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扶贫扶志"拔穷根" 佳木斯市质监局汤原县竹帘镇龙江村驻村工作队
2017-11-01 14:54:46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纪世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1月1日讯 扶贫工作除了送钱、送物和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临时困难之外,很重要的部分要放在扶志、扶思想和精神上,让农民知道科技可以创造价值,使农民开阔眼界,用差距找寻自己的“穷根”,让农民心怀希望,为自己制定一个全新的目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5月22日,市质监局工作队正式入驻汤原县竹帘镇龙江村,工作队员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作为传统水稻村,村里有着255公顷的水稻种植面积,每公顷水稻产量在8吨左右,可在其他同等积温地区同样种植品种的产量可达9至10吨。如果每公顷产量能达到10吨,按每公斤水稻收购价3元计算,仅此一项就可为龙江村农民年增收135万元。

  龙江村的灌溉水是汤旺灌渠的水,水质和水温非常好,但为什么产量上不去?问题出在哪?

  带着问题,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白玉多次走访佳木斯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协会,向副会长安伯民咨询,最终确定了问题的结症在于技术。

  7月26日,工作队邀请安伯民来到龙江村,现场为种粮大户讲解如何依靠科学种田提高产量。为了解开农户们心中的顾忌和疑虑,白玉决定要带龙江村的种粮大户们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驻村工作队带领龙江村班子和18位种粮大户先后来到东风区建国乡高产实验田、泉林纸业、润特集团进行参观学习,让龙江村的种粮大户们感慨良多。

  在东风区建国乡黎明村的高产水稻试验田里,龙江村书记刘兆北边听专家的讲解边弯腰摘下几科稻穗,仔细观察稻穗的成熟度说:“这些年咱村的水稻算是白种了。”

  刘书记告诉记者,当初驻村工作队要拉村民来佳木斯看高产田,他以为还是像以前一样开现场会推销种子和化肥,没想到驻村工作队请的专家真接地气,在田间地头用水稻说话,实实在在指出了我们村民在种植水稻中的不足。“我们以往育苗时下种量太大,光想着省事,没考虑供养不足导致的苗弱。施肥就是二胺、尿素、钾肥这老三样,从没考虑过应该土地缺什么,肥怎么施,结果利用率低。我们村的水稻也没人会田间管理,导致病虫害和杂草过多,直接影响到产量的下降。亲眼所见才知道,原来我们的水稻可以提高这么多产量,我们村全面脱贫看来指日可待。”刘兆北说。

  白玉介绍,在三个多月的驻村工作中,他发现龙江村的农民并不懒,主要是思想观念陈旧,而且大多数村民连佳木斯都没来过,更别说出来考察。“去水稻高产田是让农民知道自己种田技术的差距;去泉林纸业是想让农民的秸秆变废为宝,每年的秸秆送到泉林来不但有每吨500元钱的收益,同时杜绝焚烧秸秆也是一项环保举措;去润特集团是让农民看看最先进的‘稻田地膜’,希望以后农民能种出精品粮、品牌粮,通过提高眼界,让农民思想上提高致富意识,力争早日脱贫。”白玉说。

责任编辑:王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