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明水"园田地"使土地增值光伏产业让村民"发电"
2017-07-15 08:34: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万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7月15日讯 7月12日,记者来到了明水县脱贫攻坚第一线。采访中了解到,这里非常重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带头,责任明晰,目标量化,压力层层传导,创新性寻找脱贫摘帽的路径,使脱贫攻坚战取得明显进展。

  记者所到之处,看到县处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所包乡镇村,吃在农家、住在农家,现场研究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引领带动全县各级干部大下基层、沉到一线,倾听群众意愿、了解百姓疾苦。

  明水县的创新性办法真不少。县里建立了处级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微信群”,每天发布处级干部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动态;思想、产业、民生、保障“四大领域”扶贫各有高招,尤其是产业扶贫这一块,通过采取企业带动、众筹支持、发展智慧农业、基地定向供应、借母还羔、肉牛托养、以鹅养鹅、发展林下经济等措施,引导鼓励贫困群众或入股、或打工、或从事订单生产等,积极开辟增收致富渠道;在种植业发展上,引进黑小豆、黑木耳、红谷子“两黑一红”等优势种植业,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各类经营主体,现在已有597户贫困户种植黑小豆2089.5亩,276户贫困户种植黑木耳414亩,89户贫困户种植红谷子267亩;在养殖业发展上,通过带动养、引导养、扶持养等措施,帮扶贫困户大力发展养殖业。

  在永久乡,党委书记王国栋介绍说,该乡的脱贫攻坚工作是从思想扶贫入手,他们通过展板、手册、广播、微信等媒介,着力宣传脱贫典型和致富信息,并以评选五好家庭为载体,激发村民创收积极性,完成从让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目前脱贫人口实现人均年收入3146元。

  在明水镇互助村千亩“园田地”的核心区,记者看到正在园区干活的夏亚军,他今年57岁,有心脏病和三高症状,因为种植能力不足,虽有二十亩地也被列为贫困户,他就把家里的10亩地流转给园区,自己也来这里打工,2个多月下来,已挣了7000多元,他说,在这里上班心情好了,收入有了保证,病也好很多,他告诉记者,家里的另外十亩地也种上了粘苞米,已经被订单收购了,今年不但能脱贫,还能实现致富呢。

  据介绍,该村流转土地1000亩,依托绿色农业和体验式田园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起城乡互动的“园田地”,吸纳45户贫困家庭进园包地打工,解决了贫困户收入问题,他们的承包地也按一亩流转费用400元标准流转给“园田地”。

  崇德镇幸福村是为解决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而建的集光伏扶贫和住房扶贫于一体的综合项目,46栋彩钢安置房可安置92户贫困户,每家的房顶都有光伏装置,虽然入住的都是老弱病人,没有劳动能力,太阳能转化而来的电能会解决住户的收入问题。我们的采访车开进位于崇德镇王青屯的幸福村时,镇党委副书记孙军介绍说,“幸福大院”的光伏项目每天创造电能1600元。

  搬进幸福村的刘淑芬因患乳腺癌致贫,她家有14亩地,近5年来没能力种地,家里房子也塌架子了,现在她和老伴把地包出去了,一年收入3000元,加上老伴在幸福大院里当保洁员,每月也多了800元收入,她表示从没想到自己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

  明水县共有贫困村5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6655户、43764人,截至2016年末,已出列贫困村37个,脱贫11563户、30555人。

责任编辑: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