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宾县产业扶贫“拔穷根”
2017-06-29 08:10:0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白云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29日讯 宾县永和乡永和菜业种植基地里,几十名农民正在大棚内忙碌着。64岁的李长富是永和乡联华村地局子屯的一位农民,自己和老伴身体多病,每年靠转包耕地收入近万元租金仅够老两口的药钱和住院费。今年初,哈尔滨永和菜业有限公司将他招为员工,平时干干零活,忙时帮着整理大棚里的秧苗,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我每年能多收入3万多元,这回手里有余钱了,生活宽裕多了。”李长富笑着对记者说。

  哈尔滨永和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庆堂向记者介绍说,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哈尔滨市蔬菜种植的龙头企业。目前,棚室蔬菜基地面积已发展到3000亩,年产蔬菜1.7万余吨。每年能解决400余人就业,促进人均年增收3万元,同时带动周边棚菜发展5000多亩、带动农户2000户。

  据李庆堂介绍,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主动担负起脱贫脱困的社会责任,打造贫困劳动力转移基地。永和蔬菜基地需要常年雇工150人左右,打短工400人左右,大量工人均以当地农民为主,特别是针对贫困户,永和菜业每年为其预留30至50个岗位,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超万元。同时,永和菜业携手当地研究制定由永和菜业提供前期生产资料,贫困户负责种植、养殖,永和菜业年底按照高于同等市场价格8%收购的“三步走”精准扶贫对策,先期所有的籽种、鸡雏、鹅雏、仔猪等均由公司直接赊欠给贫困户,待产品销售时扣回,让贫困户在经济上零投入就可以发展生产,做到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

  永和乡党委书记杨向海说,永和菜业现已成为带动全乡土地有序流转、农业合作经营、产业龙头示范的领军企业。永和乡辖5个行政村、3579户、1.5万人,是典型的农业乡,全乡共精准识别贫困户260户、668人。针对主要致贫原因,该乡大力开展产业化扶贫工作。去年全乡有137户认领和发展了产业项目,今年全乡有42户认领了养殖项目,有30户认领了种植项目。他们采取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与公司分别签订种养殖合同。同时,公司派出专业技术员对贫困户生产发展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指导服务,为产业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宾县常安镇小农夫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几十栋大棚内的一排排挂袋木耳正破袋而出。46岁的夏玉明是常安镇营口村的一位贫困户,“以前种16亩地,4口人每年收入1万多元,老伴常年患病让家里欠了不少外债。这几年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我和另一户村民承包了两个大棚,现在每年能多收人2万元。”他兴奋地对记者说。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营口村依托小农夫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互联网+企业+订单+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贫困户发展果蔬种植、种植挂袋和地摆木耳。通过产业带动,今年已有300余人次参与生产,目前已有19户贫困户脱贫,极大地加快了贫困户脱贫步伐。

  据宾县扶贫办主任朱广文介绍,宾县现有贫困户2958户,贫困村5个,全县贫困发生率1.3%。宾县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举全县之力,努力探索产业脱贫新路子,全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帮助贫困户彻底“拔穷根”。近年来宾县全力谋划和实施“金叶富民”、“绿蔬富民”、“黄牛富民”、“青山富民”、“大豆振兴”等“六大产业扶贫工程”,推行“企业+基地+农民”发展模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精准扶贫“拔穷根”,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

  宾县还建立了财政投入扶贫创新机制,在县级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累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用于推进发展产业脱贫、新农合补贴等精准扶贫工作。县财政出资200万元,重点投入到永和、常安等乡镇,发展畜禽养殖、棚室经济、林下经济等高收益特色致富项目,带动贫困户加快脱贫。去年全县通过发展产业,共带动贫困户845户、1278人;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木耳栽培、蔬菜种植,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87户、165人,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