沿线,鼓励引导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将自家小园产的蔬菜直接出售给游客,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200元。今年,全村有100多户农户参与发展庭院经济。

韩国游客在乔家大院内体验花轿。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兰西镇林盛村成立了“呼兰河右岸”生态农产品合作社,在十八湾景区沿线建设28个大棚、2个温室,种植辣椒100亩、马铃薯150亩、亚麻30亩,生产绿色生态瓜菜、种植有机杂粮、开展禽蛋养殖,产品主要销往哈尔滨各大机关、大专院校及中高端消费群体。记者采访时,合作社理事长杨成业已去哈尔滨送菜,林盛村书记杨永志介绍情况时说,合作社主要吸纳贫困户参与,他们在合作社打工,每人年收入8000多元。

民俗村内石磨。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吕哲系东北民宿投资人,她在黄崖子民俗村租用22栋民房,用于发展特色餐饮和住宿。据吕哲介绍,东北民宿全部聘用当地贫困村民当服务员、传菜员等,旅游旺季时用工量在50人左右,每人每天最少赚60元。目前,她正在开发亚麻手工编织旅游纪念品,可带动当地近百名村民参与。
据兰西县副县长高维国介绍,目前兰西县依托百里拉哈山---呼兰河旅游经济带,引导贫困户发展餐饮、短途运输、农家乐、旅游纪念品开发等项目,带动中部30%的贫困户脱贫。今年兰西镇黄崖子民俗村200多户贫困户将通过家庭餐饮、住宿、采摘、旅游纪念品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