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东北网讲述扶贫故事----百义村脱贫攻坚见闻
2017-08-21 22:46: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陈显春 王忠岩 李逢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脱贫还得靠产业》东北网记者探访百义村。

手机扫码观看H5。

点击观看H5专题《脱贫还得靠产业》

  东北网8月21日讯(记者 陈显春 王忠岩 李逢时) 百义村,系海伦市百祥镇下辖村,海伦河从村南缓缓流过,村庄因水而灵动。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海望路从百义村中穿过,村庄干净整洁,花草点缀,绿树成荫。

  这个充满田园诗情画意的村庄,便是驻村第一书记郭云东工作的地方。2016年3月,海伦市精神病人疗养院信息科科长郭云东带领同事李健和邵帅来到百义村驻村,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包扶贫困户,配合村“两委”班子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制订“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等等,这些是队员们的日常工作。

百义村多层住宅楼。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邵帅是工作队唯一女性,刚驻村时,孩子刚30个月,想孩子偷偷的哭,但工作从未受到影响。

  村里一间朝阳的楼房,是工作队的宿舍,邵帅住在二楼。一楼两张简易的床是郭云东和李健的,床下整理箱里满满的换洗衣物;这间房,一个餐桌,三把椅子。也是大家的简易餐厅。

  驻村工作队为百义村安装天眼工程,还投资6万元安装村无线广播,为贫困户购买2800只鹅雏,解决贫困户小菜园蔬菜销路等等。

村办环保能源燃料企业。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海伦市精神病人疗养院系省民政厅直属单位,7月19日,省民政厅领导到百义村调研后,决定兴建一座1300平方米的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收养附近4个乡镇75岁以上老人70人,以此解决农村老龄化严重的养老问题。

村民李连海在自己的小菜园里精心打理。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驻村工作队包扶贫困户李连海,优先安排到村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务工,每年能收入3万余元,自家小菜园、小牧园收入2000多元,再加上村里光伏电站分红2000元,全年收入近4万元,确保今年年底脱贫。

  海伦市委书记王学斌说,该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台了《全市定点帮扶“两个全覆盖”实施方案》,省、绥化市、海伦市驻村工作队都实行了第一书记、帮扶部门、乡镇推进组“三位一体”驻村工作机制。采取“1带N”模式,扩大驻村工作队履职范围,实现了243个村驻村工作全覆盖。3886名包扶责任人,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所有贫困户实现了包满、包严、包准“全覆盖”。

  7月22日,省委书记张庆伟到百义村调研,看望驻村扶贫工作队时深情地说,驻村工作很重要、很辛苦,希望你们在“接地气”中得到历练、增长才干,与群众心贴心、心连心,拧成一股绳,找到长期稳定脱贫的路子,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扶贫还得靠产业”

  百义村现有3自然屯、4个村民组,经过重新精准识别,全村现有贫困户72户171人。

  百义村党支部书记邵丙顺带领记者参观了村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和光伏发电站。这两个项目在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邵丙顺介绍,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利用秸秆转化成清洁能源,公司优先安置8名贫困人口常年务工,每人年收入3万元,并吸纳10名贫困人口季节性务工,人均每天收入100元,每人年收入1.2万元。此外,该项目已通过公开竞标发包给自然人管理经营,每年向村集体交纳10万元承包金,在脱贫攻坚期间内,对全村171名贫困人口进行效益分红,人均580元。

  目前,百义村已有140户安装使用生物质供热锅炉。锅炉研发企业海伦市利民节能锅炉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汉杰说,生物质供热锅炉每年可为农户节省600元生活成本,等于间接为村民省下600块钱,算是为扶贫出了一份力。

百义村光伏发电站已并网发电。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百义村光伏发电站于今年6月27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并网发电。该项目年可实现收入39.75万元,扣除经营维护成本、投资成本、银行利息后,收益面向所有贫困户分红,户均年增收2000元。

  光伏发电具有受益面广、受益期长和稳定性好、可持续性强的产业特点。海伦市今年在建光伏发电项目19个,装机总容量5.1兆瓦,年发电量612万千瓦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38万元,现已成为海伦十大扶贫产业之一。

  产业扶贫从长远来讲,可持续发力,保障村民收入稳定。除上述产业外,百义村现有水田5500亩,拥有水稻加工、收储、销售企业2户,通过采取“企业+基地+电商+贫困户”发展模式,企业与贫困户有效对接,带动贫困户脱贫。金利米业以每市斤高于市场价5分钱,收购贫困户手中的水稻,带动贫困户83户,户均增收1000元左右。

百义村的低保社区。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正在建设中的百义村幸福大院,采取公租形式,可安置15户贫困家庭集中居住。幸福大院根据贫困家庭经济状况,实施动态性监测管理,实行受助家庭脱贫退出住房保障机制,实现安居住房循环利用。贫困户蒋立双现在居住的房子是村里帮忙找的,待幸福大院完工后将搬进来居住。

  农家小菜园,脱贫好帮手。海伦市委书记王学斌说,该市号召帮扶责任人采取私人订制、帮产帮销等方式,与全市贫困户的1.5万亩“小菜园”对接,仅此一项可让每户贫困户增收近1000元。此外,海伦还打造5000多个“小牧园”,仅包扶责任人投放“小牧园”的鹅雏就达13万多只、仔猪2000多头。“两园”活了,包扶干部吃上绿色有机蔬菜和原生态畜禽的同时,贫困户切实增收了。

贫困村民在村办环保能源燃料企业工作。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现在的百义村,村有企业,住有楼房,休有广场。在这里,凡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缺务工赚钱的机会。邵丙顺告诉记者,到今年年底,全村80%的贫困户全能脱贫,剩下的无劳动能力人群,政府将采取低保金、慰问金等保障性扶贫方式,确保他们“两不愁、三保障”。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