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一户带七户同走脱贫路
2017-09-09 08:50: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可心 董新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9月9日讯 秋高气爽。在绥化通往望奎的公路边上,一个挂着“老张头绿色采摘园”的蔬菜大棚格外吸引来往车辆和行人的注意。承包大棚的是望奎县东郊镇厢兰五村村民张中和高艳霞夫妇。高艳霞说,这是村上的扶贫项目,她家是“贫困户”脱贫带头人,和另外7个贫困户一起承包了这里的18栋大棚。“说实话,种大棚的钱都是东拼西凑借的。”55岁的高艳霞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她快言快语地道出采摘园的由来。

采摘园里葡萄熟了。

记者采访高艳霞。

  去年,村里建起大棚扶贫项目。当时,村干部做工作,希望她能挑头儿带着另外7个贫困户一起干,早点摘掉贫困帽子。“大伙儿觉得我行,认可我,我就干。8个贫困户里算上我们老两口就6个人能干活,我不张罗谁张罗!”高艳霞把种大棚的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

  走进大棚,西瓜、茄子、菇娘、辣椒、葡萄、草莓等,种类繁多。外面下着绵绵细雨,棚内有人正在采摘果蔬。高艳霞告诉记者,贫困户们身体都不好,忙不过来就得雇人。采摘旺季一天得用工20来人,一个工人一小时8元工钱。

  “这不是我一家的买卖,必须把账记清楚。”高艳霞拿出账本,“我识字不多,这个账本除了我没人能看懂。”

  说起老伴张中,高艳霞很心疼。“你看看我老伴儿,体重才74斤。他已经连续两三个月半夜12点钟就起床去市场占位置,为的就是快点把菜卖出去。”

  记者约定第二天早晨与张中一起去菜市场卖菜。

  次日凌晨3点半,小城漆黑寂静,记者赶到望奎县城内的三道街市场,这里已经聚集了众多菜农,等着向外批发果蔬,当地叫“开菜”。张中占据了这条街十字路口的好位置,一看便知他又起了一个大早。张中说,他半夜12点就从采摘园出来了,一共带了12箱果蔬。不到3点,8箱西红柿就以8角钱一斤的价格卖光了。4点钟,还剩下2箱菇娘和2箱绿珍珠品种西红柿。“再等一会儿卖不出去就得拉回采摘园摆在路边卖了。”正当他想要把剩下的果蔬搬回车上的时候,客户来了。一个出早市的农民以每斤3元钱的价格买走了2箱菇娘,价钱从93元讲到了85元。张中一边数着钱一边说,“这也太狠了,一下讲掉8块钱!”

  清晨4点半,县城从沉睡中醒来,像张中一样的几十户菜农已经开着电动车从市场撤离。距离三道街市场仅一条街之隔的四道街早市刚刚热闹起来。对于这个小城来说,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像张中这样的菜农早早来过。这个市场,在无数个漆黑的深夜和凌晨,带给贫困户张中多少致富的希望。张中小心翼翼地放好这一大早辛苦“开菜”的收入,老伴儿高艳霞的账本上又可以划下一道用工结账的符号。

  魏井友家是高艳霞带领的7个贫困户之一。去年,就是他主动找到高艳霞要一起承包大棚。不光自己加入,还让腿残疾的弟弟也加入进来。魏井友说,就是信得过高艳霞,她张罗的事有准儿。高艳霞说,现在采摘园每天能卖四五百元钱,边卖边给工人开工钱,而且刚刚又购买了一批草莓苗,打算冬天卖草莓。至于每家能分多少钱,她现在还没有算总账。“今年效益比去年好,大家信得过我,我就把大棚事业继续下去。”高艳霞很有信心。

  一位当地干部感慨说,高艳霞和张中只是众多贫困户中最为平凡的一户,也许他们每一份收入并不多,脱贫脚步并不快,但他们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勤劳实干,不但自己努力脱贫,还不忘帮衬邻里,这样的贫困户值得尊敬和赞扬。

  说起理想,高艳霞说还想试水“农家乐”,争取带着7个贫困户早日脱贫。

责任编辑:王艳

【专题】喜迎十九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