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三代人筑梦“石油城”
2018-12-17 14:41:1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许新 蒙辉 孙彩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12月17日讯 在油城大庆,提起“老会战”,无人不知。“老会战”是一群人,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东北边疆,在荒凉的草莽上筑起共和国最重要的石化产业集群;“老会战”也代表一种精神,不畏艰难困苦,挑战自然及人体极限,生发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经久不衰。当年的“老会战”们绝大多数已经超过80岁。他们是大庆这座石油城的建设者,也是共和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发展的见证者。

  日前,记者走进“老会战”韩建昌的家,听老人讲述一座城的兴起和三代油田人的奋斗故事。

  普通人书写石油史诗

  岁末北国,寒风凛冽。走进韩建昌老人的家,扑面的温暖立即赶走了满身的寒意。

  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居室。年近耄耋的老两口、52岁的儿媳和“90后”孙女,热情的一家三代人已经等在屋里了。

  韩建昌虽年届80,却腰板挺直,精神矍铄,说话有板有眼,思路清晰。一旁的老伴儿一头银发,少有皱纹的脸上泛着光亮。儿媳孙瑛在油田做财务工作,孙女韩冰是一名调度员。

  “我是60年3月4日随部队到大庆,转业前在50军18师。”回想起初到大庆的日子,韩老记忆犹新。1960年,22岁的韩建昌随十万开发东北的官兵来到北大荒,被分配到大庆油田建设集团管道公司,一直到退休。

  “刚到这的时候,这里是千里冰封的大荒原,我们就是在冰雪荒原上‘起家’的。”韩老回忆道。

  韩建昌是辽宁人,部队里还有不少南方兵,初到冰雪世界,对心理和生理上的冲击都是巨大的。摆在会战大军面前的,是几道“关”:苦、饿、冷、怕……韩建昌说,那时候,队伍分成两组轮流上阵,建“干打垒”,一干就是12小时。脱坯、夯土、架梁都是重体力劳动。但就是这种条件,韩建昌和很多“老会战”一样,回到老家,把订了“娃娃亲”的媳妇带到了大庆。

  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工服、粮食都供应不足,后来允许带家属后,由单位组织家属开荒种地,这才稍许补充上给养的不足。

  “那时候真是苦,每天下地干活就啃凉馒头,也没吃出胃病来。”韩老的老伴儿也一起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

  当时大庆还是蛮荒之地,到处野兽出没。有一次韩建昌去查看工程进度,来回需走8个小时还要穿越荒野。结果被一匹狼盯上了,幸亏带着师傅给的一根腊木杆,瞅准时机把狼腿打伤了,这才摆脱了狼的“盯梢”。

  孙女韩冰一脸崇敬地说:“我从小就是听爷爷的故事长大的。”爷爷讲述他的创业史时,韩冰还时不时地进行“补充”。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以韩建昌为代表的“老会战”和他们的继承者发扬战天斗地的精神,让一座城市在荒草甸上拔地而起,抒写出一篇战天斗地的创业史。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代铁人”。当年,冰天雪地中面对泥浆池,“铁人”王进喜气壮山河的一跳;面对“高科技泥浆池”,“第二代铁人”王启民举起大庆油田的红旗把科技人“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信念发挥到了极致;进入新时代,“第三代铁人”李新民及队友把红旗插到了海外400余口油井上——三代铁人,挺起大庆油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脊梁……

  油田人的幸福生活

  在韩建昌的家中,记者没有见到同在油建公司工作的儿子。韩老的儿媳孙瑛告诉我们,丈夫的工作是管道建设,常年驻外,现在人在河北。“这个工程工期长,能干到退休。”孙瑛说。作为“油二代”,孙瑛和丈夫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油田建设集团已经不仅限于为大庆服务,已经把目光放到全国。

  夫妻俩一年到头聚少离多,有时春节都回不了家。这样的情况在油田有很多,以致于形成特色:很多家庭妻子是户口本上的“户主”——如果男的当户主,容易找不到人。

  韩冰回忆,有一年爸爸过年都没回来,她给爸爸打电话,“我在这头哭,爸爸在那头哭。”韩冰小时候因为老见不着爸爸,就跟妈妈提出“换爸爸”,孙瑛笑答:“换也没用,油田人都是这样工作的。”一句话道尽油田人的责任职守。

  “铁人精神”激励着第二代油田人继续奋战。韩建昌告诉记者,他的家从“干打垒”搬到平房,再从平房上了楼,如今,也住上了电梯房。不过,他还是习惯住老房子,就因为想和老邻居住在一起。而儿子一家早已住上了高楼。

  坐在韩老布置得温馨舒适的老房子里,看着自得其乐的老两口,记者心头涌上一股暖意。

  居住条件的改善印证着城市的发展。从“安居”到“宜居”,得益于大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

  一组数字最能展示油城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近20亿吨,为共和国经济注入了强劲的生命“血液”;40年里,大庆市内公路里程增长27倍多;众多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让市民尽享出行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全方位的服务;过去3年大庆人享受到的优良天气天数都在319天以上。许多人的朋友圈被“大庆蓝”刷屏……

  时代在变精神不变

  韩冰开车来接站时,记者开始还以为她是单位派来的工作人员,到了家里才知道她是韩老的孙女。28岁的韩冰工作相当出色,年纪轻轻已是采油一厂第六油矿的调度员了。她告诉记者,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毕业后还是选择回到油田上班,成了“油三代”。和爷爷爸爸的工作相比,现在她的工作早已不是重体力,而是操纵现代化的电子平台。她说话的时候,一旁的爷爷奶奶和妈妈眼里写满了骄傲之情。

  大庆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不同的历史时期“标杆和旗帜”有着不同内涵。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庆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标杆和旗帜;改革开放后,大庆是高产稳产、拼搏奉献的标杆和旗帜。进入新时代,大庆油田设定了新的目标:努力成为转型升级振兴发展的标杆和旗帜……时代在发展变化,但油田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从未改变。

  韩冰是大庆油田人第三代的典型代表。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她又到市里的技师学院进修了两年,学习采油专业知识。如今的原油生产,已经完全不是过去“人拉肩扛”的方式了。从勘探到钻探,再到采油加工,数字化已经贯穿了每一个环节。新一代“韩冰们”,正以他们全新的知识擦亮新时代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责任编辑:王辉

【专题】改革开放40年·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