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供给侧改革捧出龙江“绿”厨房 来自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报道
2017-09-27 09:19: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玉龙 张桂英 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9月27日讯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我省以“生态黑龙江中国大厨房”为主题参展,不仅取得了骄人的展销成果,还以“中国大厨房”首次亮相,让人对生态大粮仓黑龙江刮目相看。

  来自大山里的黑木耳吸引了现场观众。

  采访中一些参展商和客商纷纷表示,农业部主办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是我国农业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已经连续举办14届。一年一度的农交会,可谓农品群英会,各省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的成长进步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现无遗,而今年我省的变化最大,从过去以大宗农产品见长的大粮仓变成了今天荟萃品类丰富食品的大厨房。

  1

  “两头两尾”转型升级大粮仓

  省农委副主任李世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把黑土地上最优质的产品展示给京城人们和全中国,让全国更多的人吃到优质绿色的龙江绿色有机食品,引领吃出营养吃出健康,保证舌尖上的安全,是我们借助农交会平台推介黑龙江的初衷。这次参展展品中精品多、新产品多、食品多;蔬菜、杂粮杂豆、鲜食玉米等种植业结构调整产品多,形象展示出有中国大粮仓美誉的我省,正在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变。这些变化得益于总书记的嘱托,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也得益于市场的推动。

  农交会开幕首日,我省成功举办了首场地方专题推介会——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推介会。

  洁白的冰雪孕育了黑龙江这片神奇的黑土地,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造就了山青、水秀、土肥、田洁的优良生态环境。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有厚植的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率先在全国开发绿色食品。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黑龙江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绿色食品成为全省成长性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成为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和一块“金”字招牌。尤其是近几年,为了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的明确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我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四个方面力促绿色食品发展,确保生产出真绿、真有机、真有内在高品质的农产品。

  高标准推动“种得好”。在全国率先对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进行全面环境监测;率先系统地修订绿色食品地方标准62个,成为全国首个建立省级绿色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品类最全、标准最多的省份;定期举办操作规程培训班,直接培训各类技术人员,每年延伸指导基地农民20万人;探索“鸭稻共作”、“渔稻共作”,打造模式新、可复制的生产典型。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战略,通过帮助企业对接基地,指导企业按照标准生产,开展营销服务等措施,促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全省从事绿色食品生产企业89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35家,占全省食品“规上”企业的30%。

  积极推动“卖得好”。组织企业参加黑龙江绿色食品(北京)年货大集、全国农交会、绿博会、有机食品展等大型展会,切实强化绿色食品与市场对接。以“我在黑龙江有亩田”为载体,开展绿色食品“众筹”,带动全省探索新型营销模式。积极打造和培育“寒地黑土”、“小饭围”等品牌,促进品牌营销。

  强化措施推动“管得好”。着眼全程质量控制,突出“投入品”管控,大力推广“定点销售”和“统购统发”等经验,把住“源头”质量关;加快推进质量追溯工作,全省进驻“三品一标”质量追溯平台的认证企业达到597家,占企业总数的85%。开展企业诚信档案建设,探索建立“不诚信”企业和基地退出机制;制定省级绿色食品监管办法,完善企业年检、市场监察、产品抽检等制度,“管得好”机制不断完善。

  物华天宝,和谐大美。黑龙江绿色食品作为全国的领军品牌,合作领域十分广阔,在农交会上展现出极高的认可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在我省举办的绿色食品产业推介会上,农业部总畜牧师马爱国在致辞中诚恳地说:“多年来黑龙江坚持‘走特色路、打绿色牌’,绿色食品生产第一大省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农业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黑龙江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产业推介,继续关心支持以‘三品一标’为代表的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布局品种、品质、品牌提升战略,促进黑龙江农业转型升级。”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马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