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哈尔滨建筑社区6年温暖150多名留守儿童 建留守儿童信息库
2018-01-29 07:56:38 来源:生活报  作者:岳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生活报1月29日讯 “咚咚……婷婷!”一阵敲门声响起,小婷婷的奶奶刚打开门,房间里的小婷婷一溜小跑,一头栽进了“社区妈妈”的怀抱。这样的场景在哈尔滨松花江街道办事处建筑社区里总能看到,虽不是亲妈,但孩子们和“社区妈妈”们有着一段段暖心的故事。生活报记者从南岗区委宣传部获悉,建筑社区书记郝丽新和她的同事们,6年来先后温暖了社区内150多名留守儿童,被居民们称赞。日前,她们为放寒假的留守儿童们办起了义务辅导班,26日还在社区图书室里给孩子们送去了崭新的图书、彩笔和书包等文具。

  建留守儿童信息库“想多为孩子们做些事”

  眼前这位精气神儿十足,笑容能暖到人心窝里的人就是松花江街道办事处建筑社区书记郝丽新,提起郝丽新和她带领的团队,居民们没有不夸的。2010年,郝丽新任建筑社区社区书记,在看到居民名单时着实惊出一身冷汗,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五成居民都是老年人;建筑社区紧邻哈尔滨火车站,流动人口比较多;辖区内居住的留守儿童也较多,都是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常年出去打工的,他们有的是本地的,有的是外来租房子的。这些都是她始料未及的。

  建筑社区条件差,担子重,有人替她感到不值。郝丽新笑一笑回答,“我到社区工作不是来打发时间的,我想多为孩子们做些事。”2012年,郝丽新和社区干部们建起了社区留守儿童信息库,并针对孩子们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工,大家与孩子们结成帮扶对子,一人带两三个孩子,大家都把孩子们当自己的孩子看待。6年来,150多名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自己孩子生病不忘照顾“对接儿子”“孩子们都是我的娃!”

  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宇泽,父亲在大连打工,母常在北京打工,平时家里只有小宇泽和患有糖尿病的姥姥一起生活,郝丽新经常给他买水果和学习用品。一天夜里,郝丽新刚睡下就接到小宇泽姥姥带着颤抖的声音打来的电话,“小宇泽发烧了,我只能求助你了”。郝丽新二话没说,赶紧去小宇泽家抱起孩子赶到医院。

  “不能让孩子遭罪,他们父母不在身边,我感觉我责任重大。”一直折腾到凌晨3点,郝丽新才把孩子安顿好。一次,社区副主任杨连立的孩子发烧严重了,她刚要去学校接孩子看病,就接到“对接儿子”小洋洋学校打来的电话,说孩子脚摔坏了,孩子奶奶身体不好去不了。杨连立赶紧接了小洋洋去看病,而自己的孩子让家里人去接,“在我们眼里,孩子们都是我们的娃,大家越带越有劲儿。”杨连立说。

  辅导作业帮制作手工艺品“学校一放假,社区就开学”

  每逢寒暑假,留守儿童的假期功课就难倒了看孩子的老人们,可是建筑社区的居民就不用为此发愁。“只要学校一放假,社区就开学了。”社区居民张大娘笑称。张大娘所说的开学,是指在社区的图书室里,“社区妈妈”会辅导对接的孩子们写作业、看课外书,孩子们需要打印作业或者制作手工艺品时,也都来找“社区妈妈”们帮忙。

  郝丽新说,“考虑到老人们辅导不了孩子写功课,所以我们来辅导,社区的大门不关,孩子们随时可以来问。”26日,生活报记者在建筑社区的图书室里看到学生们在这里看书。“我们还准备了经典图书给孩子在假期里看,还买了彩笔、书包送给他们。”郝丽新说。

  清理小广告孩子们用心回报“就想帮妈妈们干活”

  慢慢的,孩子们和“社区妈妈”有了很深的感情,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妈妈。于是,社区里随处能看到小“清洁兵”在撕小广告,他们想帮“社区妈妈”干活。小宇泽亲切地称郝丽新为“郝姥姥”,女孩青青称杨连立就像是她的妈妈,“社区妈妈连我的生日都记得!”子悦说。

  “把孩子交给社区妈妈,我们很放心!”居民董先生感动地说。对此,郝丽新说,“有人说我傻,但我却觉得值,因为我赢得了居民的信任。我干的活儿越多,群众的困难就越少,每当看见社区里老有所养、孤残有人帮、贫困有人济,就觉得一切付出值了。”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