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刘广信:铸剑为犁 龙江大地的拓荒者
2017-10-12 20:03:56 来源:  作者:包海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0月11日讯(记者包海多 编辑彭佳丽)刘广信是北安监狱离休民警,先后在香兰劳改农场、苏家店劳改农场担任机务队长,1955年来到北安监狱担任队长、大队长直至退休。他是上个世纪60年代闻名遐迩的劳动模范。今年86岁的老人曾受到立功嘉奖12次,荣获先进工作者22次。他将大半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陪伴孩子很少的他,却成了孩子们的榜样,5个子女都秉承他的意愿选择了在监狱工作,现在孙子刘思维也是北安监狱的民警。这样一位将毕生甚至后代都献给监狱事业的老人,向记者讲述起当年的岁月。

  刘广信。

  1953年初,香兰农场改建为劳改农场,隶属于黑龙江省公安厅劳改局。当年想要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开荒建场,要投入大量劳力修筑道路,建筑监舍,添置生活设施,荒原四野,野狼、狍子、狐狸、野兔处处出没;前往集镇,往往要跋涉一两天,经过之处渺无人烟、罕见农舍;在香兰农场那片广袤的田野上驾驶着拖拉机去垦荒,到作业区只有草棚子可供歇息,经常风餐露宿、忍饥挨饿,那里冬季严寒漫长、夏秋降水集中,季节性冻融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他们经常陷入沼泽抠犁、拖拉机突然熄火、野狼围着机车转等尴尬境地。

  在当时最令人他们难忘的是小咬、蚊子、牛虻也跟着驾驶员“三班倒”,小咬上早班负责清晨,牛虻上中班负责白天,蚊子上夜班负责日落后的夜晚。那时候他们只能把裸露的地方尽量掩盖起来,穿上长衣长裤,裤腿口用绳子扎上,脑袋上包块纱巾或戴上防蚊罩,即使这样仍然不能幸免于被叮咬。

  1955年机耕队队长刘广信带领部分民警支援苏家店农场开荒,与香兰农场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丘岗平缓地居多,沼泽低洼地较少,这似乎轻松了许多,但也有新的困扰,比如夜班开荒时竟昏昏然睡着了,不知不觉到了早晨才发现已围绕着大山包转了一圈,几垧地在无意中开垦出来了,这种意外并没有让他们高兴,反倒引起了他们高度警惕,因为如果机车过热烧瓦或翻毁,那将是重大事故,所以必须与自己的瞌睡虫作斗争。

  “那时候开荒都有定额,他们总能超额完成任务,只是获个劳动模范奖状而已,物质奖充其量给个带奖字的茶杯或白背心”,然而他们把精神奖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在黑龙江最艰苦的地方去屯垦戍边,一转眼,他就成了一位古稀老人,开始把昨天当成历史讲给儿孙们。当年的奋斗在他身上留下了无数的印记,曾经在初春时节平整稻田,光着脚踩在并没有开化的硬冰上,这样的劳动强度为刘广信留下了严重的支气管炎和哮喘。曾经修人防通道时留下的腿伤,使得他在现在的年纪,很难出去走走转转。

  看着努力保持坐姿的刘广信;看着拿着那已然破旧不堪的记事本,努力回忆的刘广信;看着无比珍重的打开一层层包裹,拿出一枚枚奖章的刘广信……

  六十年了,柔软的记忆早已化成了坚硬的岁月,短暂的青春也已溶入时间的海洋,而那火红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却沉淀出不朽的传承,那就是龙江监狱民警,坚守与奉献的至高信念。

责任编辑:彭佳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