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全省道德模范刘洪河:尽职尽责编写地方史志
2017-08-02 13:54: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周秘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8月2日讯(记者 周秘)他是一颗螺丝钉,在编纂林口县地方史志的过程中默默地尽职尽责。多少青春不在,多少情怀不改,他的时光在一沓沓文件中翻过,他的年华在一行行文字中跳跃。他是一头耕耘的牛,认真细致是他的工作态度,踏实肯干是他的工作作风。他错过了多少节假日与家人的相聚,却没有错过与优秀作伴,与先进同行,他用奉献赢得人们的尊重,他就是第六届全省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林口县档案局局长刘洪河。

全省道德模范刘洪河。

  走进刘洪河的办公室,看不到什么多余的摆设,两张办公桌、两把椅子、两个沙发,墙上悬挂着几幅普通的字画,窗台上摆着几盆普通的花草,能吸引目光的是办公桌和茶几上一沓沓已经编纂好的县志送审稿和十几本《林口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门边的书柜内摆放着很多图书,多是有关地方志方面的书籍,其中最醒目的是刚出版的第二部《林口县志》(1993~2005)。

  全书151万字,刘洪河集编辑、部分撰稿、总纂于一身,从2013年7月他上任档案局局长,到县志送审、评议、终审,仅用两年时间,这种速度在全省地方志系统也是不多见的。牡丹江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档案局局长)在评议和终审会议上几次给予高度评价:“在保证修志质量的前提下,你们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完成这部志书,确实没有想到,这种速度在全省修志系统也实属罕见,这种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着实令人钦佩。”

  县志是一个县的百科全书,记载着一个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教、卫生、风俗、人物、社会等各个方面发展情况的综合性著作,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并为县领导、和各个部门了解地情、了解历史、总结成败得失、汲取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历史依据,不仅有益于当今,也将惠及子孙后代。刘洪河为能先后两次参加两部《林口县志》的编纂而感到自豪。

  他让这份事业发光源于热爱

  1994年,文字功底扎实的刘洪河从职业高中调转到档案局,那年他33岁。此时的档案局由县志办、党史办和档案局三家单位合并而成,刘洪河负责党史、县志编纂工作。查阅资料,收集素材,核对史实,每天都是与枯燥的文字打交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末不休息、加班写材料是家常便饭。1998年,在局长的领导下,在全局同志的配合下,经过四年的勤奋工作,终于完成了林口县有史以来第一部《林口县志》的编纂工作,刘洪河任第一副主编。全书220万字,共分30编,内容丰富,史实准确,编写规范,被评为2000年度牡丹江市社会科学类图书一等奖。

  编写县志是一项枯燥寂寞的工作。每天要对大量的资料进行认真梳理、精心提炼,还要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宏观记述的内容达到应有的高度,微观记录的历史又要符合实际,要既客观又真实,不能夸张和虚构。编写内容涉及全县各个部门和单位,既包括各个乡镇,又包括中省直驻县部门,需要在各单位、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才能完成。

  2006年,林口县开始了第二部《林口县志》的编纂工作,刘洪河任常务副主编,具体负责续志工作。经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培训各单位撰稿人后,又开始了第二轮修志工作。他广泛收集资料,潜心分析研究,对各单位、各部门上报的县志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复核实,严格把关,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紧张而有序地开展着修志工作。但在2007年8月,由于工作变动,刘洪河离开了修志工作岗位。此后,林口县的修志工作逐渐被落在后面。

  2013年7月23日,经过县委常委会议研究,把刘洪河派回档案局任局长,兼任《林口县志》主编。从此,刘洪河重操旧业,又开始了辛苦的修志工作。他重新整理现有的续志资料,补充完善缺少的内容,与尚未上报续志资料的单位领导沟通,催要续志稿件。在默默工作了700多个日夜后,经过全局人员共同努力,终于在2015年7月通过终审,同年底出版发行了林口县历史上第二部《林口县志》。

  与此同时,2013年,刘洪河还参与了由县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的林口县有史以来第一部党史——《中国共产党林口县历史》(1926~1949),并任副主编。2014年,指导县政协办公室编纂出版《林口政协志》;指导各乡镇组织各村编写了村志(简稿)。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马悦

【专题】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