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面对教育须怀有信仰和虔敬之心 访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奉臻
2016-12-12 15:04:1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毕诗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徐奉臻在读书。

  黑龙江日报12月12日讯 能够采访到徐奉臻实在不易。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的徐奉臻,实在太忙了。几经周折,多次联系,近日终于获得了一次与其长谈的机会。

  将“七善之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第一名并在上海做现场示范教学后收到一些高校领导的招贤邀请时,当以“十大标兵人物”身份在教育部举办的首届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颁奖大会上发言后接到若干高校讲座预约时,当一次次专题教学研讨会发言后祝贺短信爆棚时,当在四川、重庆、上海、北京、浙江、广州等地作教改和学术报告后赢得众多粉丝并获评“不可复制”和“徐奉臻现象”时,被媒体记者问及最多的问题是:作为身处塞外之地和供职于理工科院校的教师,何以在全国高校从业人数最多(包括本硕博六门必修课、五门选修课)的思政课教师群体中过关斩将、昂扬鹤立?听了那么多的提问后,很多时候,徐奉臻都微笑不语,巧妙地绕过了那些话题。

  自从1988年走上三尺讲台后,徐奉臻一站就是近30年。回眸自己辗转来时路,如果用一个词浓缩冷暖自知的心得与体会,恐怕莫过于“凡人之善”。《道德经》中有“七善之说”,虽然徐奉臻经常说“自己之于这种境界,尚属参商之阔和云泥之别”。但将“七善之说”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始终是徐老师从教的源头活水。

  居善地,抱本守拙,是坚守教育的基础。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后,徐奉臻意外收到学校一纸调往学校宣统部的处级干部任职令。出于对教学科研的热爱,她义无反顾地谢绝组织的美意。谈及于此,徐奉臻笑着说,如若当初无此拔俗之举,自己今天恐怕也不会坐拥第二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曾宪梓优秀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黑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理论类人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等几十项教学科研奖励,其中很多奖项都是省校院“零”的突破。

  教育须有信仰,须有虔敬之心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不要低估教学对象。如果自己讲的东西,没有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没有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没有针对性地解释学生的困惑,没有说出学生心中有、口下无的东西,那么,思政课就很难走出困窘状态。”这样的认识,是徐奉臻的真切心得。在她看来:教学不能玩花拳绣腿,必须以扎实的科研为基础。在教学中,每每感觉满意的地方,一定都是有科研做后盾的地方。虽然,思政课建设途径不止一端,但归根结底要有赖于思想的力量、理论的力量。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而固。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应该成为思政课建设的常态。

  古人有言: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多年来,徐奉臻始终结合所授课程,结合她本人攻读本硕博的历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以“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稳定科研方向。下面这些数字,反映了她在这个科研方向上的一些努力,主要包括:学术专著5部,发表在杂志和会议上的论文100多篇。其中,有的论文发表在本学科顶级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上,有的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除此之外,徐奉臻担任“中国高校经济理论与思政教改研究会”会长、“教育部思政课高职高专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编写专家、“黑龙江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

  当记者请徐奉臻说出自己喜欢的格言时,她毫不犹豫地说了两句话:一是雅斯贝尔斯的“教育须有信仰,须有虔敬之心”;二是老子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听了这两句话,记者似乎明白:为什么徐奉臻反复强调“一堂好课,每一个环节都要细针密缕,都要反复刮垢磨光。”每每想到自己在全国思政同行中有那么多真诚粉丝的时候,每每听到学生说“您是我遇到的最棒的老师”、“您是我遇到的最像大学老师的大学老师”的时候,徐奉臻的心中就会升腾出一种俯仰无愧的欣慰。目前,徐奉臻在承担繁重的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同时,每年坚持给本硕博学生开设课程300学时左右。她用这样的方式,诠释着自己对教育的虔敬和热爱。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承诺,既然弃走学而优则仕之路而毅然选择了讲台和学生,就要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展示出“在状态”的职业美感。

  当为学生筛选出书单,把藏书与学生分享,到书店现场指导学生选书方法,自费为研究生购书,通宵达旦为研究生修改论文,为应聘的研究生提供参考性课件及讲义,为生活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在上海请大夫为生病学生提供有效治疗,请外埠学生品味西餐等琐碎小善,都让徐奉臻从学生感激和钦佩的眼神中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远胜于灌输的道理。

  教学改革是以点带面和聚点成面的过程,对青年教师知无不言、鼎力相助,并由此打造一个一体同心、团结奋进的团队,就成为自己工作的有机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团队建设过程中,先后撰写规划总结等近百万字,帮助团队的每位教师确定科研方向,带领青年教师申报各类课题和奖项,耳提面命地倾情相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盘托出自己挑灯夜战制作的精致课件和部分讲义,指导青年教师获国家和省校院教学比赛一等奖多项,带领团队成员编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难点理论与实践问题析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篇名著导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案例参考》等在国内普遍获得好评的教学参考书,取得了黑龙江省精品课、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创新团队、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等荣誉。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动态地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就成为课程建设的必要环节。徐奉臻的尝试主要包括:以亮点设计强化教学思想性和感染力,以史料运用强化教学客观性和吸引力,以逻辑推导强化教学理论性和说服力,以动态增容强化教学时代性和渗透力,以群集方法强化教学针对性和接受力等。每种做法都有对应的教改研究成果,耗费了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很多人都羡慕高校教师有假期时,徐老师却成了不知假期是何味的高校教师。因此,每当有教师试图打探所谓成功之秘籍时,徐奉臻定会援笔立就,不假思索地写出自己的心得:“没有终南捷径,只能磨,慢慢地磨。”

责任编辑: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