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黑龙江:从“林场”到“雪乡” 从林场工人到民宿主人
2018-11-29 19:47:00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玥 齐泓鑫 夏原一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新华社哈尔滨11月29日电 2004年,这片坐落于黑龙江省大海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境内的小山村还被称为“双峰林场”。那时,停止林木采伐后,当地千余林业工人一度为饭碗发愁。

  14年过去,这个小山村在皑皑白雪中寻到了发展新路,从林业走向旅游业,如今每年冬季经营期接待游客逾80万人次。它的另一个名字,是“中国雪乡”。

  今年38岁的高秀丽在小山村长大,父母都曾是林场工人。“2004年林场停伐时,我和丈夫都很年轻,反而觉得一条转型的新路已经摆在眼前。”她说。

  中国雪乡风景区航拍。新华社记者顾景坤摄

  20世纪80年代,双峰林场的独特雪景开始出现在国内外摄影家作品中,“雪乡”之名为外界所知。1999年,中国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大海林林区发挥当地冰雪、森林、河流等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将双峰林场更名为雪乡旅游风景区,鼓励职工开办“伐木者之家”,这就是雪乡最初的家庭旅馆。

  停伐的前两年,已有几户乡亲办起了家庭旅馆,为来雪乡摄影旅行的游客提供食宿。2006年初,高秀丽和丈夫也随潮流办起了家庭旅馆。

  “最初我们利用老屋建了4间客房,生意有些起色时又加到7间,再后来地方政府帮我们把后院利用上,扩展到现在的10间标准间,都带独立卫浴。前院也改成了小餐厅,食宿齐全。”高秀丽说。

  停伐前双峰林场的伐木现场。新华社记者顾景坤摄

  双双出身林业工人家庭的高秀丽夫妇并没有充足的创业资金。“林业职工的工资仅够维持生计,开旅馆时政府帮我们在银行办了小额贷款,亲朋也伸出援手,我们才得以顺利开张。”高秀丽说,自己的旅馆这几年生意兴隆,每年赚一点、还一点、改善一点,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十余年过去,“林场”一词变“淡”了,山林却变得郁郁葱葱;林业工人有的外出谋生,有的留在家乡,敞开大门迎客。最初,雪乡与外界唯一的联系是通往大海林局狭窄不平的土路,随着雪乡通往哈尔滨的公路及亚雪公路分别于2004年、2010年建成通车,雪乡逐渐成为冬季旅游热门景点。

  高秀丽在核对经营账本。新华社记者顾景坤摄

  如今,雪乡拥有经营主体200余家,安排职工就业逾1000人,从业人员达5500余人,日可容纳游客量达20000人次。

  高秀丽回忆道:“十多年前我们的日子很清贫,夏季全家人上山采集野菜、山菌,晒干备着冬天吃;那时候父母一年顶破天也只能攒两三千元。现在日子好了,我和丈夫冬天经营家庭旅馆,夏天外出打工,一年能赚十多万。”

  现在,高秀丽和丈夫在夏天依然上山采野菜、山菌。“山野菜是南方客人的必点菜,只有让家里的客人吃饱、吃好,才能让他们回到远方的家时也不忘雪乡。”她说。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