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横道河子百年铁路的见证与留存
2016-11-15 15:01: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曹晔 杨宁舒 陈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横道河子百年火车站。

  黑龙江日报11月15日讯 横道河子待我们是亲切的,虽然“天气预报”里天天吵嚷着要下雪和降温,但是当我们来到横道河子时,迎接我们的是蓝天和暖阳,还有小镇清新的空气,和一座座在阳光下闪耀着岁月之光的俄式老建筑群落……

  横道河子位于张广才岭余脉,始建于1897年,中东铁路的修建使小镇得以发展,是全国颇有名气的百年俄式风情小镇。中东铁路的历史,为其留下丰足的文化印迹,全镇现有完整俄式建筑104栋,这些属于西方近代建筑体系、俄式风情浓郁的公共建筑和附属房产建筑,在传承城市历史脉络的同时,也承载了人们的记忆与情感。

  走在寂静的小镇上,时光突然就慢了下来,仿佛每一栋老房子都在讲述一段悠然过往,那些见证铁路百年风雨的高窗与木门,一经触碰,便有如烟般的往事跳了出来……

  1、一座老木屋里的“百味人生”

  “这栋俄罗斯别墅曾经创造了我们镇当时的最高房价,当时住着三户人家,七八年前,被一位画家花了80多万整体买下来,在当时可以说是天价了!”

久居横道河子的根雕艺术家向记者展示家中的珍藏。刘心杨 摄

  陪同我们采访的横道镇宣传委员小曹,指着一座占地面积较大的黄色老屋说。然而目光所及,我们却有些失望,房子是老的,墙面却被粉刷一新,破坏了岁月应有的沉淀与“包浆”。

  我们的目光越过别墅紧锁的大门,看到了与之相邻、虽然袖珍却更有特色的一栋木刻楞老屋。这是一栋独门独院的栗色小屋,黑色的人字形铁皮屋顶,配上天蓝色的木窗,分外醒目,墙体精美的木质装饰、窗饰和高挑厚重的大木门,无一不显示着这座老屋的独特韵味。

  保护建筑特有的铜牌上写着:“该建筑始建于1900年,木质结构,建筑面积37.8平方米,女专家莎娃在此居住。”据横道河子上了年纪的老人讲,女专家莎娃一头金发,高挑白皙孤傲的她因为独身,没有住进专门为俄铁路专家修建的“大白楼”里,而是由铁路局专门盖了这栋独门独院的木刻楞房给她居住。她一直未嫁,笃信东正教,这座小屋还曾经是慈善供水厂。

我省唯一一座木制东正教堂—横道河子东正教圣母进堂教堂。刘心杨 摄

  如今,小木屋的主人是田牧明。可以说,没有田牧明就没有小木屋,因为二十多年前,在小木屋要拆迁时,铁路职工田牧明花了4000元“高价”把它买了下来,并一直守候在这里。所以,小木屋现在变成了田牧明根雕馆。

  我们围着小木屋转了一圈,欣赏房前屋后的植物、根雕和农具,正要离开,忽然听到位于老屋最后的储物间里有动静,原来主人田牧明在此忙着制作根雕。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身着工作服、一身“风尘”的他,却把老屋布置得干净有序。一进门就是厨房,温暖的灶台旁,一台镶嵌在墙壁里的面包炉温暖而醒目。田牧明说,这个设计很科学,用烧火取暖的余热就可以把面包烤好了。可惜这个房子在作为铁路职工的小卖店时,面包炉被破坏了,他只修复了外观,里面已经不能用了。

  田牧明说,小镇遍布的俄式木屋,用的都是当地优质木材建造,一个房子一个样,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阁楼和地窖,房屋设计科学,冬暖夏凉,雕刻工艺精美。说着,他特意掀开厚重的老木地板,让我们看位于小木屋地下的葡萄酒窖,现在是他的果蔬储藏间。

  2005年横道河子机务段撤消,大部分铁路机关人员回到牡丹江,铁路家属房随着铁路局的退潮,像白菜一样不值钱!在铁路工作的田牧明,听说这个木屋要被拆,从小就喜爱木刻楞房子的他,为了保护小木屋,花了4000元买下它,甚至特意从铁路内退,由牡丹江搬回横道河子,与小木屋朝夕相伴,这一守,就是21年。

  “当时,所有人都说我脑子进水了,花钱买了个破房子,为此,老婆也和我吵了一架。买这个房子时,的确是破旧的不像样子,后来我按原来的老照片,重新进行了修缮。”田牧明说。为此,他戒掉了抽烟与喝酒的习惯,还放弃了摄影的爱好,把所有的收入和精力都投入到老房子的修护上。

  如今,横道河子成为旅游名镇,这座小木屋因为保存较好,受到外界的关注,有人要出五六十万元购买,但被田牧明拒绝了。他说,我没有投资的想法,只是觉得很喜欢这个房子,拆了可惜才买的。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已经非常习惯,不打算搬了。

  哈工大建筑学院的师生每年都会来小木屋调研,他们告诉田牧明,这个木屋全部是由红松原木建造的,外墙是羊毛毡加上装饰板,内墙是沙子白灰掺黄豆浆,还有一种防虫液,因为当时还没有混凝土。整个房子冬暖夏凉,住着非常舒畅。

  田牧明每年都要对老屋进行维护,他说,政府要求修旧如旧,对老屋也有投入,去年房盖漏了,政府给换了新的。在铁路内退后,田牧明搞起了根雕创作,同时也收集了许多有关中东铁路的文物,如中东铁路信号灯、同时期的麦克风、老式巡道工的电石灯、俄式木炭铁熨斗、铜制门栓门把手等,加起来有30余件,摆满了小木屋。

  他特别拿出父亲用过的俄式老台灯给我们看,原来他喜欢老房子、收集老物件的爱好,都源于曾是铁路工程师父亲的影响。

  在邻居和亲朋眼里,田牧明有点儿怪,专收些破铜烂铁,不像个“过日子的人”!但是自从横道河子开发旅游资源,还接待了包括俄罗斯大使在内的国内外贵宾以后,大家也开始重视老房子及各种历史遗迹,都夸田牧明有眼光。而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这辈子的爱好与愿望,都在这所老房子里实现了,我很满足。

  2、老建筑群落沉淀岁月沧桑

  告别了田牧明的小木屋,我们继续徜徉在老房子间,寻找消失的过往。第二站是油画村。这片老房子由海林市委市政府组织修缮之后,建设了“中国·横道河子油画村”,每年都吸引中俄两国艺术家来此写生创作。目前已建设完成中国油画展厅、俄罗斯油画展厅和画家接待中心,配套完成影视剧照馆及占地20000平方米的俄式风情街区旧貌复原,成为包括鲁迅美术学院在内的7所大学艺术系的实训基地,并有意将其打造成油画产业集散地。

横道河子油画村。在这里,画家们用画笔呈现了百年老街的风韵。刘心杨 摄

女专家莎娃的家,穿过久远的岁月依然如此美丽。刘心杨 摄

  来横道河子之前,就在网上看到许多关于横道河子东正教圣母进堂教堂的照片与资料,据说它可能是中国境内唯一的、最美的木制东正教教堂了,绿色的墙面与蓝色的木窗令人心生宁静,即使隔着院门远远地望过去,你依然会惊叹于她的沉静之美。

  我们有幸走进这座只作为文物保护、不作为教堂使用的老房子,立刻被她安静祥和的气息包围,阳光从高大的窗子照进空旷的展厅,把木质祈祷台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整个房子的色调有着木质建筑特有的温暖与柔和,仿佛尘世的喧嚣都被隔在了窗外……

  据介绍,整座教堂建筑平面为十字形,主体面积614平方米,内有忏悔室、唱诗班和育经班。院内有钟楼,一个大钟,一个中号钟,32个小钟。当年,俄侨随着钟声响起,从各家的木刻楞屋里鱼贯而出,走向教堂,唱诗班悠远而苍凉的歌声舒缓了他们对于亲人的思念。而这座教堂也盛满了这些游子浓浓的乡愁。

  3、引领“时尚风潮”的百年老机库

  离开老教堂,我们驱车去看“大白楼”。半山坡上,一座三层的黄色小楼伫立风中,著名的“大白楼”如今被粉饰成明黄色,新鲜的“外衣”于老旧的楼体而言,似乎并不合身,于是我们又驱车直奔著名的老机车库。

具有百年历史的横道河子机车库。刘心杨 摄

  中东铁路机车库始建于1903年,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整个建筑平面为扇形,共有15个车库门并列组成。有人把其优美的外形说成是“手风琴”,在山谷里奏响岁月的歌谣;也有人说他像一部展开的老书,将百年的人世沧桑抖落在你面前。

  小曹介绍说,百年机车库在当时是中东铁路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的中心站,又是西爬高岭子的起点和通往哈尔滨的必经之路。后由于蒸汽机被内燃机取代,老机车库才于1990年停止使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机车库产权归属铁路部门,停用后曾出租被改为石材加工的场所,对车库内部原貌破坏较大,加之年久失修,主体破损严重。为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政府累计投入6000万元对机车库建筑进行整体修缮,完成机车库恢复旧貌工程和机车转盘修复工程,整治机车库周边环境,购进机车头,并协调牡丹江铁路工务段修复一条铁路线路连接转盘,目前已投入使用。同时启动了中东铁路机车运输博物馆工程。

  我们走进老机车库内即将开放的机车运输博物馆,浏览正在布展的中东铁路历史图片,空旷高挑的机车库内,四个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老蒸汽机车头并排而卧,不时有风吹过窗洞发出呜呜轰鸣,仿佛这座110年的老屋在与我们隔空对话……

  不知从何时起,散落在时光深处的老机车库开始演绎着新的故事:许多年轻人跑到这里拍摄外景和婚纱照,还有《萧红》《闯关东》《十三省》《悬崖》等热播影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据说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有一场戏,专门是在老机库内拍摄的。老机车库的身影更时不时地出现在许多时尚杂志的大片里,引领新一轮的时尚风潮,吸引着更多的游客跑到这里复古与凭吊,他们踩着老铁轨与道板,将岁月的年轮,一页一页地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