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探秘冰城"玩皮圈" "玩皮"入门最砸钱 投万元是"低配"
2017-02-19 07:16:50 来源:生活报  作者:薛宏莉 张宇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2月19日讯 “两针,一线,以手为道,以心制物。”这是一位冰城玩皮人在自己的“手工日志”里写下的一句话。

  玩皮,即手工制作皮具,是近年来国内新兴的一种皮具制作方式和DIY体验项目。

  早在几年前,哈尔滨就有玩家涉足,但因小众并不被人们熟知。哈尔滨真正的“玩皮热”始于去年,而且备受DIY爱好者青睐。据说,好的手工皮具,无论用料、做工都远超奢侈品。一位冰城“玩皮人”制作的托特包,曾以一万元的价格售出。

  冰城“玩皮圈”究竟什么样?它能带给玩家怎样一种体验?带着诸多疑问,近日,记者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皮具DIY体验者中年人大学生都有

  纯皮小铃铛、卡通造型钥匙扣、卡夹、护照夹、腰带、小钱包……这些都是时下手工皮具DIY的“热品”。去年年底,哈市某书店的“手工沙龙”活动,组织了4次皮具制作体验,吸引了近30名爱好者参与。据说,还是“为活动质量,控制了人数”后的数字。而在冰城的一些咖啡厅、商场的会员活动中,“玩皮者”的身影也越来越多。他们当中既有追求品质生活的中年人,也有热衷时尚的白领、大学生。

  “玩皮,对初学者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成品出炉之后的愉悦感。”资深玩家、哈市某皮具工作室授课老师孙蕾说。

  孙蕾和老公张晓磊是2011年入“皮圈”的。他俩一个学服装设计,一个学平面设计。所以在网上看到有人晒出手工皮具时,觉得自己也能做,就动起手来。当然,想象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做起来他们才发现,手工皮具制作是有很多门道的,像皮质鉴别、工具使用等,都得从头学起。“那时,哈尔滨做手工皮具的人并不多,找不到人教,只能上网自学,而且网上的资料也不多。直到近两年,国内皮圈一片红火,做的、体验的人多了,教程也跟着多起来。”现在,夫妻俩每个周末都会开两次体验课,一堂课的人数控制在七八人左右。

  有玩家“皮龄”10年 资深“皮友”不足100人

  冰城到底有多少资深玩家?记者辗转找到一个哈尔滨的皮友群,里面聚集了30多位玩家。号称“大少”的傅卿波是群主。他2014年开始接触手工皮具制作,并混迹在国内的各个皮友微信群或QQ群里。“当时为了便于哈尔滨玩家交流,组建了这个群。”2015年,大少还组织了一次哈尔滨皮友聚会。“有二十人参加,成手新手各占一半,技艺相对精湛的资深玩家只有五六个。”他说,那时玩皮非常“小众”,几个资深玩家的“皮龄”2年到6年不等,但手工非常不错。据说哈尔滨最早的一位玩家是从2006年开始的,但玩皮的人一般都比较宅,再加上前几年的玩皮环境不好,玩家们“中途荒废”的,或者去外地发展的也有很多。

  但近两年,国内市场发生了变化,冰城“皮圈”也随之火了起来,很多人认为手工皮具是个性和品位的体现,愿意花高价购买,这也吸引一部分人入行做起了专职的皮具匠人。大少说,粗略估算,现在哈尔滨的成手玩家已经从前几年的几十人发展到了近100人。

  在大少家不到两米长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各种制作手工皮具的工具和原材料。裁皮刀、切割板、菱斩、开槽器、削边器、打磨棒、压边钳、蜡线、染色剂、封边剂……每一类都有好多种。“玩皮入门容易、做精难。”大少说自己和很多皮友一样,都是在网上自学3个月到半年后,开始制作皮具的。而现在,哈市有皮友专门教人做皮具,一个月入门,做皮带、卡包、钱包这些简单皮具基本不成问题。但是,入门花销还是不小的。比如买工具,按只要好用就行的标准,不选最贵的,初级玩家基本投入也在500到1000元之间。级别越高,投入越多。像大少这种玩皮雕的,仅仅用来雕唐草花纹的工具就有几百个,仅此类工具普通玩家最少投入也得5000元起。

  皮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手工皮具制作,工艺上有素面、皮雕、皮塑及皮革编制之分,有人专门爱做素面,有人专门爱做皮雕,这些对皮料的选择都有不同的要求。而皮质,先不说是牛皮、羊皮、猪皮,或者头层二层,就皮革处理工艺而言,还有植鞣和铬鞣之分。植鞣皮因为厚实、裁皮时不易变形,最适合初学者使用。而铬鞣皮,因为轻薄、柔软,更适合制作细腻风格的作品,但需要对贴、夹层等工艺。这些都要花钱买经,“不上手根本不知道每种皮的特性”。“有人专门爱玩特种皮,花销更大”。大少给初学者算了一笔账,从入门到成手,花五千到一万元买经验,都是“低配”。

  85后男孩国企辞职做“皮匠”感受“慢生活”

  或许是“太上瘾”了,85后男孩王博在涉足皮圈三个月的2015年年初,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国企辞职做“皮匠”。为此,他还瞒了父母很久,“天天到同学家上班,在那儿做皮具。”王博对“玩皮”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好的手工皮具,无论用料、做工都远超奢侈品。自己做“皮匠”,一方面是看好手工皮具的未来,另一方面是觉得“营销的圈子”很重要,“我认识一个皮友,现在去了北京发展,以前在哈尔滨给哈雷圈的人做手工订制雕刻皮具,收入很可观。他做的一个托特包卖了一万多元,和某奢侈品品牌的托特包价格相差无几。”但王博坦言,他做“专职皮匠”更重要的原因是,觉得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大,很难内心沉静地做一件事。而玩皮,却能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专注、心无旁骛。

  采访时,王博正在缝制一个钱包,可是,聊了几分钟,他放下了手中的活儿,因为“被打扰”了。“玩皮需要心静,要有十足的耐心,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有瑕疵和纰漏,否则就很难呈现出接近完美的作品。”王博说,或许这就是“慢生活”,也是玩皮的魅力。

责任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