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东北网独家策划·两年间十故事】第六集:解码七台河 冬奥冠军摇篮
2018-06-04 22:16: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安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 【东北网独家策划·两年间十故事】第七集:天地图·绘龙江
· 【东北网独家策划·两年间十故事】第五集:升级2.0版“双创引擎” 哈尔滨新区“动力”十足
· 【东北网独家策划·两年间十故事】第四集:林区转型缩影 小小农家院交崭新答卷
· 【东北网独家策划·两年间十故事】第三集:万亩蓝莓园香飘林都 “蓝”色生态产业版图初显
· 【东北网独家策划·两年间十故事】第二集:龙江·凤凰山“两山”理念牢固树立 旅游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 【东北网独家策划·两年间十故事】第一集:安天伴随网络安全一路前行
· [东北网特别奉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两周年 “两年间十故事”系列短视频作品

  东北网6月4日讯(记者 安泽)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把推动冰雪运动普及贯穿始终,大力发展群众冰雪运动,提高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加快冰雪产业发展,推动冬季群众体育运动开展,增强人民体质。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为推动青少年上冰雪活动的开展,这里连续20年举办中小学生速滑赛,累计参赛队伍600余支,参赛人数达8000余人次。

2名队员在窗边做体能训练。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素有“短道速滑之乡”“世界冠军摇篮”的美誉,短道速滑更是七台河的亮丽名片。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展短道速滑运动以来,这座城市已经相继“滑”出了10位冬奥和世界冠军,王濛、张杰、杨扬、范可新也都纷纷从七台河“滑”向世界。6枚冬奥会金牌、169枚世界级金牌、459枚国家级金牌…这些成绩成为这座城市光辉夺目的底色。

3名队员相互间配合训练。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5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通知,冬奥会冠军王濛成为“奥运直通计划”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主教练。这位“冬奥传奇”重返赛场,开启了教练生涯。

参加训练的队员年龄都不大。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作为王濛的教练,马庆忠虽然已经是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业余体校的校长,但却依旧坚守一线,带队训练。谈及七台河的今天,马庆忠一直在回忆他的已故恩师——七台河短道速滑奠基人孟庆余。“1974年,23岁的孟教练因为滑冰技术出众,从一名煤矿工人变为一名速滑教练,并力排众议将重点项目由速度滑冰改至短道速滑,将女子短道速滑项目确定为主攻方向。”马庆忠说,也同样是在1974年,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业余体校成立。

队员们在训练前跑步热身。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由于当时没有室内冰场,七台河早期冰上运动员冬季住在这座体育场的看台下面,白天就在体育场外的空地上浇冰训练。因为没有浇冰机器,孟庆余每天凌晨2点就要起床浇冰,把一个大铁桶放在爬犁上当作水箱,人拉着爬犁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气温里,他裹着棉衣拉起一吨多重的水箱,一场冰浇下来,冻得上牙直打下牙。

七台河曾连续三轮被评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从1985年开始,七台河速滑队开始到哈尔滨借滑冰馆训练,但由于训练经费紧张,孟庆余和队员们只能在训练基地附近租用民房。“16平方米的棚户房挤着30多个孩子,屋内潮湿,教练和队员身上都长满疥疮。”马庆忠回忆到。

七台河素有“中国冬奥冠军之乡”的美誉。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回忆起以前的训练条件,马庆忠说:“与各省市队伍排上冰时间,我们总是选择第一场冰或是最后一场冰,因为‘早去晚退’能多滑一会儿。”正是凭借着这股能吃苦的劲头,孟庆余将张杰、杨扬送入了国家短道速滑队,并最终为国家取得荣誉。

  除此之外,曾跟随孟庆余训练5年的张利增,如今已成为七台河第四代教练员,是体校重点班的的教练。2015年3月,张利增接任七台河市体校驻哈尔滨重点班的主教练,带领他的20名弟子在哈尔滨训练。在此之前,张利增夫妇都在上海工作,张利增为上海短道速滑教练做指导,妻子朱娇野是太极拳教练。

  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回到家乡的夫妻二人跟队员们同吃同住,每天凌晨3点,张利增摸黑起床,烧好一壶水倒进20个杯子内,再把20个孩子一个个叫醒,3点半到省冰上基地训练馆,训练3个小时。下午3个小时进行陆地训练,然后吃晚饭、磨冰刀、写作业。训练中,张利增先是把每一个动作讲解清楚清晰,然后亲自示范,有的动作重复数十遍。

  “他走了,但是他的旗帜不能倒。”张利增说,短道速滑这面旗帜在七台河一代代教练员手中接力,孟庆余的敬业奉献精神也在他们心中接力。

  孟庆余去世后,他的弟子们继承了他艰苦奋斗、不断创新、追求事业的精神。目前七台河第二、三、四代教练员,都曾师从孟庆余,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和对七台河短道速滑这个金字招牌的精心呵护,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工作,为七台河短道速滑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如今,这项伟大的事业交接到王濛手中。

  近年来,七台河将短道速滑作为中考加分项目,设立7所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每个学校都有一块政府补贴的冰场,短道速滑是全校学生的体育必修课,冰期每周一节80分钟大课。

  每个学校都有一支校队,在训队员共有316人。校队学生利用其他小学生早课前或放学后的休息时间进行训练,夏季练习轮滑,冬季到体育中心训练。特聘退役运动员为校队教练员,每年定期举办全市中小学校短道速滑教练员培训班,普及短道速滑知识、提高基层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七台河这座人口不足百万、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成为中国短道速滑的人才摇篮,是一个城市对一个项目的长期坚持和规划,是有一批人勇于奉献,他们用青春铸就梦想,用汗水浇铸未来。展望2022冬奥会,相信在4年后,我们能在“家门口”的赛场上看到从七台河走出的新面孔。

责任编辑:李玥

【专题】牢记嘱托 崭新答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两周年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