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探寻黑土文明:300余件文物亮相“黑龙江考古新成果专题展”
2019-12-25 23:22:15 来源:东北网  作者:宋天宁 许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2月25日讯(宋天宁 记者 许诺)25日,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探寻黑土文明——黑龙江考古新成果专题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幕。

黑龙江考古新成果专题展。
黑龙江考古新成果专题展。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端,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考古学资料表明,区域历史久远,形成和保留了完整的文化链条,各个阶段和时期,区域文化面貌独特,民族交融不断,为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物是连接古今的纽带。文物记录着过去,也昭鉴着当今和未来。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无论是考古学研究,还是文化遗产保护目标的实现,目的之一就是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当前,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一条符合国情和省情的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全社会所关注和努力的方向。一方面,继续深化区域文明的考古学阐释研究,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加强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黑龙江考古新成果专题展。

  本次展览共分为“呼中北山洞遗址、小南山遗址、洪河遗址、亮子油库遗址、金上京遗址、九间遗址”六个单元,共展出321件文物,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我省几十余年的考古发现和成果,进一步说明龙江文明的深厚历史和发展历程。自1930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发掘齐齐哈尔昂昂溪五福C遗址起,黑龙江省考古工作的开展,已有90年的历史了。九十年来,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在黑龙江广袤的土地上,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辛勤耕耘,为探寻黑龙江区域文明,重构黑龙江古代历史作出了不懈努力。经过数十年的资料积累和有计划的考古工作,至20世纪末,初步构建了黑龙江区域一万年以来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体系;以丰富的实物资料,充实了唐(渤海)、辽金、元明清等各个历史阶段的民族融合画卷,书写了黑龙江区域文明的演进史。21世纪以来,在大遗址保护理念的指导下,黑龙江考古工作不断强化课题意识,深化学术研究,加强公众考古宣传,进一步推进黑龙江考古学研究及学科体系建设战略目标的阶段性转变和向前发展。

市民观看展览。
市民观看展览。

  新时期,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立足文物资源实际状况科学保护,加强考古科研规划,自2013年以来,开展多项主动性课题考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认识和成果。这里遴选了部分考古成果呈现给公众,分别为大兴安岭北山洞遗址、饶河小南山遗址、抚远亮子油库遗址、齐齐哈尔洪河遗址、大庆九间遗址、阿城金上京遗址等,所涉遗存年代跨度长,涵盖自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渤海国时期、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等各个时段。这些遗存的考古发现,是我们重新认识和解读黑龙江文明化进程和历史发展脉络的重要学术支撑点,是我们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一步,黑龙江省博物馆将继续密切关注我省重要的考古新发现,力争第一时间将新出土的重要文物在博物馆中进行展示,让广大观众了解黑龙江省的重要考古成果,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