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公益诉讼 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0-10-24 07:25:3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谭湘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10月24日讯 今年4月,红兴隆检察院检察长王学林在二九一农场走访调研期间,发现煤矿开采造成土地塌陷、耕地破坏,立即将线索上报给黑龙江省检察院农垦分院。农垦分院高度重视,迅速抽调两级院业务骨干组成办案组,入驻二九一农场开展工作。办案组与当地矿业企业、行政监管部门等单位取得联系,多次召开圆桌会、协调会,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

  “多年来因煤炭开采造成农场耕地塌陷、黑土资源减少,这一问题我们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检察公益诉讼推动了塌陷地的复垦治理,保护了黑土耕地。”公益诉讼的治理效果,让北大荒集团二九一农场场长田旭江感到由衷欣慰。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我省作为国家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公共资源如何治理,是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中国这项新型法律制度,为这道难题的解决贡献了中国智慧。从2017年至今,我省开展公益诉讼保护黑土地行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公益诉讼保护黑土工作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发挥着越来越深入、广泛的制度价值。

  “依法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助力保障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检察机关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责所在。”黑龙江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高继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

  监督不是对立 多方携手破难题

  刚接到绥化市兰西县检察院提起的公益诉讼时,兰西县农业局负责人的心里还觉得有些不是滋味:“最初,感觉公益诉讼工作就是检察机关的事情,对于行政部门可能成为被告感到压力很大。”但随着公益诉讼制度的逐渐开展,越来越多的行政部门对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有了更多的理解:公益诉讼并不是检察机关找行政部门的“麻烦”,而是提起诉讼后促进多个部门协作,共同完成对公共利益的保护,达到共赢。

  今年春天,兰西县检察机关与农业、环保、畜牧等部门“携手”,共同解决了养殖场倾倒畜禽粪便污染黑土地的问题。县检察机关巡查时发现,兰西县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畜禽粪便堆放场建在一般农田上,未做防渗防漏处理,对环境和土壤造成污染。检察院便会同环保、畜牧等部门,积极上门指导企业建立相关污染处置设施,完善环评手续,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下,企业建设了粪便处理设施并达到环保标准。目前,企业获得收益,养殖粪便得到处理,周边环境和土壤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多方共赢。

  在佳木斯市,“诉前圆桌会议”已经成为检察院和各行政部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通道”,对于一些无法达成预计效果的公益诉讼案件,检察院会召集各涉案相关部门聚在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公益诉讼的目的不是为了‘起诉’,而是通过公益诉讼促进问题的整改,检察院实现监督职责,但绝不是与政府各单位对立,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实现长久发展。”佳木斯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胡淑梅对记者说。

  科技来助力 监控保护一方净土

  鱼翔浅底,白鸥展翅。位于虎林市的珍宝岛湿地,神秘的自然美景让人感觉到人间的岁月静好,这样的静谧里,有8个全景式摄像头在监控和保护着这一片净土。原来,为保护乌苏里江水域及珍宝岛湿地的生态环境,虎林市检察院将生态环境检察室设立在乌苏里江畔,通过镜头在大屏幕上实时关注保护区各处湿地的情况。

  “有人开垦湿地,过去看看怎么回事?”富锦市检察院在“回头看”湿地生态修复行动中,发现有人私自在缓冲区耕种了14公顷湿地,经过询问和拍照留存证据,将检察建议发给环境保护监管部门,很快,这起破坏湿地的行为被制止。

  “科技”手段助力黑土地保护公益诉讼,在黑龙江省检察系统“遍地开花”:富锦市检察院与环保局、国土资源局等有关30家行政机关对接联网,建成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实现司法监督与行政执法的深度融合,同时开启“公益诉讼+无人机”办案模式;佳木斯市检察院成立食品药品环境快检实验室;全省检察系统还专门成立黑土地和粮食安全办案技术中心,与有关科技公司建立长效技术协作,委托开发多种公益损害检测取证工具,为黑土地保护增加了科技力量。

  办理一个案件 推动整个区域治理

  公益诉讼制度源于国外,但大部分国家只设置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无论是从制度规定还是司法实践,我国都是首创。

  去年3月,建三江人民检察院发现,2016年11月份,被告林某某从孙某(合同名为孙某某)手中购买位于勤得利农场50队“堵口坝”750亩水稻地使用权。次年2月24日,林某某与黑龙江省勤得利农场签订此750亩地承包合同,其在未获得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将该地块中间分布的六处林地毁坏并开垦成耕地用于种植水稻。

  森林资源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释放氧气、改善环境的功能。林某某毁林开垦,改变土地用途用于种植水稻,森林植被完全被破坏,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于是,检察机关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请求法院依法判令其赔偿被毁坏林地植被恢复费用,该笔专项资金不仅为资源受损辖区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更是向社会敲响了警钟,起到警示作用,让更多人明白破坏环境、侵害公益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提起公益诉讼并不是法律监督追求的目标,根本目的还是通过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黑龙江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高继明一语道出了公益诉讼的初衷。2019年1月至今年8月,黑龙江省检察机关共受理黑土地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892件,立案816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644件,提起公益诉讼54件。通过监督办案,整治违法乱建、乱占耕地、破坏利用耕地等破坏黑土地的违法行为,保护耕地491.25万亩。整治违法采伐农田防护林、非法采砂等破坏黑土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督促行政机关补种耕地生态防护林502.5亩。这些数字,彰显着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通过办理一个案件,推动整个区域治理,从而加快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公益诉讼保护黑土地,依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李玥