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0月19日讯 十八弯,是兰西观看呼兰河最佳的制高点。在一处去往十八弯必经的山崴子上,有一家“老王农庄”,村民王军坐在松林里的木墩上,敲打着盛满苞米面与麦麸子的鸡饲料桶,捧起一把往地上一撒,大大小小的芦花鸡便飞也似地聚拢过来。这1000只芦花鸡,是一家人脱贫致富的希望。
老王一家是兰西镇林盛村因病致贫的典型代表。记者从兰西县政府了解到,为实现精准扶贫,该县针对每个贫困户的不同特点,创新性地采取“一户一策”的帮扶方法,不让一户掉队。
12万债务愁得一夜白头芦花鸡大白鹅成转机
老王今年61岁,几年前大儿子因病去世,留下了12万元债务和年幼的孩子,他自己又患上了糖尿病,一夜间愁得白了头发。近两年,县里搞旅游开发,看着一天天多起来的人流、车流,老王突然来了“灵感”。他在前往十八弯必经的路旁开垦林地,种上西瓜、香瓜、大白菜和果树,产量不高,口感却出奇好,曾经三个大麻瓜就卖了43元。老王尝到了甜头,想扩大经营,可本钱从哪儿来?
这时副县长高维国找到了他,说县里要帮他建农庄,搞有机山林畜禽养殖,带动其他贫困户一道摘掉贫困的帽子。今年春天,老王和小儿子贷款买了1000只芦花鸡和600只扬州大白鹅,散养在山崴子林间,政府还帮他装修改造了两间东北乡村风格的茅草房,作为游客接待点。老王告诉记者,这些散养的芦花鸡以昆虫、蔬菜、玉米、豆粕等为食,喝山间溪水,肉质筋道,产下的蛋黄大而不散,那些大白鹅更成了一道风景,常有游客赶鹅照相,还有客人预约要大批量收购。
采访时,记者恰好碰到了哈尔滨游客姜先生一家,姜先生已经预订了10只大鹅,准备过年送给亲朋好友。西红柿一斤卖到20元销往哈尔滨中高端市场
“一户一策”的扶贫方式在兰西镇多个村使用,像老王一样,在林盛村“呼兰河右岸”生态农产品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也是一片忙碌景象,村民们将一筐筐刚采摘下来的哈密瓜、西红柿、彩椒、秋葵装箱送往哈尔滨。林胜村村支书于永顺说,今年林胜村蔬菜大棚共接待观光游客300多人,年产蔬菜25000斤,年人均收入可达8000多元。刘君屯种植户扬成业告诉记者,村里的农产品主要销往哈尔滨一些高档社区、机关、大专院校及中高端消费群体,嫦娥西红柿每斤能卖到20元左右。
“扶贫先扶心。”兰西县旅游局局长郝丽丽说,要改变贫困户旧有的观念,引导他们种植瓜菜、杂粮、水稻,搞采摘,搞特色养殖,搞农业观光游,实现增收致富。
据老王讲,今年他家的养殖业收入能达到3万元,再加上种地收入,债务很快就能还清,明年他打算联合周边几家养殖户成立一个“十八湾老王山林猪禽养殖合作社”,实行私人订制、网上销售,游客还能现场采摘瓜果、现炖现吃小鸡大鹅,把小池塘开挖成垂钓场,甚至实现吃住玩一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