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理论文章
搜 索
提升“四个能力” 践行“四向四做”
2017-09-25 09:22: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提升“四个能力”践行“四向四做”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社长 徐民虓

  习近平总书记在“11·7”讲话中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这深刻阐释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总书记还勉励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这“四向四做”的新概括,从根本上回答了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是做好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行动纲领,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树立了崭新的职业标杆。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真正把政治意识、政治要求体现到新闻采编工作中去;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凝神聚力做好中心工作宣传;始终坚持正确新闻志向,把新闻舆论工作当作崇高的事业,练成过硬的“笔杆子”,有那么“几把刷子”;始终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勤奋工作、甘于奉献。

  近一年来,在践行总书记要求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把“四向四做”要求落到实处,首先要提高“四个能力”,即政治鉴别力、舆论引导力、新闻传播力和队伍战斗力。

  一、提高政治鉴别力,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党报姓党,因党而生、为党而兴。党的新闻工作者要坚守党媒属性,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首先必须具备强大的政治鉴别力:一是坚守理想信念的能力,凡事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二是敏锐的洞察认知能力,善于见微知著、把握政治走势;三是科学严谨的分析能力,对一些“新潮”观点进行正确鉴别,不被错误思潮所迷惑;四是准确的研究判断能力,面对复杂形势能够站在大局进行观察和处理。

  实践中,我们始终做到在坚持党报姓党上不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迷失、在中心工作宣传上不分神,把“四向四做”体现在每一天的宣传报道中。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重要政治节点,超前介入,精心策划,倾力做足做优一系列政治宣传战役,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龙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省会建设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精神等中心工作宣传上倾力而为,“走在振兴道路上”、落实省会建设会议等报道战役形成了舆论强势。

  二、提高舆论引导力,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移动互联时代,党媒要想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已不仅仅是提高新闻采编业务能力那么简单了。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快在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等九个方面推进全面创新,在占据新平台、构建新渠道、掌握新方法、运用新手段上下一番功夫。

  为此,哈报集团在新平台、新渠道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融媒体中心为中枢,以ZAKER哈尔滨移动新媒体平台、微信微博发布集群、门户网站、视觉创意平台为终端”的五大平台互联互通的传新融合新格局。其中,ZAKER哈尔滨4月份上线以来,用户装机数量一路跃升,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宣传中心工作的重要平台;新晚报微信公号经过三年多来的以优质内容为发力点的建设,进入全国所有微信公号排行榜500强。

  三、提高新闻传播力,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在传媒格局、舆论生态、媒体形态发生巨变的形势下,要提高新闻传播能力,除了遵从新闻规律、磨炼新闻基本功以外,当务之急是强化专业意识、融合意识、创新意识,掌握全媒体传播技术、手段,努力成为业务精湛的全媒型新闻工作者。

  为此,我们以“ZAKER哈尔滨”为试验特区,设立集团融媒指挥中心,进行采编发流程再造,打通集团内部各媒体间、传统纸媒与新媒体间的壁垒和边界。同时,实行“一岗双责”的工作考评机制,即编辑记者既负责生产纸媒内容,又负责生产新媒体内容。通过流程再造和每周例行的新媒体业务培训,倒逼采编队伍提升全媒体采编技能。

  四、提高队伍战斗力,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升华了新闻工作者的价值理念,规范了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准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抓好队伍作风建设,打造“一支可靠的、高素质的、能打硬仗的队伍”。

  工作中,我们坚持引导记者深入“走转改”,要求记者要在基层、在路上、在现场,自觉走进群众中,不仅“身入”,更要“心入”、“情入”,把火热实践作为报道主题,把普通百姓作为报道主角。通过日常引导和实践磨炼,培养了一批24小时随时可投入采访一线的“全天候记者”,初步打造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采编队伍,涌现出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鲜活报道。

责任编辑:马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