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王耀军:心系爱民村 培育农村经济带头人
2016-11-30 10:00: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陈显春 王明菲 许俊鹏 庄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者按:实现全面小康,重点、难点在农村;实现农村小康,关键在“头羊”。自2015年8月起,黑龙江省陆续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职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致富,推动农村发展。一年多来,“第一书记”奔赴脱贫一线,他们以村为家,走农家找“穷根儿”,接“天线”上项目,连“地气”聚人心,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涌现出一大批“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典型代表。从11月27日起,东北网联合省扶贫办推出《第一书记“扶贫计”》全媒体系列报道,以文字、图片、记者手记和视频形式记录“第一书记”,为您讲诉驻村书记带领群众精准脱贫的故事。

第一书记“扶贫计”系列报道之一王耀军:心系爱民村培育农村经济带头人

  东北网11月30日讯(记者 陈显春 王明菲 许俊鹏 庄园)自担任兰西县兰河乡爱民村第一书记以来,绥化市兰西县运管站站长王耀军扎根村庄,心系百姓,为爱民村谋发展,为贫困户解难题。经过深入走访、调研,王耀军为爱民村精准脱贫选准了方向——培育温室经济带头人,引领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王兴军在新建的温室内查看黄瓜长势。东北网记者 许俊鹏 摄

  王耀军与王兴军在温室内盘算收成。东北网记者 许俊鹏 摄

  王耀军走访贫困户。东北网记者 许俊鹏 摄

  住上暖屋子,贫困户紧紧拉着王耀军的手感谢。东北网记者 许俊鹏 摄

  以村为家定向帮扶大事小情记在心上

  爱民村位于兰河乡最南端,紧邻呼兰河畔,距兰西县城25公里。该村有贫困户31户、贫困人口86人。如何带领这些人脱贫,是该村第一书记王耀军要面临的首要难题。对于这些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王耀军通过数次走访,早已了然于胸。

  10月26日,王耀军带领记者来到贫困户李景明家时,正赶上李景明外出,王耀军绕道前门,打开系门的铁丝扣,带记者来到母猪舍前。

  来李景明家多少次了,王耀军自己也记不清楚。李景明身患股骨头坏死症不能干重体力活,爱人也因患心脏病失去劳动能力。他为这个贫困家庭支的招是养母猪,繁殖猪仔盈利。目前,李景明家的母猪即将产仔,新猪舍正在筹建中。

  在一次走访中,王耀军发现了贫困户郭乃臣家的土坯房因年久失修不能住人,一家只能住到旁边的小板棚子里。见此情形,王耀军连忙联系相关部门帮助盖新房。2016年春天,崭新的保温房落成。

在崭新温暖的家中,郭乃臣告诉记者:“不仅房子是王书记帮忙盖的,就连家里吃的、穿的和用的,都是王书记支持的。非常感谢他。”

  发展棚室经济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定向帮扶和通过养殖、劳务输出等方式对贫困户解困脱贫外,王耀军在扶贫工作中发展棚室经济种植蔬菜,以此带动更多贫困户致富。

  王兴军是爱民村四方岗屯村民,在山东寿光打工多年,于2013年回乡发展,种了两年香瓜,不但没有赚到钱还欠了10多万元外债。

  蔬菜种植是个好项目,尤其是王兴军有在寿光种植蔬菜的经验,可他却不扬长避短,反而种植自己并不擅长的香瓜。找出了王兴军失败的原因后,王耀军鼓励他发展棚室蔬菜。

  “你听我的,我帮你,种植黄瓜和茄子,反季节销售,凭你的技术肯定行,”王耀军对王兴军说。

  王兴军一脸愁容,“光有技术有啥用,没资金呀。”王耀军用工资折担保,为王兴军协调无息贷款5万元,修建温室大棚;又协调电力部门,为蔬菜温室基地安装变压器、电线杆等电力配套设备;又为王兴军提供300米电缆线供大棚自动保温棉帘使用;提供50立方米灌溉水桶,等等。王兴军缺啥少啥,只要一个电话,王耀军马上送到位。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王兴军家的温室大棚,新技术栽培的黄瓜接了一茬又一茬。

  王兴军兴奋地说:“今年能收入8万元左右,有王书记的妙计,我们家今年就能彻底脱贫了。”王耀军说:“通过王兴军带动,目前已有8户贫困户跟着种植裸地蔬菜,共计1200亩,预计每亩可增收800元以上。”

  基层工作引导得当,精准扶贫就不是一句空话。兰河乡乡长李艳昌说,“王耀军与村‘两委班子’一道,通过研究村经济发展思路和措施,使爱民村村风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扶贫方面,贡献了智慧,取得了成效,切实履行了第一书记的职责。”

  第一书记扶贫日记摘录

  王耀军  兰西县兰河乡爱民村第一书记

  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晴

  两天前,在兰西县文体中心,召开了全县扶贫工作会议,制定了《兰西县脱贫解困实施方案》,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关系重大,任务量大。方案要求,我们必须走进贫困户家中,了解其住房情况、土地情况、子女入学情况,了解致贫原因解决发展需要,建档立卡,因户施策,编制脱贫规划,为实现精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下午,我来到郭乃臣家中回访,他年纪较大,没有生活来源,给他带来了两条棉被和两双棉鞋。我看见郭乃臣咧着嘴一个劲地笑,我也很开心:一次走访就能温暖一个人,就能给一个人带来快乐,走访是很有必要的,以后会坚持多走、勤走,让贫困户感受到党组织没有忘记他们,一直在挂念着他们。

  记者手记:把温暖送给每一个贫苦户

  不久前,组织上想把王耀军调到别的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爱民村村民们知道后,纷纷电话党支部书记吴彦军,“调王书记走,全村老百姓不会答应,大家都舍不得王书记。”

  王耀军的好,不仅他帮助过的贫困村民记得,其他村民也都看在眼里。村里修建休闲广场、村巷绿化、农田铺设排水涵管、修葺村委会办公室、村卫生所,一项项工程背后,都有王耀军的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

  “在外打工的村民,你们还好吗?”王耀军惦记着离乡的村民,他给每一个人打电话,话家常,问冷暖。“虽然只是简单的一点问候,就是想让他们心里暖和,知道村里在关心他们。”贫困户定期回访,已成王耀军必备的工作流程之一。在王耀军的工作日志上,记录着每户贫困户怎么脱贫、何时脱贫,既有眼前目标,也有远景规划。他的好搭档吴彦军说:“王书记人品好,老百姓有求必应。”

  记者采访中,王耀军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把温暖送给每一个贫苦户”。心里装着百姓,想着富民强村,村民们纷纷为王耀军竖起大拇指。

责任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